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老人吃什麼調理

  心力衰竭是一種心功能障礙所致的臨床綜合徵,心力衰竭病人飲食需要注意什麼,怎樣飲食有利於心力衰竭病人?下面小編給大家詳細講解相關知識吧。

  心衰老人膳食食療方法

  ***1***少量多餐。心臟病病人不宜吃得過多,每日總熱能分4~5次攝入,以減少餐後胃腸過度充盈及橫膈抬高,避免心臟工作量增加。晚飯應早些吃,宜清淡,晚飯後不進或少進任何食品和水分。

  ***2***應吃易於消化的食物。心臟病病人由於血液迴圈功能減退,胃腸道瘀血、水腫,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所進食物應易於消化。開始可用流質、半流質飲食,然後改用軟飯。

  ***3***限制鈉鹽。這是控制心力衰竭較為適當的方法。為了減輕水腫,應限制食鹽,每日約3克以內為宜。

  ***4***適當限制蛋白質和熱能的攝入。心力衰竭時,每日蛋白質可控制在25~30克,熱能600千卡;2~3日後,蛋白質可加至40~50克,熱能1000~1500千卡。病情好轉後漸增蛋白質***蛋白質食品***和熱能,但不宜太高,以免增加心臟的負荷。

  ***5***應供給充足的維生素和適量的無機鹽,如維生素B1及維生素***維生素食品***C,以保護心肌。供給適量的鈣***鈣食品***,以維持正常的心肌活動。鉀對心臟有保護作用,不足時引起心律失常。用利尿藥時,除補鉀外,還應注意鎂、鋅的供給。

  心衰的症狀特效

  氣短:半夜或早晨起床時感覺無法深呼吸或者喘不過氣來。特別是用力或躺下時,胸口有壓迫感,無法深呼吸,只有坐起身,才能喘口氣。

  胸口重壓感或“下沉感”:這是心衰的起初症狀。但是初次出現這種感覺的時候,很多患者不知如何處置,而且很難描述這種異常感覺。很多患者會感到胸口有重物壓迫,類似於“溺水”感。

  感覺衣物和鞋子過緊:衣服鞋子變得很緊和虛胖是浮腫的標誌,而浮腫是心衰的早期症狀之一。

  心悸或心跳不規則:心跳過快、心律不齊、心悸等是心衰的常見症狀。患者會感覺心跳過快過猛,往往會同時伴有恐慌似的緊張感。

  食慾不振:飯後很長時間仍然有飽腹感,可能同時伴有噁心、便祕、感覺胃部不適或腹痛。胸腹部有壓迫感,吃東西后感覺不適。疲勞也會導致心衰患者食慾不振,咀嚼食物都感覺很累。

  頭昏頭暈:頭昏或頭暈目眩是心衰最常見問題,患者感覺整個世界都在轉,常見併發症狀還有噁心或暈車感。如果伴有心悸或心律不齊,應及時就醫。

  心衰的護理方法

  減少誘因-感染是誘發心衰的常見原因,一些體弱病人感染時症狀不典型,體溫不是很高,僅表現為食慾不振、倦怠等,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預防心衰發生。

  合理休息-休息是減誚飭買焯輕心臟負擔的重要方法,可使機體耗氧明顯減少,急性期和重症心衰時應臥床休息,待心功能好轉後應下床做一些氣紱茴幌蟾功、散步、太極拳等活動,但要掌握活動量,當出現脈搏>110次/min,或比休息時加快20次/min,有氣急、心慌、心絞痛發作或異搏感時,應停止活動並休息。

  合理飲食-飲食在心功能不全的康復中佔重要地位,其原則為低鈉、低熱量、清淡易消化,足量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無機鹽,適量禁菸、脂肪,酒。還應少食多餐,因飽餐可誘發或加重心衰。

  面板護理-慢性心衰患者常被迫採取右側臥位,所以應加強右側骨隆突處面板的護理,預防褥瘡。可為患者定時翻身、按摩,護理動作應輕柔,防止面板擦傷。對水腫嚴重者的面板更應加強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