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幣和澳門幣的收藏價值

  港幣澳門幣有收藏的價值嗎?這是很多的收藏家想要知道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港幣的收藏價值

  香港特區政府從2002年開始從新發行10元紙幣,起初2002、 2003、2005 年3張為紙幣,之後2007年開始就發行另外3張塑料鈔,大家看一下年份就清楚了。

  2002年7月1日 樑錦鬆+任志剛簽名, 2003年1月1日樑錦鬆+任志剛簽名, 2005年1月1日 唐英年+任志剛簽名 ,2007年香港政府開始發行塑料版10元港幣 ,年份簽名是2007年4月1日 唐英年+任志剛簽名,2007年10月1日 曾俊華+任志剛簽名,2012年1月1日曾俊華+陳德霖簽名。

  為何有如此多之不同簽名,估計是因為官員的替換。還有塑料鈔的防偽水準高,偽鈔的製作成本大,不需要頻繁換版別和增加防偽措施。所以這張塑料鈔還被冠以最難偽造的鈔票稱號。

  香港公益金髮行的2002年紙質版本的10元連體鈔有:45連體鈔, 6連體鈔、3連體鈔,沒有冠字號,沒有收藏證書,只有說明書,且說明書的號碼與鈔票上的號碼差異大。當時它們低廉的價格導致禮品消耗較大。

  2007年塑料鈔版本的10元連體鈔存在同樣的情況。

  由於是公益性質,沒有冠號,也沒有公告發行量,制約了它的升值潛力。但雖然沒有公告發行量,但它的數字組合只有個,也可以計算出它的最大發行量是多小。暫時只有兩個年份,筆者認為還會有其他年份發行。由於香港公益金每年都會籌款,用完了2007年的數字組盒就會發行其他年份的連體鈔,這是必然的。

  由於不同人員的簽名,造就了這張10元鈔***唯一的一個面值由香港特區政府發行的紙幣或塑料幣***具有較大的收藏價值,也具有很大的歷史研究價值。

  當然這是香港特區政府發行的紙幣和塑料幣,暫時缺少炒作資金追捧,如果你要投資這個系列的單鈔或連體鈔,它們給你產生的收益可能在這5年之內會讓你失望,但筆者提醒你的是連體鈔的升值能力絕對要優於單鈔的。但除了投資,這個系列確實收藏。

  澳門幣的收藏價值

  想必很多收藏者都明白在收藏界中,“物以稀為貴”和“藏頭不藏尾”是很多錢幣收藏裡的兩條價值基本定律,但凡稀有的藏品,其價值就高,而對於有著系列發行的紀念鈔幣,其龍頭鈔幣都有非常大的收藏價值。

  最鮮明的一個例子,就是1980年,我國郵政部門開始發行生肖郵票,而作為打頭炮的生肖猴票,其一版猴票在2011年香港郵票專場拍賣會上以149萬元的高價成交,30年上漲了20萬倍。為什麼1980年猴票具有能換一套房的能力?這就在於其龍頭效應。除了當年人們集郵意識淡薄外,作為龍頭本身發行量就不大而消耗量大也是造成如今天價的一大原因。系列龍頭都有一個特性,那就是發行量往往都是系列題材藏品中最少的,因此如果加上消耗,其存量更是稀少,而澳門生肖龍鈔是澳門兩家發鈔銀行聯合發行的第一枚生肖鈔,其升值潛力自然不容小覷。

  澳門生肖鈔主色調採用傳統代表喜慶的紅色,鈔票同時還採用中國傳統剪紙藝術,襯以燈籠、年俗等中國元素凸顯新年氣氛,同時生肖鈔採取中文天干地支紀年作為鈔票冠字號,在如今皆以羅馬字和英文為主要的冠字號的大背景下,澳門採用這個方式,別具特色。而作為完全按面值兌換的鈔票,生肖鈔面值雖然僅10元,但防偽技術依然不馬虎,和普通的流通鈔一樣採用凹版印刷、開窗安全線、膠印對印圖案、膠印及凹印縮微文字等防偽手段,力求嚴謹考究。

  錯版幣收藏價值

  不能買賣法律上無名文規定。錯幣禁止流通,一般有國家銀行收回,但回收的機率只有千分之一,大多數被民間一些收藏愛好者收藏,往往一張幾元,幾十元,上百元的錯幣能“賣”出天價。佛山市博物館文物專家朱培建教授認為,錯幣第一個收藏價值是:錯在百萬分之一與千萬分之一的機率上,因此錯幣與正常幣“身份”不同,價值也不同;錯幣第二收藏價值是:錯幣經鑑定真偽後,有了類同文物的“身份”,自然而然成了收藏者追捧的“寵兒”。

  張女士是廣東人,目前還是在校學生,她手上有張1999年版人民幣,小小一張紙幣上竟遍佈了20條多細細的纖維線。上個月25日,張女士滿懷忐忑不遠千里的來到上海。“上海的一家藝術館說,這張錯幣的成交價220萬。”張女士說。

  近年來經媒體、收藏界不斷炒作,許多罕世珍品悉數“亮相”,就連數量罕至的“錯版幣”,也成為收藏家眼中的“香餑餑”,拍賣百萬、千萬天價更是窸窣平常。而錯版幣能夠獲得“矚目”,成為收藏界的搶手貨,除了其存世量鳳毛麟角,更在於其不再侷限於收藏與愛好,超乎想象的升值空間是其屢遭“圍觀”的焦點,甚至被譽為“21世紀最具潛力的藏品”。

  近年來經媒體、收藏界不斷炒作,許多罕世珍品悉數“亮相”,就連數量罕至的“錯版幣”,也成為收藏家眼中的“香餑餑”,拍賣百萬、千萬天價更是窸窣平常。而錯版幣能夠獲得“矚目”,成為收藏界的搶手貨,除了其存世量鳳毛麟角,更在於其不再侷限於收藏與愛好,超乎想象的升值空間是其屢遭“圍觀”的焦點,甚至被譽為“21世紀最具潛力的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