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個心理健康的教師

  有關研究表明,教師心理健康的水平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成正比。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下面由小編為大家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做一個心理健康的教師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吉諾特說:“作為一位教師,他要麼是在幫人,要麼就是害人。”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中小學教師對他們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教師心理健康如果出了問題,給學生帶來的傷害是巨大的。因此,教師心理健康水平比他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更具重要性。

  教師的職業特徵要求教師要有極強的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並重視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適用科學知識調整自己的心態,使自己始終處於一種積極、樂觀向上的祥和、穩定、健康的狀態,以旺盛的精力、豐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緒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教師心理健康的標準包括五方面

  一是對教師角色的認同,教師只有對教育工作有熱情,才能更加的投入工作並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

  二是教師要了解實時的教育政策,適應不斷變化的教育環境。

  三是能在教育界建立和擁有和諧的人際關係。

  四是具有穩定而積極的心境。

  五是能夠進行創造性教育教學活動。

  作為教師要懂得如何調整自己,學會如何去面對自己的工作,如何使自己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教師可以從四個方面對自己的心理健康進行維護。

  一、要有正確的自我意識,凡事首先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

  讓心大一點: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變大了,所有的大事都變小了。很多的事情往往都是自己把它給想得太複雜了,千里之行始於腳下,萬事開頭難……這些告訴我們的是事情的開始或許有點難度,但只要平心靜氣的把心放寬一點,放大一點千里之行也不過是難在第一步,萬件事也不過是第一件事情難完成。再大的事情也不過如此,所以我們要把自己的心釋放出來,要看到這大千世界的氣象萬物。死死的握住你的雙手,你什麼也沒抓住,伸出你雙手你就擁有的整個世界,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二、必須加強身體鍛鍊

  多做戶外運動,提高自己的保健意識,注意飲食的結構,根據自身的特點來選擇運動方式,以提高身體的免疫力。

  三、確立對自己的信心

  要正確的認識自己、接受自己並且要相信自己,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優點和特長,學會揚長避短才是正確看自己。

  四、永保一顆平常心

  面對生活工作上的種種困難,我們都要以平常的心態去面對,只要盡力的去付出,結果也不過成功或失敗。其實無論成功或者失敗,我們都應保持一顆平常的心,既積極主動地做事,對任何事情都要盡力而為,但又順其自然,不苛求事事都完美,始終保持從容淡定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