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隊榜樣演講稿

  優秀的演講稿是演講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古詩詞以其獨特的魅力,能很好地為演講增色增彩。下面小編整理了,供你閱讀參考!

  篇一

  尊敬的各位領導、戰友:

  大家好!

  我叫xx,xxxx年12月入伍,現為xx中隊三班上等兵。今天,很榮幸能有這個難得的機會,跟大家說一說我們身邊的英模——xx。十年如一日的堅持,xx在平凡中創造了不平凡的成績。我想,這可以稱作閃光的平凡。在這閃光的平凡背後,是xx極度認真的生活態度。這種態度,在對待戰友的真情裡,在對待工作的執著裡,更在對待人民群眾的大愛裡。

  對戰友們來說,xx是一位好兄長。我來自xx,參軍入伍來到千里之外的xx,這是我第一次離開家鄉。帶著對故土和父母的思念,我投入了新兵連緊張的生活。以前在家的時候不覺得,離家以後才發現對父母的依戀是那麼的強烈。就像那首《想家的時候》唱的:想家的時候很美好,家鄉柳就拉著我的手;想家的時候有淚水,淚水卻伴著那微笑流。那段時間,我感覺很孤獨。有一天,xx來到我跟前,問我:“想家嗎?”,我回答說不想,因為我擔心被人笑話。xx笑著說:“別說假話了,我是過來人,我當新兵的時候,經常想家。想家是正常的,沒有什麼難為情的。來,我這裡有一張電話卡,你拿去給家裡打個電話吧。”我接過電話卡,撥通了家裡的電話。當電話那頭傳來爸媽熟悉的聲音時,我再也控制不住,淚水決堤而出。我電話打了半個小時,也哭了半個小時。掛了電話,xx走過來,拍了拍我的肩,說:“人都有這一關,過了這一關,才會長大。男人要對自己狠一點,習慣了就好了。”我想,xx的這番話,是我真正長大成人的催化劑。對待新入伍的戰友,xx一直以來都是用親人般的溫暖,幫助我們熬過那段思鄉心切的歲月,扶著我們成長。

  xx有很多榮譽,但這些榮譽從來都不是他驕傲的資本和進取的負擔。他以平常心態對待鮮花和掌聲,將每一個榮譽都作為取得新成績的更高起點。對待工作,xx兢兢業業,十年如一日,這是他最為可貴的品質之一。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xx教我們疊被子。對新兵來說,疊被子是一件麻煩事。要將被子疊成六面十二角的豆腐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為了應付檢查,我們幾個新兵採用了一個常用的辦法,就是給被子上灑水,灑水可以讓蓬鬆的被子變硬,方便疊出整齊的側面和稜角。但代價也比較沉重,那就是在寒冬臘月裹著溼被子睡覺,我們幾個新兵因此感冒發燒。這些小動作當然逃不過xx的眼睛,他將我們幾個新兵叫來,狠狠批評了一頓:“你們知不知道為什麼要疊被子,不是教你們投機取巧,而是要磨練你們的耐性和意志。你們不會疊,我來教。以後誰還敢再往被子上灑水,誰就別想再蓋被子!”此後,xx每天早上手把手地給我們示範:攤開被子、對摺、分格、整形,挑角……在他眼裡,被子有了生命;在他手中,被子成了藝術品。灑在被子上的,不再是普通的水,而是xx的汗水。後來,我發現,疊被子的那種專注和執著體現在他工作的方方面面:上千種器材裝備的引數,他密密麻麻地記在筆記本上,倒背如流;他整理的器材庫,整齊劃一,水帶介面總是在一條直線上;出操訓練,他總是最先就位,最後休息……,從此,我也明白了xx當初那番話的真正含義。每當我畏難退縮的時候,xx疊被子時那專注的神情就會浮現在我眼前,給我力量,催我上進。我也懂得了,軍人,骨子裡應該是執著,血液裡應該有堅韌。

  xx胸中,是全心為民的赤子情懷,是情繫群眾的無邊大愛。

  對於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xx總是慷慨相助,但是一提起自己的父母,xx卻滿懷愧疚。“自古忠孝難兩全”,由於中隊執勤任務繁重,自己又是隊裡的業務骨幹,許多工作離不開自己,xx經常幾年時間難得回一次家,去看看體弱多病的父母。奧運安保期間,xx老家幾次打來緊急電話,告之父親已住院,病情十分嚴重,希望他能回去探望。此時,向來非常尊重和孝順父親的xx犯了難:回去吧,正是奧運安保攻堅戰的關鍵時刻,自己的隊裡的骨幹,說什麼也不能拖後腿;不回去吧,萬一勞苦一生的老父親有個三長兩短,自己就連最後一面都見不上,內心將會愧悔一輩子。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他決定留在隊裡,堅守奧運期間xx執勤保衛第一線。

  這就是xx,一位我們身邊的平凡英雄。平凡中,他帶給我們感動;平凡中,他為我們豎起了學習的榜樣。

  謝謝大家!

