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茶種植技術

  金花茶適應在溼度為70%左右微酸性的土壤裡生長。最適宜生長的溫度為22~25攝氏度。金花茶自然繁殖能力很弱,是世界上珍貴稀有、瀕臨滅絕的種質資源,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選地和整地:金花茶栽培地的選擇,首先應根據金花茶的生物學特性在雨量充足均勻、冬暖夏涼的地區,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疏鬆,有機質或腐殖質含量高的陰溼地段作為種植區。選好地塊後,就可以開始做畦起壟了,首先要將土地深翻,刨虛,耕深在20釐米左右,石塊與雜草要清理出地,大的土塊要敲碎,之後,要用耙子將地耙平。作好的地畦寬120釐米,高25-30釐米,長無具體要求可根據地勢情況而定。畦與畦間的地溝寬30釐米。畦做好後,要在畦上挖深為30釐米的種植坑。種植的密度為每畝1000-1100株,植株行間距為75×80釐米左右。坑挖好後,要在坑中放10釐米厚的腐熟有機肥,作為金花茶的基肥。這些工作做完後,就可以備苗定植了。

  起苗:小苗經過三個多月的生長,高度達到了30~40釐米。在保證充足的水分和合理遮蔭的前提下,金花茶組植物全年均可移栽。但一年中最佳的定植時期是在秋季至第二年早春。因為此時金花茶的地上部分幾乎停止生長,營養消耗少。地下部分根系生長旺盛,有利於苗木迅速恢復生長。起苗時,不宜直接用手拔,以免損傷過多的根系,影響金花茶的成活。通常的做法是:一手拿竹片在離根5釐米處插入苗床,深約10釐米,用力翹起,同時,另一隻手護著苗的根部緩緩將苗移出,雙手要協呼叫力。注意,要讓苗的根部儘可能的多帶些珍珠岩。苗起出後應及時運往定植地進行定植。

  定植:為了提高金花茶的成活率,定植前,通常要對小苗進行漿根處理。具體做法是:在一個大小適中的容器中放入適量的園土。然後取一袋生根粉,重量為1克,取80%酒精500毫升,將其在量筒中充分混合攪勻,待生根粉完全溶解後,將其倒入放有園土的容器中,再加入適量的水混合攪拌,稀稠以能將根與根上的珍珠岩完好包裹為宜。漿根時要將金花茶的根部完全浸入漿中,浸透浸勻。定植時要將金花茶的根鬚捋順,蓋土時不可壓得太實,壓過後,要將金花茶的根莖輕輕的向上提一提,以利於金花茶的根部與土壤能夠良好的接觸。定植後,要及時澆足定根水。

  搭建蔭棚:小苗定植後,也必須要為它們搭建蔭棚,搭建蔭棚不需要扦插育苗時那麼嚴格,一般可以用大田中豎起的鋼筋混凝柱做為大棚的支柱,支柱的地上部分高為2.5米,在柱子與柱子的頂間用鐵絲連線,然後在上面覆蓋並固定上遮蔭網即可。有時為了提高遮蔭效果,人們還可以在柱子旁栽上西番蓮等藤類作物,利用它的藤蔓、葉子來提高遮蔭度。

  金花茶的田間管理

  1、 金花茶定植後的頭年管理

  光照與溫度的管理:一年生的金花茶抗逆性弱,對光照與溫度很敏感,大棚內的遮蔭度控制在40~60%之間為宜;溫度應保持在15~25攝氏度之間,在高溫乾旱季節到來前要培土保溼,並可以適當提高遮蔭度,降低小環境溫度。

  水分管理:金花茶喜歡溼潤的生長環境,種植園地內對土壤的溼度和空氣的溼度要求較高,土壤的含水量應保持在70-80%之間,待新根健全后土壤含水量應降為65%左右。澆水一般放在早上或傍晚進行,晴天要早晚各澆一次。雨天要注意排除田間積水,以免造成漚根。

