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養生方法有哪些

  傳統養生主要內容是中醫養生理論、中醫養生方法、中醫養生誤區以及其他一些傳統的養生方法。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傳統的養生方法,希望對你有用!

  保健五大神奇要穴

  膻中穴:位於兩乳頭連線中點,胸骨之上,屬於任脈,是心包經經氣聚集之處,此外,一身宗氣也匯合於此穴。膻中有理氣開胸、降氣通絡之功,多用於治療心悸、氣短、胸悶、胸痛、乳腺增生、咳嗽、哮喘等心肺疾病。可用掌根來回摩擦,以透熱為度。

  三陰交:在小腿部內側內踝高點上三寸,脛骨內側面後緣,為主治婦科病常用穴。婦女由於月經、胎產、哺乳等,以血為用,又易耗血,因此,情緒易於激動,肝氣容易鬱滯,出現肝血不足的狀態。三陰交能疏理肝脾養血,常用來治療月經不調、崩漏、痛經、經閉、帶下、產後腹痛、習慣性流產、乳汁缺乏等。每日按揉50~100次,以有酸脹感為宜。

  足三裡:位於小腿的外側,膝蓋骨斜下方。足三裡是胃腑疾病和人體強壯的要穴,幾乎所有的胃腸道疾患,如淺表性胃炎、糜爛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炎等疾病,只要有胃痛、胃脹、反酸、燒心、呃逆、便祕、洩瀉等症狀,都可以按這個穴位進行保健。操作方法為每日按揉50~100次,以有酸脹感為宜。

  湧泉:在足心凹陷處。平時按揉有助於治療咽喉腫痛、頭痛、眩暈、高血壓等。由於此處最敏感,刺激後有開竅蘇厥、回陽醒腦的特殊功效,若發現有人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可給予該穴位強刺激,按揉50~100次。

  關元:位於肚臍下三寸,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臨床上常用來治療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如遺尿、陽痿、洩瀉、帶下、不孕不育、閉經、產後腹痛等。可用擦法,以透熱為度,每日1~2次;或艾灸,每次10~15分鐘,每日1次。

  4種天然腳底按摩法

  1.光腳滾網球,緩解腰痠背痛。

  可以試著把網球放在腳底,從腳趾到足跟緩慢滾動按摩2—3分鐘,就能舒緩背部肌肉緊張和疼痛的症狀。

  2.邊看電視邊踩黃豆,減肥排毒。

  在沙發前面開闢一小塊地方,鋪上黃豆,每天看電視的同時光腳在上面踩15分鐘。由於黃豆大小適中,對足底穴位的刺激相對溫和,可以相對輕緩地促進新陳代謝,進而達到排毒、燃脂的雙重效果。

  3.絲瓜絡擦腳心,美膚祛斑。

  每天洗腳後,用乾絲瓜絡等用力摩擦腳心,也可在臨睡前兩腳互相摩擦腳心,直至發熱為止。能促使腎上腺分泌激素,減少色素沉著,從而使得肌膚白皙而富有彈性。

  4.腳趾抓地,加強腸胃功能。

  如果胃腸功能較弱,不妨練習腳趾抓地,或者是用二趾和三趾夾東西,對經絡形成刺激,持之以恆,消化不良、便祕或腹瀉等症狀將會得到改善。

  8個養生訣竅

  背宜常捶陽氣旺

  人體背部有豐富的臟腑腧穴,捶背可刺激背部面板、皮下組織的穴位,通過經絡的傳導,增強經絡系統的功能,改善免疫機能,增強抗病能力;捶背還可舒筋活血,使肌肉放鬆,促進血液迴圈,加速背部面板新陳代謝。捶背手法要均勻,著力要有彈性,輕拍輕叩,每分鐘60—100下,每日1—2次。不過,有嚴重心臟病的患者,捶背須謹慎。

  經常梳頭腦神通

  孫思邈說:“梳頭可以使身體愉澤,面色光輝,耳目精明,令人食美,氣力強健,百病皆去。”兩手五指分開並屈指伸入頭髮間,從前額沿頭頂至後腦迴圈往復按搓頭部,每次梳頭十次至百次。動作輕柔,或用木梳每日梳頭3—5遍,每遍60—100次,可以疏通頭部經絡。常梳頭可刺激頭部經絡,引氣血下行,有助於緩解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等,又能引氣血上行,治療腦供血不足。

  面宜多擦氣血平

  經絡系統中很多都起於頭面部,擦面可疏通經絡。每天清晨,將兩手搓熱,以中指沿鼻部兩側自下而上,帶動其他手指,擦到額部向兩側分開,經兩頰而下,像洗臉一樣,擦10餘次。這樣能使面色紅潤,少生皺紋,防止面部神經麻痺,還可以消除疲勞,振奮精神,有助於改善面部尤其耳部的末梢血液迴圈狀況。

  目宜常運眼不花

  眼球轉動,中醫稱為運睛。閉上眼睛,眼球自左向右轉動6—10次,然後再自右向左轉動6—10次。眼球轉動要慢,然後閉目片刻,再睜開眼睛即可。眼球轉動時速度要均勻,每個轉動方向可做2—4個節拍。此法對於有眼花、眼疾的中老年人十分合適,常做能年老目明、看事物清晰。

  腹宜常摩易消化

  腹為胃腸等臟器所在,常做腹部按摩有利於消化。仰臥在床上,兩腿伸直,腳尖朝上,兩手搓熱後疊加在一起,用掌心在以臍部為中心的腹部,順時針方向按照小圈、中圈和大圈的輪廓,各按摩12次。這樣能健脾胃、助消化,久練對腎虧乏力及便祕均有療效。

  穀道常提防痔瘡

  穀道指肛門,平時有意識提肛門,可防痔瘡、肛裂等疾病。站立或躺在床上均可,在吸氣時稍用力,提起並緊縮肛門連同會陰上升,稍停頓一下,再放鬆、呼氣。反覆做5—7次。

  肢體常搖筋骨壯

  兩手握拳,連同兩肩,向前輪轉胳膊,先由裡向外下方轉,再由外向裡上方轉,再換一隻胳膊按同樣方***轉,各20次;平坐,提起左腳向前緩緩伸直,腳尖向上,當快要伸直時,腳跟用力向前下方蹬一下,做5次後,再換右腳做。此方法能舒展四肢關節,對中老年人預防肩周疾病,提高身體機能具有益處。

  足心常擦心清淨

  泡洗雙腳後,用右手握住右腳趾,用左手摩擦右腳的湧泉穴及附近的足心,直到足心發熱為止。再將足趾稍稍轉動,然後放開雙腳,向上、向後儘量翹起足趾,再收縮足趾,像這樣反覆做10次。右腳著地之後,換左腳。經常按摩湧泉穴可以降虛火,緩解頭昏、頭痛、目眩、咽痛,還可緩解失眠及足部萎縮、麻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