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及泡茶視訊有什麼

  泡茶是學問,敬茶是修養,存茶是技巧。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茶文化及泡茶視訊,一起來看看。

  茶文化及泡茶視訊

>

  備:是品茶的第一道工序,包括茶葉、開水、茶具和品茶環境,四個方面的準備工作。

  洗***溫***:指對茶具的洗滌、熱燙過程,主要起到消毒和溫杯的作用。

  取***選***:按客人的喜好和飲茶習俗,備齊多種茶葉品種,讓客人點茶和供客人選用。

  沏***泡***:沏茶時手勢動作要輕柔持重,倒開水時要把茶壺上下拉三次,高衝低斟,即“鳳凰三點頭”。目的是為了使茶葉在杯中能均勻地吸水,有利於茶葉在杯中顯色、透香和吐味。此時還要仔細辨別沏茶的水聲,仔細觀察茶葉從浮到沉的形態變化。

  端***敬***:端茶給客人,切忌用手抓提杯邊緣或握住杯身,正確做法是恭恭敬敬地用左手托住杯底,最好下墊托盤,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扶住杯身。

  品:客人接過茶後不能舉杯一飲而盡,品時口要小,可從杯口吸吮一小口,茶水通過舌頭,擴充套件到舌苔,直接刺激味蕾,此時可以微微、細細、啜啜品之。

  斟***加***:給客人斟茶時,不要等客人喝到快露杯底再加開水,而要勤斟少加。一般以杯容量的七分滿為宜。

  清:要等客人離開後,才能清洗茶具,抹乾收藏起來以備下次使用。

  茶文化及泡茶的要求

  一【水質】

  水為茶之母。水之於茶,猶如水之於魚一樣,魚得水活躍,茶得水則更有其香、有其色、有其味。擇水先擇源,水有泉水、溪水、江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之分,但只有符合“源***出處***、活***流動***、甘***甘甜***、清***潔淨***、輕***分量***”五個標準的水才算得上是好水。茶聖陸羽有“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用水主張。當代科學試驗得出用於泡茶的水質評價結果——泉水第一,深井水第二,蒸餾水第三,自來水最差。

  二【水溫】

  水溫不同,泡出的茶的色、香、味也就不同,泡出的茶葉中的化學成分也就不同。通常,泡茶水溫的高低與茶葉品類、製茶原料密切相關,比如較粗老原料加工而成的茶葉需用沸水直接沖泡,而細嫩原料製作而成的茶葉則需用降溫以後的沸水沖泡。具體而言,細嫩綠茶宜用溫度降至85度的開水沖泡,宜用茶具燙熱後再泡,餅茶、磚茶等蒸壓茶宜用95~100攝氏度的沸水沖泡。

  三【時間】

  茶葉沖泡的時間和次數,與茶葉品類、水溫、用茶數量和飲茶習慣等有一定聯絡。在日常生活中,用茶杯泡飲一般紅綠茶,每杯放幹茶3克左右,用沸水約200毫升沖泡,加蓋4至5分鐘後,便可飲用。一般茶葉以沖泡三次為宜,老樹茶比較耐泡。如飲用顆粒細小、揉捻充分的紅碎茶與綠碎茶,有沸水沖泡3—5分鐘後,其有效成份大部分浸出,便可一次快速飲用。~***杯泡法***

  四【茶量】

  泡茶時每次茶葉用多少,並無統一的標準,而是根據茶葉種類、茶具大小以及消費者的飲用習慣而定。飲茶者是茶人或勞動者,可適當加大茶量,泡上一杯濃香的茶湯;如是腦力勞動者或初學飲茶、無嗜茶習慣的人,可適當少放一些茶,泡上一杯清香醇和的茶湯。家庭泡茶通常是憑經驗行事,一般來說,每克茶葉可泡水50至60毫升,沸水為好,但茶類不同,用量不一。

  五【心情】

  好心情是泡茶人泡出好茶的關鍵因素。泡茶既是感受茶香茶韻,也是與自然的對話。在茶藝界,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之說,這正是泡茶人良好心態的體現。唯有在平常心態下,才能泡出最優質、最純正的口感。

  若想泡好茶,除了把握好水質、水溫、時間、茶量、心情,還要講究有序而優雅的沖泡方法與動作,特別是重視好泡茶的八個環節:燙壺、溫杯、置茶、高衝、刮沫、低斟、聞香、品飲。無論是泡什麼茶,第一道茶為何總是用以衝杯或洗塵?這源於“琛甌洗塵”的美妙故事。

  傳說清初有一人名叫若琛,是發明小甌杯的景德鎮人,以製作美觀、耐用的茶具而聞名。一個惡毒的巫師知道後,唸了一道毒咒,毀壞了茶具。要解開這道咒語,需有一名年輕人投入燒茶具的爐火。於是,琛甌很勇敢地投入熊熊烈火中,咒語解開了,茶具恢復原樣。後人為了紀念若琛,就把他發明的茶杯叫作若琛甌,把第一道茶水稱為“琛甌洗塵”。如今,“琛甌洗塵”是“十八道工夫茶”中的第一道,後人用以“洗塵”之意,以表達對客人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