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促銷方式

  農產品市場營銷是指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和慾望而實現農產品潛在交換的活動過程,農產品市場營銷不僅要研究人們現實需求,更要研究人們對農產品的潛在需求。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

  一

  1.高品質化策略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農產品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優質優價正成為新的消費動向。要實現農業高效,必須實現農產品優質,實行“優質優價”高產高效策略。把引進、選育和推廣優質農產品作為搶佔市場的一項重要的產品市場營銷策略。淘汰劣質品種和落後生產技術,以質取勝,以優發財。

  2.低成本化策略價格是市場競爭的法寶,同品質的農產品價格低的,競爭力就強。生產成本是價格的基礎,只有降低成本,才能使價格競爭的策略得以實施。要增強市場競爭力,必須實行”低成本低價格策略。領先新技術、新品種、新工藝、新機械、減少生產費用投入,提高產出率;要實行農產品的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努力降低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以低成本支援低價格,求得經濟效益。

  3.大市場化策略農產品銷售要立足本地,關注身邊市場,著眼國內外大市場,尋求銷售空間,開闢空白市場,搶佔大額市場。開拓農產品市場,要樹立大市場觀念,實行產品市場營銷策略,定準自己產品銷售地域,按照銷售地的消費習性,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

  4.多品種化策略農產品消費需求的多樣化決定了生產品種的多樣化,一個產品不僅要有多種品質,而且要有多種規格。要根據市場需求和客戶要求,生產適銷對路的各種規格的產品。實行“多品種、多規格、小批量、大規模”策略,滿足多層次的消費需求,開發全方位的市場,化解市場風險,提高綜合效益。

  5.反季節化策略因農產品生產的季節性與市場需求的均衡性的矛盾帶來的季節差價,蘊藏著巨大的商機。要開發和利用好這一商機,關鍵是要實行“反季節供給高差價賺取”策略。實行反季節供給,主要有三條途徑:一是實行設施化種養,使產品提前上市;二是通過儲藏保鮮,延長農產品銷售期,變生產旺季銷售為生產淡季銷售或消費旺季銷售;三是開發適應不同季節生產的品種,實行多品種錯季生產上市。實施產品市場營銷策略。要在分析預測市場預期價格的基礎上,搞好投入—產出效益分析,爭取好的收益。

  6.嫩乳化策略人們的消費習慣正在悄悄變化,糧食當蔬菜吃,玉米要吃青玉米,黃豆要吃青毛豆,蠶豆要吃青蠶豆,豬要吃乳豬,雞要吃仔雞,市場出現崇高嫩鮮食品的新潮。農產品產銷應適應這一變化趨向,這方面發展潛力很大。

  7.土特化策略近年來,人們的消費需求從盲目崇洋轉向崇尚自然野味。熱衷土特產品,蔬菜要吃野菜,市場要求搞好地方傳統土特產品的開發,發展品質優良。風味獨特的土特產品,發展野生動物。野生蔬菜,以特優質產品搶佔市場,開拓市場,不斷適應變化著的市場需求。

  8.加工化策略發展農產品加工,既是滿足產品市場營銷的需要,也是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的需要,發展以食品工業為主的農產品加工是世界農業發展的新方向、新潮流。世界發達國家農產品的加工品佔其生產總量的90%,加工後增值2~3倍;我國加工品只佔其總量的25%,增值25%,我國農產品加工潛力巨大。

  9.標準化策略我國農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面臨著國外農產品的強大競爭,為了提高競爭力,必須加快建立農業標準化體系,實行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經營。制定完善一批農產品產前、產中、產後的標準,形成農產品的標準化體系,以標準化的農產品爭創名牌,搶佔市場。

  二

  一是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進展良好,市級在位於宣威火車站旁,建立了佔地107畝馬鈴薯批發配送中心,集馬鈴薯中轉、發運、倉儲運輸、市場交易、資訊服務、質量檢疫檢驗為一體,是國家農業部定點的西南較大馬鈴薯批發市場,年運銷量50萬噸,建成了黑土洞水果批發市場、大沙壩蔬菜批發市場、窯坡花卉市場,鄉級建立了82個農產品綜合市場。發揮了產品集散、價格形成的作用;

  二是農產品營銷體系建設進展良好,市級組建了馬鈴薯營銷協會、農產品營銷協會,鄉級以鄉鎮農技服務中心為載體,成立了13個農產品營銷公司,全市專業參與農產品營銷人員達3000餘人;

  三是農產品營銷量大幅度增長,營銷單價得到提高,馬鈴薯營銷量從2003年21.3萬噸提高到2005年的34萬噸,2006年預計40萬噸,商品率從2003年32%提高到2005年的38%,2006年預計達到40%,銷售單價從2003年平均300元/噸提高到2005年平均540元/噸,高的達到1000元/噸,產業產值從2003年3.5億元提高到2005年5.2億元,2006年預計到5.4億元。農民人均比2003年增加150元。蔬菜主銷品種有大蒜、生薑、西瓜、丹波豆、南韓幹椒、青首蘿蔔等20餘個,產業發展趨勢良好;

  四是農產品營銷領域和市場佔有率擴大,馬鈴薯已銷售到廣西、廣東、北京、上海等國內20餘個省市和寮國、越南、菲律賓、緬甸4個東南亞國家,蔬菜銷售遍佈全國各地及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家;

  存在問題:

  一是農產品營銷品種單一,主要就是馬鈴薯、大蒜、蘿蔔,其它農產品營銷還處於起步;二是農民資訊滯後,生產與營銷脫節,還在處於以產促銷的狀況,往往是盲目的生產後,在等待營銷,而不是通過市場分析後指導生產來促進營銷;三是農業產業化程度和標準化程度低,農產品品種混雜,難以適應市場需求;四是缺乏鮮活農產品冷凍、貯藏等設施裝置,制約了規模化生產;五是廣大種植農戶營銷理念淡薄,對市場缺乏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