茯苓的功效茯苓的美容方法

  很多人只知道茯苓有養胃的作用,卻不瞭解茯苓的美容功效!其實茯苓的美容功效很了得,茯苓的功效由小編來為大家介紹!

  茯苓的美容功效

  茯苓是寄生於松樹根下的腐生真菌,其性味甘淡,具有健脾和胃、利水滲溼,寧心安神的功效。它是一味珍貴的中藥材,其中藥用價值最好的當屬雲南出產的茯苓稱為雲苓。茯苓的功效非常廣泛,不分四季,將它與各種藥物配伍,不管寒、溫、風、溼諸疾,都能發揮其獨特功效,因此,古人稱茯苓為“四時神藥”。

  茯苓含蛋白質、卵磷脂、膽鹼、茯苓多糖等有效成分,能夠增強機體組織的生理活性,促進人體免疫系統功能,誘生和促誘生干擾素和白細胞調節素,間接抗病毒、抗腫瘤,減輕放療與化療的副作用,且能夠保肝降酶,延緩衰老,美容養顏。

  茯苓還一向被認為是美容上品,可以淨面、養顏,去除面板的黑斑和色素。《經驗後方》中記載,食用茯苓“至百日肌體潤澤,延年耐老,面若童顏”。《東坡雜記》亦記有服茯苓法,說食用茯苓有“顏如處子”的美容效果。

  茯苓的外用美容方法

  1、茯苓蜂蜜面膜

  做法:白茯苓粉15克、白蜂蜜30克。將蜂蜜與茯苓粉調成糊狀即成。晚上睡前敷臉,翌晨用清水洗去即可。

  功效:本面膜有營養肌膚,消除老年斑黃褐斑的功效。古醫家認為茯苓能化解一切黑斑瘢痕,與蜂蜜搭配使用,既能營養肌膚又能淡化色素斑。

  2、三白麵膜

  做法:白芷粉1茶匙、白茯苓2茶匙、白芨1茶匙、蘆薈鮮汁、蜂蜜或牛奶適量。將以上三種粉混和,冬天加蜂蜜適量調和如果感覺粘就加幾滴牛奶。夏天或是超油面板就只加牛奶適量調和。每次20到30分種。

  功效:此款面膜具有柔嫩肌膚、美白潤澤之功效。

  3、杏仁茯苓敷

  做法:杏仁粉30g,茯苓粉10g,蓮子10g,麵粉適量。將中藥材研為細末,再與麵粉混合均勻。加入溫水調至稀稠適度,均勻敷於面部。20~30分鐘後用清水將臉冼淨

  功效:此面膜是清代太醫院的處方,具有光潔面板、延緩面板衰老的作用。

  茯苓的內服美容方法

  1、清宮茯苓糕

  做法:茯苓,蓮子,芡實,山藥,粳米,糯米。茯苓等藥各等分共為細粉,粳米、糯米另磨粉。取藥粉3份,粳米粉5份,糯米粉2粉,用水和成糕,放入籠內蒸熟,做成小餅。每日早、晚各食1^2個。

  功效:健脾益腎,寧心安神,延年益壽、美容養顏。

  2、茯苓貝梨

  做法:茯苓15克,川貝母10克,梨1000克,蜂蜜500克,冰糖適量。將茯苓洗淨,切成小方塊;川貝母去雜洗淨;梨洗淨,去蒂把,切成丁。將茯苓、川貝母放入鋁鍋中,加入適量水,用中火煮熟,再加入梨、蜂蜜、冰糖繼續煮至梨熟,出鍋即成。

  功效:此菜由梨為主料配以茯苓、川貝母經烹製而成,為民間清熱潤肺止咳食療良方。幾物相合,其清熱潤肺、生津止咳平喘的作用增強。常吃可美容顏、抗衰老,使面板滑潤細嫩,並富有彈性。

  茯苓的功效

  茯苓味淡,常被切成白色的正方形小方塊售賣。茯苓主要有利水滲溼、補中健脾、寧心安神三大功效。

  1、茯苓可以利水滲溼。用治水腫脹滿、小便不利,經常和豬苓、澤瀉、白朮一起食用。

  2、茯苓可以補中健脾。用治脾虛溼盛之食少便溏,經常和黨蔘、白朮一起食用。

  3、茯苓可以寧心安神。用冶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經常和龍眼肉、酸棗仁一起食用。

  土茯苓和茯苓的區別

  茯苓是利水滲溼藥,可健脾安神。茯苓性味甘淡平,歸心脾腎經,茯苓也是清熱解毒藥,可除溼利關節。此外,茯苓是健脾利溼藥,其常常配伍在益氣健脾的藥方中。而土茯苓就不一樣啦,土茯苓清熱利溼、解毒、殺蟲止癢,對於溼熱所致的面板病如梅毒、溼疹有很好的療效,土茯苓一味作用較強的免疫抑制藥,是治療免疫病口腔和陰部潰瘍之最佳中藥,同時土茯苓對於類風溼關節炎、牛皮癬關節炎、白塞病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等症有相當好的療效。在口感上,土茯苓偏於味苦,茯苓味淡,因此在選擇上就不會混淆了。

  由此可見,土茯苓與茯苓的區別還是蠻大的。不過大家在購買時依舊需要小心,如果想要買茯苓回家泡著吃,來健脾安神,利於睡眠,結果卻買回來了味道苦澀的土茯苓,那就鬧笑話啦。

  土茯苓的功效

  土茯苓,性甘平,利溼熱解毒,健脾胃,因富含澱粉,所以也可用來制糕點或釀酒。

  傳統中醫認為,土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肝、胃經,有解毒、除溼、利關節等功效。西醫認為,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較強的免疫抑制藥,是治療免疫病口腔和陰部潰瘍之最佳中藥。土茯苓也用於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牛皮癬關節炎、白塞病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等,與金雀根、山稔根、徐長卿、紅藤等同用。土茯苓對免疫病之過敏性皮炎、天皰瘡、溼疹等也有效。

  除此之外,土茯苓還有解毒、抗腫瘤的功效。

  茯苓的功效的人還:

1.茯苓的功效與食用方法

2.白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3.白茯苓的美容功效和配方

4.白茯苓的功效與作用

5.土茯苓的功效和作用及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