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水泡腳對身體的壞處

  冬季泡腳是最簡單的養生之道,但熱水泡腳的壞處和注意事項卻不容忽視,46歲女人因熱水泡腳突發腦血管動脈瘤破裂,下面小編馬上就告訴大家熱水泡腳的壞處有哪些吧。

  熱水泡腳的壞處

  1、影響血液流量

  熱水泡腳時,由於環境溫度的升高,腿部和腳部的末梢血管擴張,足部的面板血流量就會增加。

  2、不能醫治疾病

  熱水泡腳所造成的短時間內區域性迴圈幾乎不會對體迴圈產生很大的影響,甚至也不會像泡澡或淋浴那樣影響核心體溫,因此對於健康人來說,泡腳可能並不會造成太大的身體改變,所以指望通過泡腳來治療各種疾病也就沒什麼效果。

  3、睡眠效果一般

  對於健康人群,較低溫度、短時間足浴可以輔助睡眠,但對老年人和睡眠本身就差的人效果不大。高溫長時間足浴,還會同時提高遠端和核心體溫,反而不利於睡眠。

  4、兒童會得扁平足

  足弓是從兒童期開始形成的,如果經常性用熱水給兒童泡腳,會給足部的神經、血管的功能帶來一些影響,尤其是頻繁的泡腳或燙腳更會導致孩子足底的韌帶變得鬆弛,不利於足弓的形成和維持,長此以往,會增加形成扁平足的風險。

  5、不是人人都適合

  對於有基礎血管疾病的人,比如糖尿病患者、靜脈曲張或血栓患者和足癬等面板病患者來說,泡腳還是有一定健康風險的,泡腳時間較長、溫度過高,會由於區域性血管擴張,造成全身有效迴圈血容量不足。因此,不是人人都適合泡腳。

  6、足癬會細菌感染

  足癬等面板病患者用熱水泡腳之後,患處不僅更癢,還可能出現水泡等,還可能導致繼發性細菌感染。

  7、糖尿病無法活血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糖尿病損壞的是足部血管的內皮,血管再也無法因溫度高低而舒張、收縮了,所以熱水泡腳並不能幫助糖尿病足患者達到“活血”的目的。

  8、靜脈曲張更嚴重

  對於靜脈曲張患者,溫度的升高會增加區域性血流量,從而加重靜脈迴流負擔。

  熱水泡腳的注意事項

  ②水溫太高容易破壞足部面板表面的皮脂膜,使角質層乾燥甚至皸裂。

  2、時間不宜太長

  ①每次泡腳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半小時,因為泡腳時人體血液迴圈和心率會加快,時間太長會增加心臟負擔。

  ②由於血液會湧向下肢,有人會因腦部供血不足,感到頭暈,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和老年人更是要格外注意。

  3、一定用手試溫

  泡腳時,不能確定水的溫度時,建議用手試而不要用腳試,因為手比腳對溫度更敏感。對於糖尿病足患者,洗腳時用溫度計測定溫度,以避免燙傷。

  4、配合按摩足底

  睡前用熱水泡腳特別適合寒證,如平素怕冷、手足涼,伴有慢性腹洩、痛經、冠心病、小便困難等病症。泡腳後,還可以配合按摩足底相關的反射區,如慢性前列腺炎或前列腺增生按摩前列腺、尿道的反射區等。

  5、熱性病患者不宜

  對於熱性病患者則不宜泡腳,如高熱、出血、口熱舌乾等。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對溫度不敏感,或患有糖尿病、下肢靜脈曲張等,特別要注意水溫,因為這類患者容易併發周圍神經病變,末梢神經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即使水溫很高,他們也感知遲純,就容易被燙傷。

  6、老年人防止暈厥

  由於更多的血液會湧向下肢,體質虛弱者容易因腦部供血不足而感到頭暈,嚴重者甚至會發生昏厥。其中,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應格外注意,如果有胸悶、頭暈的感覺,應暫時停止泡腳,馬上躺在床上休息。

  7、飯後半小時不宜

  吃完飯後,人體內大部分血液都流向消化道,如果飯後立即用熱水泡腳,本該流向消化系統的血液轉而流向下肢,日久會影響消化吸收而導致營養缺乏。因此,最好吃完飯後1小時再泡腳。

  中藥泡腳的偏方

  1、桂皮泡腳

  緩解因腎病引起的浮腫***晨起眼瞼、面部、腳踝部浮腫明顯***。用桂皮、花椒各15克,取少量的水放到鍋內,連同桂皮花椒一起煮滾之後就倒出來,用冷水加入同樣一半多就OK了,溫度或許會有點燙,可以緩緩放入雙腳。促進下身血液迴圈,減輕浮腫現象。

  2、艾草泡腳

  艾草泡腳就可以改善肺功能,慢性支氣管炎和容易咳白痰的人更適宜食用艾草泡腳。用30-50克幹艾草來煎水泡腳,方法同上,一小把幹艾草就可以增強肺功能,同時可以祛除寒溼,每個星期用艾草泡腳一次,最好還搭配一杯生薑紅棗水一起喝,有助於改善寒性體質,祛除寒溼重的現象。發燒、低血壓、糖尿病人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艾草泡腳。而艾草泡腳每週2-3次即可,不宜過頻,避免引起頭面部血氣不足,引起頭暈頭痛,情緒波動。

  3、紅花泡腳

  用紅花10-15克,煮法同上。紅花具有活血通經、預防皸裂凍瘡的功效,從秋冬交替時節就開始使用紅花泡腳,可以預防皸裂破皮。而且同時使用30-50克幹艾草和10-15克紅花同時煮水泡腳,還能起到促進血液迴圈,預防緩解靜脈曲張、末梢神經炎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