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種植海桐

  海桐***學名:Pittosporum tobira*** ,海桐花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達6米,嫩枝被褐色柔毛,有皮孔。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種植海桐的方法。

  海桐的繁殖方法

  用播種或扦插繁殖。蒴果10-11月份成熟,果皮木質,成熟時由青轉黃,種子藏於膠質果肉內,假種皮鮮紅色,具油脂,有光澤。採集的果實,攤放數日,果皮開裂後,敲打出種子,溼水拌草木灰搓擦出假種皮及膠質,沖洗得出淨種。果實出種率約為15%。種子千粒重為22-27克,忌日晒,宜混潤沙貯藏。

  翌年3月中旬播種,用條播法,種子發芽率約50%。幼苗生長較慢,實生苗一般需2年生方宜上盆,3-4年生方宜帶土團出圃定植。扦插於早春新葉萌動前剪取1-2年生嫩枝,截成每15釐米長一段,插入溼沙床內。稀疏光照,噴霧保溼,約20天髮根,1個半月左右移入圃地培育,2-3年生可供上盆或出圃定植。平時管理要注意保持樹形,乾旱適當澆水,冬季施1次基肥。

  海桐的盆栽技術

  海桐盆栽,通過藝術加工能製作成多種形式的盆景。上盆需帶宿上,植於深盆,在盆的內沿上部加一圈高5-8cm的硬塑料片,盆底多墊碎瓦片。上盆時根部可相應提高,盆土略低於塑料圈,這樣深盆淺栽不影響成活。待長出新根、枝葉生長旺盛時去掉塑料圈,以後通過澆水和雨淋不斷衝去高於盆面的泥土,促使粗根逐漸裸露,可達到提前懸根露爪、蒼古奇特的造型目的。

  海桐的栽培技術

  種植季節

  海桐栽培容易,無需特殊管理。露地移植一般在3月份進行。如秋季種植,應在10月前後。大苗在挖掘前必須用繩索收捆,以防折斷枝條,且挖掘時一定要帶土球,土球的大小根據主幹的粗細而定。小苗可裸根移植,但也要及時。盆栽海桐每年春季換盆一次,換盆時需將枯根剪除,盆土應加入含有機質較多的新培養土。

  土壤要求

  海桐較抗旱。夏季消耗大量水分,應經常澆水;冬季如所處溫度較低,則澆水量應相應減少。空氣溼度應在50%左右。要求肥沃土壤。生長季節每月施1-2次肥,平時則不需施肥。幼株每年換一次盆,成年植株每2-3年換一次盆。盆上用1/3腐葉土加2/3粘土或壤土混合配製。萌芽力強,耐修剪。可於每年春季修剪成各種形狀。

  海桐分枝能力強,耐修剪,開春時需修剪整形,以保持優美的樹形。如欲抑其生長,繁其枝葉,應於長至相應高度時,剪其頂端。亦有將其修剪成為各種形態者。夏天可放在室外,如有條件可放在花蔭涼處。強光對植株沒有危害。空氣溼度50%左右。合適的生長溫度為15-30℃,冬天放在冷涼而不結冰的室內,最低溫度為5℃。夏季消耗大量水分,應經常澆水;冬天如果所處溫度較低,澆水量相應減少。生長季節每兩星期施一次肥,其他時期不用旋肥。海桐雖耐陰,但栽植地不宜過陰,植株不可過密,否則易發生吹綿蚧為害,開花時常有蠅類群集,應注意防治。

  海桐的病蟲防治

  吹綿蚧是海桐的主要害蟲之一。

  發生規律每年發生世代因地而異,一般1年發生2-3代。以雌成蟲或若蟲在枝幹上越冬,次年3月產卵,5、6月為產卵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下旬若蟲盛孵;成蟲於6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發生,7月中旬至8月上旬較多。第2代成蟲於7月下旬至8月中旬產卵,8月中旬為盛期;若蟲於7月中旬至11月上旬發生,8、9月為盛期。每蛻皮一次換居一次,並有群棲性。雄蟲較活潑。三齡時口器退化,即在樹幹裂縫或附近鬆土、雜草中作白絮狀繭化蛹。雌成蟲無停食或休眠狀態。各蟲態世代重疊海桐吹綿蚧雄蟲較為罕見,一般以孤雌生殖為主。雌成蟲不在卵囊內,邊分泌蠟絲邊產卵,產卵期約為25天。每雌蟲產卵第一代200-600粒,第二代700-1100粒左右;產卵期第一代12-26天;第二代10天左右。初孵化的若蟲從雌成蟲的卵束中爬出,行動活潑,多寄生在嫩枝葉及葉背的主脈兩側危害,二齡以後多轉移到到枝幹上危害。一、二齡若蟲吸食汁液時分泌大量蜜露,這是誘發煤汙病的主要原因。雌成蟲老熟後常固定危害,不再轉移。

  防治方法

  1、營林措施:清除田間蟲害株和修剪有蟲枝條,及時帶出田外進行燒燬。

  2、生物防治:保護引放澳洲瓢蟲,大、小紅瓢蟲。

  3、藥物防治:休眠期噴施波普1-3度石硫合劑;若蟲孵化期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加10%吡啉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成蟲發生時使用狂殺蚧800-1000倍液或40%速撲殺乳油1500倍液均勻噴霧,噴藥時加入適量柴油可增加其滲透性,同時要求藥液一定要噴透噴勻。狂殺蚧對介殼蟲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