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綠的鑑定方法有哪些

  由於產地做工等區別,祖母綠成品的價值也有很大區別,加上贗品的充斥,使得祖母綠的鑑定有一定的難度。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祖母綠的鑑定方法。

  祖母綠的鑑定方法:可見二色性

  從不同方向觀察,寶石呈翠綠色-藍綠色或黃綠色,而玻璃和YAG均只有一種顏色。天然祖母綠與合成祖母綠的區別則大多數需要在實驗室內進行.,其特點如下:

  ***1*** 天然祖母綠的折光率一般在1.57-1。59之間,而合成祖母綠往往折光率較低,一般小於1。57,但有例外的情況。

  ***2*** 天然祖母綠的比重較大,一般大於2.7,而熔融法合成的祖母綠,比重只有2。65-2.66左右。但要注意的是,水熱 合成的祖母綠也有比重較高的。

  ***3*** 天然祖母綠大多會有瑕疵及三相包裹體,針狀、柱狀、粒狀的結晶礦物包裹體等合成的祖母綠則往往比較 乾淨,水熱法合成的祖母綠包裹體,呈“窗紗狀”,熔融法合成的祖母綠的包裹體呈麵包屑狀。天然與合成祖母綠的包裹體特徵不同。

  ***4*** 天然祖母綠在紫外線下反應比較遲鈍,或呈暗紅色,而合成祖母綠則往往發強紅色熒光。做此項測試時一般應與標準樣進行對照。

  但是,在鑑定中常有例外的情況,一般人憑肉眼,甚至10倍放大鏡是無法準確區別的,特別是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合成品更加逼近天然品,如水熱法合成祖母綠中可出現類似天然包裹物的一些有稜有角的矽鈹石“晶體”,因此,顧客在購買高檔祖母綠飾品時, 最好不要光憑感覺,而要商家同時出具鑑定書。鑑定書的結論中光寫“祖母綠”還不好,必須寫明“天然祖母綠”。

  祖母綠的鑑定方法:區分夾層石、襯箔石及入油石

  ***1***對夾層石的識別可參考紅寶石夾層石的部分。

  ***2***襯箔祖母綠主要出現在一些底部封鑲即封起寶石底部的首飾中,因為在寶石底加了一層綠色的箔,從檯面看起來,寶石的綠色就會變深、檔次提高。因此,凡是底部封鑲的飾品都必須小心留意。

  ***3***入油是祖母綠處理最經常使用的方法,因祖母綠性脆,經常會有裂紋瑕疵,在裂紋中注入一些油,裂紋就不那麼明顯了。

  祖母綠入油處理中經常用的是香柏樹油***折光率為1.575***和加拿大樹膠***折光率為1.52***。要檢測寶石是否經過油處理,可以用10倍放大鏡對一些表面裂隙仔細觀察,觀察角度不同,入過油的裂隙會產生虹彩或可見一些末入油的空隙;另外,將寶石放在電燈下“燒烤”***小心不能太熱***!入過油的寶石會有“出汙”現象,即油會沿裂隙向外滲,用柔軟的紙拭擦可見油跡***要在10倍放大鏡下觀察***。在檢測是否入油時,更重要的還要注意是否同時入過色。如果發現顏色是沿一些裂隙分佈的,就說明是不正常的。

  祖母綠的鑑定方法:關鍵

  天然祖母綠絕大多數有瑕疵或包體,買貴重品最好要有註明“天然”的鑑定書。

  祖母綠的鑑定方法:克服困難

  祖母綠的鑑定是一件比較困難的工作,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在實驗室條件下能夠模擬天然祖母綠的生長條件,合成出幾乎可以亂真的水熱法祖母綠。另外,在澳大利亞用一此劣質的祖母綠經過實驗室人工改善,使之變成較高檔的祖母綠,這就是精煉池祖母綠。這種祖母綠是屬天然還是合成,目前仍是各執一詞。

  祖母綠的成分為Be3Al2[SI6O18],是鈹鋁的矽酸鹽礦物,其綠色通常由鉻或釩元素引起,Cr2O3含量變化在0.15%-0.6%之間,一般呈六方柱狀晶形,硬度為7.5-8,具脆性。除氫氟酸外,對其他的酸均無反應。世界不同產地的祖母綠在物理性質及光學性質上往往有一些微小的變化。

  和祖母綠相似其他天然寶石有翡翠、翠榴石、碧璽、螢石和綠色鋯石等寶石。在很多時候要嚴格區分這些寶石需要用到折光儀、偏光鏡等小型鑑定儀器,依據它們的不同特性將其區分開來***表2-8***;從經驗角度看,翡翠往往具交織纖維斑狀結構;翠榴石比重較大,且有“馬尾狀”包裹體;螢石硬度低、比重大;鋯石則色散強並具明顯雙影等。這些特徵都可作為肉眼觀察識別時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