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的功效與作用

  杜仲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乾燥樹皮,是中國名貴滋補藥材。那麼你想知道是什麼嗎?下面小編跟你詳細介紹,一起來了解吧。

  杜仲的介紹:

  1、 基本特性:杜仲別名扯絲皮、思仲、絲棉皮、玉絲皮,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樹皮,可入藥。落葉喬木,高達20米。小枝光滑,黃褐色或較淡,具片狀髓。皮、枝及葉均含膠質。單葉互生;橢圓形或卵形,長7~15釐米,寬3.5~6.5釐米,先端漸尖,基部廣楔形,邊緣有鋸齒,幼葉上面疏被柔毛,下面毛較密,老葉上面光滑,下面葉脈處疏被毛;葉柄長1~2釐米。花期4~5月。果期9月。在清明至夏至間,選取生長15~20年以上的植株,按藥材規格大小,剝下樹皮,刨去粗皮,晒乾,置通風乾燥處。本品呈板片狀或兩邊稍向內卷,大小不一,厚3~7mm。外表面淡棕色或灰褐色,有明顯的皺紋或縱裂槽紋;有的樹皮較薄,未去粗皮,可見明顯的皮孔;內表面暗紫色,光滑。質脆,易折斷,斷面有細密、銀白色、富彈性的橡膠絲相連。氣微,味稍苦。生於山地林中或栽培。分佈長江中游及南部各省,河南、陝西,甘肅等地均有栽培。主產於四川、陝西、湖北、河南、貴州、雲南。此外,江西、甘肅、湖南、廣西等地亦產。

  2、 主要成分:樹皮含杜仲膠6~10%,根皮約含10~12%,為易溶於乙醇,難溶於水的硬性樹膠。此外,還含糖甙0.142毫克%、生物鹼0.066毫克%、果膠6.5毫克%、脂肪2.9毫克%、樹脂1.76毫克%、有機酸0.25毫克%、酮糖***水解前2.15毫克%、水解後3.5毫克%***、維生素C20.7毫克%、醛糖、綠原酸。種子所含脂肪油的脂肪酸組成為亞麻酸67.38%、亞油酸9.97%、油酸15.81%、硬脂酸2.15%.棕櫚酸4.68%。果實含膠量可達27%,易溶於乙醇、丙酮等有機溶劑。

  3、 價格行情:杜仲市場有每逢大貨進入,市場人氣旺盛,走動順暢,好於前期。現市場中板18-19元、枝皮售價12-14元、4-5毫米售價40-48元。該品市場庫存消化較好,有貨商惜售大貨,後市行情應有波動。

  是什麼?

  據日本專家報道,杜仲對血壓也具有“雙向調節作用”。美國宇航局醫療保健專家認為,杜仲可促進人體骨骼和肌肉中膠原蛋白的合成與分解,有促進代謝、預防職業性和老年性骨質疏鬆的作用,是理想的航空保健和中、老年保健品。

  陶弘景的《名醫別錄》是在《神農本草經》的基礎上,量的新內容,第一次明確記載杜仲以皮入藥。同時還對杜仲的鑑別、加工進行闡述:“今用出建平、宜都者,狀如厚朴,折之多白絲為佳。用之,薄削去上皮,橫理,切令絲斷也。”這十分準確地指出了杜仲的特徵,確立了“折之多白絲為佳”的鑑別標準。

  《本草圖經》一書,彙總調查成果,廣徵前代文獻,對藥物的記載更加全面深刻,對杜仲增補了大量新的內容,《本草圖經》一書之外,金元著名醫學家張元素、李昊、王好古等人,對杜仲的藥性、藥理也提出了許多新的見解。如王好古認為杜仲是“肝經氣分藥,潤肝燥,補肝經,風虛。”這一看法,後極受名醫李時珍贊崇。

  《本草綱目》和我國另一部著名藥書《本草備要》對杜仲的藥理、藥效都作了詳細闡述:杜仲色紫,味甘而辛,其性溫平,甘溫能補,微辛能潤,故能入肝而補腎。蓋肝主筋,腎主骨,腎充則骨強,肝充則筋健,能使筋骨相著。治腰膝痠痛,安胎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