  淺耕除草:由於園地內氣候陰涼,水分充足,極易有雜草滋生,與金花茶爭奪養分;加上經常進行澆水等田間作業,土壤表層容易板結。所以在頭年管理中要進行兩到三次淺耕除草,耕作深度為4-5釐米。以創造出利於茶苗生長的疏鬆透氣的土壤環境,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促使其茁壯成長。

  追肥:金花茶在定植後的前3個月內一般不需要追肥,因為在定植時施有一定量的基肥。通常在金花茶定植3個月後進行一次土壤追肥就可以了。追施的肥料一般為複合肥。追肥方法多采用穴施,即在離根10釐米的地方,刨深度為5釐米左右的坑,放入複合肥10克,然後把土蓋實,以免肥效流失。

  查苗補苗:新建的移栽茶園一般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缺株現象,在確定植株的確死亡後應及時將死亡的小苗刨出,儘量選用同批健壯無病蟲害的苗進行補苗,補苗後要加強護理,力爭使新補的小苗與其它的植株生長一致。小苗經過一年的生長後,高度可以達到60釐米左右。

  2、 金花茶的常年管理

  土壤管理:土壤是金花茶生長的基礎,是養分、水分供應的主要源泉。在常年管理中必須加強對土壤的管理,不斷提高土壤肥力,為根系良好生長和分佈創造條件,從而促進地上部分的生長。農事操作中為減少水分蒸發,促進土壤養分分解,要經常進行中耕除草、深翻改土等工作。中耕除草一般每年要進行3次,即在每年的2月,5月和8月,耕作深度為10釐米左右。深耕改土工作1-2年進行一次,一般在秋季結合施基肥進行。深翻深度以30-40釐米為宜。

  光照與水分的管理:金花茶進入常年管理階段後,遮蔭棚的遮光度應控制在30~40%之間。遮蔭度過低,就會有太陽灼傷苗出現。土壤含水量應在55%左右,這樣有利於金花茶開花結果。在茶園管理過程中,要保持園內水溝中細水長流,為茶園營造良好的土壤含水量及空氣溼度,對於離水溝較遠的地方,要經常澆水,澆水的時間,春秋季節在上下午進行,夏季在清早和傍晚較好,冬季宜放在中午進行。在高溫乾旱的天氣裡,每日須澆水2~3次,才能保證金花茶的正常生長。

  肥料調控:金花茶進入常年生長期後,對肥料的需求也增加了。一年通常要追3次肥,時間在每次抽梢生長之前。第一次追肥在2-3月份進行,此次追肥為促春梢肥,可以促使金花茶春梢的抽發。以速效氮肥為主,磷、鉀肥搭配。施肥量為每畝施尿素30千克,硫酸鉀5千克,過磷酸鈣15千克,施肥方法也採用穴施,即在離根15~20釐米的地方刨深度為10釐米左右的坑,放入肥料後要蓋嚴土以提高肥效。第二次追肥在5月中旬進行,供應夏梢生長髮育需要,追肥的種類和數量和第一次相同;第三次追肥在7-8月份進行,此次追肥以促進秋梢生長、老熟和地下根系的生長,對成齡金花茶還有促進花芽分化的作用。一般施用硫酸鉀型三原複合肥,施放量為每畝30千克。

  修剪:在金花茶的管理中,修剪整形具有重要的作用,修剪不但可以改善樹體的通風透光條件,提高葉片的光合作用能力,促進植株良好發育,而且還可以起到調整樹冠高度、密度和樹形結構,促進側枝形成,形成廣闊的採摘面的作用。第一次修剪一般是在栽後第二年6月的中下旬進行。修剪的方法是:在離地50-60釐米處,剪去伸長枝;在定植後第三年的2月下旬至3月上旬進行第二次修剪,修剪的方法是;在離地75-80釐米處,剪去上部枝條,修剪時最好在新梢剛剛老熟時進行,而且要天氣晴朗。並要注意剪口光滑,無裂皮殘茬。修剪的另一種方法是在金花茶整株長到80釐米高度時,進行壓頂修剪,限制其生長高度,讓其多發新枝,一年壓頂一次即可,也可以在採收時一併完成。注意修剪後,要用百菌清600倍稀釋液進行噴施消毒。

