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秋季養生

  秋季是高血壓的高發季節,由於天氣轉涼,面板遇冷後,血管易收縮,致使外周阻力增大,血壓升高,產生頭暈、頭痛、胸悶、乏力等高血壓症狀.那麼高血壓秋季如何養生呢,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分享高血壓秋季的養生小常識,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高血壓秋季的養生小常識

  高血壓患者秋季宜養陰

  秋季陽氣漸消,陰氣漸長,氣候由熱轉寒,是“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秋氣疾勁,自然界萬物清肅,人體的代謝由盛轉衰,神氣內斂含蓄,宜養收氣斂的規律。秋氣主燥,最易損傷津液,宜養陰防津氣耗散以防燥。因此,高血壓患者飲食以平補為宜,可多食水果防秋之燥。正如《飲膳正要》中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

  秋宜養肺

  肺與秋相通應,肺金之氣最充沛,制約和收斂功能最旺盛。肺臟充潤,以拒燥邪之侵擾。同時,秋季天氣寒熱多變,寒涼、秋燥之氣極易傷肺。肺屬金,腎屬水,金能生水,母子相生。若肺金受損,則母病及子,導致腎水不足,繼而水不涵木,肝陽上亢失於承製;腎虛亦可導致肺氣虧虛,肝木無制,發為頭暈目眩。秋季肺氣內應,因此,高血壓患者秋季養生之道在於養肺為主。中藥可酌情選用養陰潤燥之品代茶飲用,如沙蔘、麥冬、玉竹、石斛等。

  秋季養生切忌盲目進補

  高血壓者要結合自身特點以清補為主,選擇一些既有豐富營養,又有降壓作用的食物,如山藥、蓮子、銀耳、芹菜、燕麥、百合等,有助於增強人的體質。肉類則適當多吃魚

  蝦等水產品以及雞鴨等禽類***白肉***,少吃豬牛羊肉等紅肉。

  適當多吃一些潤燥、降壓的食物

  比如蔬菜、水果,可以多吃一些冬瓜、蘿ⅳ、胡蘿ⅳ、西紅柿、茄子、土豆、藕、洋蔥、綠葉蔬菜、海帶、香菇、木耳及獼猴桃、柚子、山楂、蘋果、香蕉、梨、柑橘等,這些食物含有豐富的鉀離子,可以對抗鈉離子對血壓升高的作用,同時也起到補中益氣,生津潤燥的作用。

  飲食安排應少量多餐,避免過飽

  高血壓者通常較肥胖,必須吃低熱能食物,每天主食150~250克,動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各佔50%。食用油要含維生素E和亞油酸的素油;不吃甜食。避免過食油膩飲食中可以適當多選用高蛋白、低脂肪的魚蝦類、禽類和大豆類製品,其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和大豆磷脂有利於養生降壓兼顧。控制食鹽量高血壓者每天包括食鹽、味精等均應控制在5克以內。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老年高血壓病人飲食既要清淡,又要富有營養。早期患者在合理飲食的同時,可選用食療,用以平衡陰陽、調和氣血。

  高血壓患者的季節養生小常識

  情志調攝

  人順應四季變化規律,遵循四季養生法則,調攝情志,精神樂觀、心境清淨。孫思邈在《千金方•養性》中告誡人們 “莫憂愁、莫大怒、莫悲恐、莫大懼……莫大笑、勿汲汲於所欲,勿悁悁懷忿恨……若能勿犯者,則得長生也。”詩詞歌賦、琴棋書畫、花鳥蟲魚,均可益人心智、怡神養性,有助於高血壓病的調治。

  平衡飲食

  高血壓患者在季節變換中要少吃酸性食品,多吃能補益脾胃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棗、水果、乾果等;多吃韭菜、菠菜、薺菜和蔥等新鮮蔬菜,能有效降低膽固醇,減少膽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積,利於血壓的調控;多吃甘溫食物,如大棗、花生、玉米、豆漿等。

  運動調治

  高血壓患者在季節變換中應當遵循“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結合、以靜為主”的原則。堅持戶外鍛鍊,以戶外散步、慢跑、太極拳、氣功鍛鍊等節律慢、運動量小、競爭不激烈,且不需要過度低頭彎腰的專案為宜,並以自己活動後不覺疲倦為度。

  順應季節

  在季節變化中,通過順應四時變化,調整陰陽,使人與自然相和諧,從而達到陰平陽祕,養生保健之功效,使高血壓患者在四季更替的過程中泰然自處,血壓平穩少波動。春季肝氣當令,萬物生髮,血壓易偏高,應多做戶外活動,注意戒怒;夏季炎熱,暑溼為邪,注意飲食勿過油膩及生冷,勿使大汗傷津;秋季乾燥,陰虛之人當注意勿使津傷陰虧;冬季寒冷,腎陽不足之人當注重保護陽氣,宜足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