  篇二

  近日,駐守在湖北省荊門市城南郊區的武漢鐵路局區段技術作業站——荊門南站的60多名退伍軍人職工,在車站黨總支開展的暑運立功競賽活動中,爭當安全生產排頭兵,展現了退伍軍人良好素質形象。為幹部職工群眾樹立了榜樣。

  針對車站退伍軍人職工多、涉及車站各個工種崗位,在車站運輸生產中充當著“主力軍”的角色。在開展暑運活動中,該站退伍軍人職工及黨員群眾決心做識大體、顧大局的工作模範,積極帶頭立足崗點、勤於奉獻。這個車站為確保今年暑運立功競賽活動富於實效,堅持從佔近全車站總人數70%以上的退伍軍人職工中入手,以“確保安全強素質,退伍軍人展風采”為主題活動入手,以促進各項工作、解決實際問題出發,充分帶動他們發揚“退伍不褪色、吃苦耐勞、勇於奉獻”的精神,圍繞他們所在的工作崗位情況,把當前開展的暑運立功競賽活動結合起來,號召全站退伍軍人積極投身到暑運安全生產中去。該站退伍軍人職工在暑運生產一線作先鋒,當好主力軍,積極在工作中爭當“安全上的哨兵、生產上的尖兵、技術上的精兵、行為上的標兵、素質上的強兵”,在車站各項工作任務中形成了兵幫兵、兵帶兵、老兵教新兵的濃厚活動氛圍。使退伍軍人自覺地在生產一線帶頭學業務、學技術、強素質、展風采。

  今年以來,該站退伍軍人職工及黨員群眾共防止各類事故達二十多起,獎勵表揚達十多人次,為車站的安全生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發揮了在車站的工作中的主力軍作用。

  篇三

  盛夏時節,記者夜宿在海拔4617米的青藏兵站部五道樑兵站,真切體會到高原官兵的艱辛與不易。

  晚飯剛過,月牙兒爬上崑崙山。一陣急促的哨聲突然響起,兵站官兵聞令而動,全副武裝,衝出樓外列隊緊急集合。月光下,大風掀開了列隊官兵大衣的衣角,飛沙打在臉上。

  “兵站裝上了遠端指揮可視系統,像這樣的戰備拉動,青藏兵站部機關可隨時抽點。”指揮拉動的兵站領導介紹。以往常說“兵站兵站,住宿吃飯”,如今的兵站不光是“天路”汽車兵食宿的驛站,還是守衛青藏鐵路和當地安寧的“橋頭堡”。

  拉動結束回到宿舍,官兵給記者介紹起了新營區。營區內鍋爐房、製氧站、健身房、俱樂部一應俱全。雖然生活條件改善了,但在五道樑,風雪易鬥,缺氧難改。

  五道樑兵站地處崑崙山與唐古拉山之間的風口,大風常刮、飛雪不斷,即使是7月仍舊寒冷漫長。記者剛到這裡便有了頭重腳輕之感,並很快發展為頭疼。一名老兵提前給夜宿兵站的記者“打預防針”: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區,空氣含氧量不到內地50%,冬季夜裡風大,含氧量更低,對於剛上高原的人來說,特別難熬。

  怕記者單獨睡覺出現危險情況,兵站領導特意將記者安排在炊事班寢室。

  “先吸點氧。”一進屋,班長郭利兵擰開了床頭的氧氣閥門,將氧氣管遞了過來。記者看到,每名戰士的床頭都裝有這樣一個裝置。戰士們說,每天晚上難以入睡時,就吸一會兒氧緩解不適。夜漸深,記者越發感到頭像炸開一樣疼,喘不上氣,呼吸變得急促起來。郭班長拿來紅景天口服劑,服過後嘗試趴在床上用枕頭壓著頭,但難受勁兒還是不見緩解。

  郭班長說:“我們在這兒服役多年,夜裡也經常睡睡醒醒,頭疼氣喘是常事兒。”

  戰士們紛紛支招:把揹包帶緊緊紮在頭上,壓迫減痛;把枕頭墊高,用鼻子和嘴巴一起呼吸……

  “在這裡大家有什麼心願?”和大家聊天當中,對於這個問題,戰士們陷入短暫的沉默。還是郭班長先開了口:“身在高原當兵,不能回家照顧家人,祝願腦瘤手術後的父親能儘快康復,身體平安。”士官況德祥說,盼著懷孕的妻子能順利生產;士官趙江說,期待忙完這段時間的保障任務後回家結婚……

  “海拔高,矢志強軍的追求要更高;氧氣缺,艱苦奮鬥的精神不能缺。”這是寫在五道樑兵站牆上的兩句話,更是刻在官兵心底的信念。

  在這躺著都是奉獻的地方,官兵不僅要透支身體,甚至還面臨著犧牲生命的考驗。2013年,兵站一名幹部剛從內地訂婚休假回到格爾木,還沒適應高原環境他就急著趕回兵站,結果就在當天發生心臟猝死,永遠地離開了。

  數字無言,但震撼心靈。青藏兵站部部隊上高原執勤61年來已有780多名官兵在高原獻出了寶貴的生命,2000多公里青藏線,平均2.5公里就有一名軍人壯烈倒下。

  窗外,夜寒星澈,明月高懸。對記者來說,這是一個刻骨銘心的夜晚,嚴重的高原反應讓人難以入睡。可對戍守在這裡的官兵來說,記者的“這一夜”,不過是他們年復一年、千次百次中最為普通的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