  花期管理:金花茶一般在定植3~5年後才開花,通常在每年的7~8月份就出現黃色花蕾,這時可以除去一些弱枝花蕾、內向花蕾、過密花蕾以及畸形花蕾,這樣可集中養分,使花分佈合理,開得更大,並延長花期。到11月份時金花茶才完全開放,一直開到第二年的3月,盛花期為1~2個月。

  病蟲害防治:成年金花茶常見的病害有炭疽病、煤煙病、葉枯病、芽枯病等炭疽病是金花茶的常見病害,病斑是從葉尖或葉緣開始發生,病斑不規則,上面常有黑色小點,病健部分界明顯。通常使用70%甲基託布津800倍稀釋液在發病初期進行葉面噴施,5~7天一次,連噴3次。噴施量為每畝60公斤。煤煙病症狀表現為葉片上有煤汙狀物,病菌也危害枝條和嫩梢,嚴重時枝、葉上佈滿黑色的煤汙層,阻礙植株進行正常的光合作用。誘病害蟲主要是蚜蟲,可從防治蚜蟲入手,用50%的樂果乳劑1000倍液噴灑防治。茶芽蟲、卷葉蟲、茶毒蛾等是金花茶的常見害蟲,茶蚜蟲和卷葉蟲可使金花茶葉片捲曲萎縮,不能伸展。茶毒蛾則把葉片咬成缺塊,或全部吃光,嚴重影響植株生長,在防治上應及早進行,可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菊脂乳油800倍液進行噴灑。

  金花茶的採收

  金花茶一般要經過5年的生長才能進行採收。採收的主要是葉子和花。葉子的採收一年四季均可進行,花的採收可根據花期及實際需要,適時進行採收。葉子採摘的原則是:幼齡樹以養樹為主,採摘時應顧及植株的生長。成年樹以採為主,採養結合,一般是採摘兩年以上的老葉子,採摘量是當年生葉子總量的1/3,而且要從枝條的下部向上採。採下的葉片或花應及時運回加工廠進行加工,以免影響其商品品質。

   金花茶的繁殖​方法 

  育苗基地的選址:金花茶的育苗基地應建在背風向陽的凹地,這樣的地方可以保持基地空氣的溼度,有利於金花茶的生長。基地內還要求水源充足,因為在整個育苗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另外,用電和交通也要便利。

  搭建蔭棚:由於金花茶屬於喜蔭物種,所以繁殖金花茶種苗必須要搭建遮蔭棚。通常選用鋼筋、陽光板、遮蔭網、鋼絲網、卡槽、卡簧等材料來搭建。大棚的規格一般為:長30米,寬8米,高4米。大棚四周兩米以上及棚頂覆蓋的是陽光板。棚頂上還要加蓋遮蔭網。四周用鋼絲網做圍牆,同時覆蓋上遮蔭網並用卡槽、卡簧固定住,必要時還要在四周密封上無滴棚膜。整個大棚的透光度控制在30%為宜。

  苗床準備:扦插所用的苗床可用紅磚、水泥、沙子做材料,砌成東西走向的水泥建築池式苗床。苗床內高25-30釐米,內寬1.2米,長7米,苗床底部與外地平齊處應留出排水洞以利於排水,排水洞間距2米左右。同時,還要安好噴淋設施。金花茶扦插後的水肥和病蟲害管理都是通過這一設施來完成的。噴淋設施由水管、電磁閥、支架、噴頭、水管開關、水泵等幾部分構成。水管由主管和支管組成。主管一般用40-50毫米管,支管一般用25毫米管,噴頭安裝在支管上,可選用止滴漏式微噴頭,此種噴頭能防止水珠凝結而影響大棚的透光度。噴頭與噴頭之間的距離為90釐米,支管架設的高度為離苗床底部70釐米。鋪苗床時首先鋪上10釐米厚無汙染的粗河沙作為排水層,為了防止金花茶發生病害,鋪完河沙後,可在上面均勻的撒上一些70%的五氯硝基苯粉劑進行土壤消毒,用量為每畝3公斤。之後再在上面鋪上10-15釐米厚的珍珠岩作為基質,因為珍珠岩具有良好的保溼、排水和透氣性。珍珠岩鋪完後要用耙***pa***子將其耙***ba***平,接著將苗床噴水淋透,之後用木板將其壓實,壓實時用力要適度,太鬆或太實都不利於插穗的成活。

