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錶有收藏價值嗎

  收藏懷錶也要避免投機心理,冀望投資以後短期內就收到回報。那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懷錶收藏價值,希望對您有用。

  懷錶收藏價值

  懷錶在幾百年的發展中,不但記錄了鐘錶歷史上的許多發明與創 新,而且在外觀裝飾上也體現出不同藝術時期的風格,懷錶除了是一種實用品之外,還是一種具有欣賞價值的藝術品。懷錶的收藏價值取決於三個要素:其一是材質。懷錶在當時既是計時工具,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徵,所以當時能夠找得到的名貴材質幾乎都被用到了懷錶的製作上,包括南非鑽石、藍寶石、紅寶石、黃金、白 銀、珍珠、琺琅彩繪等等,這些名貴材質無疑增加了懷錶的身價和保值能力。其二是功能,普通的懷錶只有計時功能,但是一流的懷錶能有好幾種複雜功能,比如萬 年曆、自鳴報時、碼錶等,如果有這些功能的一種,已經高出普通懷錶,如果能將這些複雜功能集於一身,收藏價值就更要翻上幾番。其三是佩戴者,如果有皇室佩 戴過或者某位名人佩戴過的“光輝歷史”,懷錶的收藏價值也將升值。

  收藏古董懷錶寧願收一塊好的,也強過收幾塊普通的。像百達翡麗 ***Patek Philippe***品牌的鐘表歷來被認為是頂級製表傳統的象徵,從1839年在瑞士日內瓦建廠以來,它製作的產品都稱得上是鐘錶中的藝術品。還有“天儀飛 輪”懷錶,也叫做陀飛輪表,代表了機械錶製造工藝中的極高水平,由於其獨特的執行方式,已經把鐘錶的動感藝術美發揮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歷來被譽為“表中之王”。

  懷錶收藏價格

  百達翡麗,18K紅金鑲珍珠琺琅彩繪懷錶,約1890年制,在香港佳士得2013年春拍中以13.75萬港元成交***約合人民幣11萬元***。

  Invicta,18K金及琺琅鑲珍珠獵殼懷錶,配三問功能,約1890年制,在香港佳士得2013年春拍中以18.75萬港元***約合人民幣15萬元***成交。

  鬱金香形

  鬱金香形,金及琺琅鑲珍珠鬱金香形時針,配隱藏錶盤,約1810年制,在香港佳士得2013年春拍中以43.75萬港元***約合人民幣35萬元***成交。

  江詩丹頓,18K金及琺琅裝飾,配象牙錶盤,1922年制,在香港佳士得2012年秋拍中以20萬港元成交***約合人民幣16萬元***。

  瑞士製造,18K金及琺琅鑲鑽石甲蟲形時針,配隱藏錶盤,約1890年制,在香港佳士得2013年春拍中以17.5萬港元成交***約合人民幣14萬元***。

  懷錶譯作Pocket Watch,意思就是口袋裡的表,顧名思義,應該是佩戴在胸前、懷裡的表。這種直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才得以大規模生產的鐘表型別,在當今社會已經不常見,就連英國紳士也很少佩戴。人們對懷錶的瞭解更多地是來自於影視劇,比如大偵探福爾摩斯緩緩地從上衣口袋掏出一枚金色懷錶,輕描淡寫地一眼,然後眉頭稍皺,陷入沉思;又比如《一代宗師》中“武林大會”各家宗師合影時,幾乎都從上衣襟中露出金色的懷錶鏈。懷錶可以說是一個時代的縮影、風貌和生活的印記,是男人的神氣和魂魄。

  有人覺得懷錶的華麗在外,琺琅面、黃金殼、珍珠口、微雕畫,並且有著皇家定製或宮廷貴胄收藏的背書,難得流落民間。也有人覺得懷錶的華麗在內,穿越時間的古典審美,能看見幾個世紀前的生活狀態,以及小小懷錶內藏著的比腕錶更為複雜的結構。其實,在資深藏家眼裡,懷錶更多的是一種結構精妙的複雜機器,儘管外表華麗,但它卻始終有著一顆理性的心。

  如今,懷錶在藝術品市場上的收藏價值逐漸被髮掘。近幾年,隨著一場又一場拍賣會上的“一錘定音”,古董懷錶也創造出一個又一個“成交天價”,成功躋身“拍場新貴”之列。

  懷錶收藏曆史

  古人根據太陽光照射在標杆上的投影來測定時間,後來人們懂得了機械原理這個東西,才製造出計時鐘。早期的時鐘,大多數是安裝在教堂或鐘樓上,供人們看時間之用,而那時還沒有個人鐘錶。大約經過兩個世紀的發展後,時鐘原動力由重錘改造為發條,從而為計時器小型化奠定了基礎。也正是有了這個基礎,歐洲的造鐘匠以制鐘的技術發明了懷錶。世界上最古老的懷錶,是由德國人制造的。這隻懷錶誕生於1511年左右,為原始鐵質懷錶,表上只有一支時針,沒有分、秒針,此表現藏於美國費城紀念館。

  國際藏表界把1930年作為表的分水嶺,即1930年之前的為懷錶時期,此後的是手錶時期。

  懷錶的歷史漫長而迷人。清代之初,懷錶就通過外國客商、使節、傳教士傳入到中國,最初並未形成氣候。及至乾隆年間,朝野上下競尚奢靡之風,達官顯貴爭以財力蒐羅稀有珍貴的物品,懷錶也由此在貴族社會中流行起來,成為時髦的計時用品。清人趙翼的《簷曝雜記》記載,乾隆中葉,一些大臣為了每天準時上朝,不僅自己佩戴懷錶,就連身邊的僕從也是每人配發一塊。不過,由於當時的製表工藝尚有欠缺,懷錶常會出現不準時的毛病,需要修理,故時有大臣遲到的現象發生。

  清代男子的常服為長袍馬褂,王公貴族於馬褂的小口袋放一塊懷錶,把長長的錶鏈子系在鈕釦位置,是一種很時髦的作派。加上懷錶價格的不菲,可以誇示身份地位,被認為是彰顯名流風範的最佳飾物。於是,這種派頭十足的裝扮,也很快成為百姓和商賈爭相模仿的樣板,懷錶開始普及。到了清末,同治對其父咸豐死於熱河之恥,耿耿於心,對懷錶一類的洋貨異常反感。使用懷錶的時尚風氣也一度沉寂。《清稗類鈔》記載,兵部右侍郎夏同善有一次見同治,偷偷掏出懷錶看時間,被同治發現,當場將表摔碎,並厲聲呵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