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筒收藏視訊

  筆筒一般都是圓形和方形兩種,現代能工巧匠手下的筆筒更加趨於工藝化了,採用各種浮雕,透雕等技術讓筆筒顯得更加精美。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

  我們的祖先在三國時期就已經開始使用筆筒了,如今很多出土文物中的筆筒可謂是現代筆筒的雛形,有的是兩端開孔,有的筒身上佈滿小孔,據說是用來取筆的。

  老料筆筒

  老料取自生長時間達到數百至上千年的紫檀天然野生林,由於生長緩慢,成材週期長,料質極其細密、油性足;且因砍伐年代早,又經過了多年放性,木料含水率低、不易開裂變形。

  漢代的筆筒就是一個鏤空的細竹管。儲存至今最多對筆筒的記載是明代的資料,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傳統筆筒造型多為明清時代的製品,這就是說從明朝開始,筆筒就成為中國放筆最重要的容器。常見的筆筒用才有木、竹、瓷器、象牙、玉器、金屬、紫砂等。

  精工素面筆筒

  二,陳年大料筆筒

  十檀九空,就是十根紫檀原木,九根心都是空的,如果其中一根沒有空的,那絕對是可以稱的上大料了.大料開出來做傢俱可謂是價值不一般,單從外表來看,顏色呈深紫色,質地細膩,經後期拋光處理,使得表面更光滑,材質更是顯現而至.

  從形制上看,到了清朝,筆筒的形制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清順治年間的筆筒一般體形較高,平底無釉,:胎體厚重。到了清康熙年間,則體形略為降低,胎壁適中,底中央有一小圈下凹,塗白釉,凹圈外平坦,向外施一圈白釉,向內邊的一圈則無釉。這種底形看上去似一玉壁形,所以,人們稱之為“壁足”。到了清雍正、乾隆以後,筆筒則變得胎體略寬,胎壁也略薄,其底也由“平底”、“壁足”改為“圈足”。

  泥料魚鱗金星筆筒

  用紫檀製作筆筒是從明代開始,這種木材製作的筆筒即使不加任何雕琢也能令人感到他的大氣、寧靜與高雅。紫檀木價格昂貴,直徑小,很難出大規格的筆筒,像直徑在20公分以上的紫檀筆筒現在市場價格都在萬元左右。

  三,滿金星筆筒

  前面我們分析過樹齡較長的樹頭接近白皮的部分金星出現的概率偏高。而這個部位又是整根樹材密度較高的部位。因此料好不好,可想而知.而魚鱗紋較為罕見,它的出現一般都是在木材的密度高區.兩者同時出現的區域,堪稱為泥料,值得收藏.

  在收藏市場上,品相是決定藏品價值的一個重要指標,因而經過精心呵護的筆筒,其價值也不可同日而語.

  筆筒的收藏價值

  筆筒造型以圓形居多,也有八方、六方、四方、梅花、葵花等造型和雲頭、卷書等式樣。材質大多采用瓷、竹、木、漆,也不乏玉石、象牙、水晶、翡翠、端石等質料。筆筒的裝飾方法較為繁多,有刻、鏤、雕、繪等,形式多樣,古樸典雅。筆筒上的圖案題材,有人物、花鳥、詩賦、書法、銘文、題印等,藝術表現形式也呈多樣性,使筆筒更具書卷氣和文化寓意。

  瓷筆筒,分青花、五彩、粉彩、顏色釉等。始於明代嘉靖、萬曆年間,但傳世品極少,天啟、崇禎時生產量較大,以青花為主,直口,平底,束腰。清代康熙時瓷筆筒到達鼎盛,品種極為豐富,釉色、造型、畫意筆法、題字最為講究。瓷筆筒除了要看胎、釉質量外,主要看瓷畫的水平和青花的髮色。瓷畫水平不同,價格會有天壤之別。

  竹筆筒,目前最早的是明正德、嘉靖年間朱鬆鄰制松鶴紋筆筒,採用的是圓雕竹刻工藝,刀法深峻,立意古雅。現今古玩市場多見仿製品,鑑定筆筒是否為名家之作,先看筆筒時代風格,然後是皮包漿與雕工,最後看款識。

  木筆筒,主要材質有黃花梨、紫檀、雞翅木、金絲楠木、紅木、烏木、櫸木等,以紫檀木、黃花梨木、沉香木等為貴。明代木雕筆筒簡樸大方、花紋疏密有致,刀法具有神韻;清代則紋飾繁縟、雕刻精細,借鑑了牙雕、竹雕、漆雕等技巧。鑑別木筆筒除要懂材質外,還應注意雕工刀法、工藝水平、年代早晚和時代背景。

  漆筆筒,它的收藏價值在於筆筒製作工匠的名氣,紋飾是原創還是仿作。其中鑲嵌百寶的,還要看是否完整,有無後鑲添補痕跡,原作無損品相佳則價高。

  象牙、玉質筆筒,目前市場較為少見,其價值也很高。玉質筆筒多見於清代,其中白玉筆筒價值最高。象牙、玉筆筒鑑定方法與鑑定玉器、牙雕的方法相似,也可借鑑竹木雕的鑑定方法,按時代風格、表面包漿、雕工技藝依次鑑定。

  筆筒的收藏最好能按不同材質而有所區別,如竹木筆筒當以清代為重點,傳世品較多,可供選擇的餘地較大,而且選擇筆筒的時候,都要首選名家的作品。如清代的吳之璠、周顥、鄧渭等著名的文人竹刻家,他們的作品精美絕倫。瓷質筆筒當以清早中期為重點,特別要注意的是清末及民國時曾燒造過許多仿康熙、雍正、乾隆時的青花、五彩、粉彩器物,需要收藏者分外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