  枝條的選擇:扦插所用的枝條,要選擇一年生的健壯枝條,要求腋芽飽滿,無病蟲害。枝條直徑在0.3-0.5釐米左右,長度應不短於20釐米,剪取後的枝條應及時運回苗圃,放置在陰涼、空氣溼度較大的地方。並儘快剪成標準的插穗。

  插穗的剪取:插穗的剪取,最好在早上進行,因為此時枝條內水分充足,光照弱且空氣溼度大,葉子不容易失水。剪取的工具應用枝剪。剪取插穗時,下端要在節間的上方1釐米處呈45度角快速剪下;上端距腋芽0.5-1釐米。插穗的長度為12-15釐米。為減少水分蒸發,每枝插穗只保留上部2-3片1/2葉,以下的葉片保留0.2釐米葉柄即可。剪好的插穗剪口平滑,無破皮裂皮。需要注意的是未老熟的嫩梢儘量不要取用,因為它扦插的成活率很低。剪好的插穗要將其底端與底端齊平切口,按50或100枝一把進行捆紮,扎時不宜扎得太緊,以免弄傷插穗。

  插穗的藥物處理:扦插前通常要對捆紮好的插穗進行藥物處理,處理的方法是:首先將插穗放入600倍百菌清液中進行消毒,浸泡1-2分鐘後將其取出,這樣可以減少扦插苗病害的發生。等到切口水分晾乾後,再將插穗下端浸入1/10000的生根粉溶液中,浸入深度為2釐米,讓插穗充分吸收生根激素。浸泡一個半小時後,將其從盆中撈出放入籃中,然後再擱上一個小時,就可以拿去扦插了。

  扦插方法:扦插時,力度要適中,注意不要把插穗弄破皮以免影響成活率。插穗與苗床的角度呈90度,插入基質的深度約為3釐米,太深或太淺都不利於根系的生髮。插穗的密度以葉片不重疊為宜,株距和行距約為8釐米×8釐米,一般每平方米插300株左右為宜。

  扦插後的水分和溫度管理 : 水分管理是金花茶扦插後管理的重中之重,是提高成活率的關鍵。扦插後第一次澆水在扦插過後2小時進行,此後通常每天要澆5~7次水。扦插後的20天內為扦插苗愈傷組織癒合階段,應進行密封管理,保持棚內空氣溼度在90%-95%之間,基質溼度80%-85%之間。扦插後15-45天為根原基及根尖發生階段,此時棚內空氣溼度應控制在87%左右,基質溼度75%。45-60天為根系快速生長及健全階段,應逐漸把空氣溼度及基質溼度降到80%和65%。溫度應控制在20-28攝氏度,最高不超過35攝氏度。溫度過高,會加大蒸騰和蒸發,導致插條失水;同時也容易引起插條下部腐爛。

  施肥 :從金花茶扦插後第10天開始噴施營養液。營養液一般由0.3%的三元複合肥、0.3%的磷酸二氫鉀、0.2%的尿素配成。營養液噴施通常在傍晚停止噴水後噴施,直到小苗的葉面滴水為止。每隔7-10天再噴一次。30-45天開始生根後,營養液濃度應增加0.1個百分點。同時,為了防止病害的發生,可加入甲基託布津溶液,以防止插穗腐爛。

  除草:經過一段時間的生長,小苗的長勢喜人。但此時苗床上也會長出一些雜草,不主張使用除草藥劑,通常用人工將雜草拔除。拔草時要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壓住草的根部,右手輕輕把草拔除。以免帶出苗床上的基質,鬆動金花茶的根系,影響其正常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