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種植荸薺

  荸薺最適宜在南方常年種植水稻的田塊種植,因為它有犁底層,這樣球莖分佈在同一土層中,便於採收。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種植荸薺的方法。

  荸薺的種植:育苗

  選地、整地與施肥

  最好選擇在日照充足、表土疏鬆、底土比較堅實,耕層20釐米左右,水源充足,灌溉方便,水體潔淨的水田種植。

  定植前,要將田塊深耕15釐米左右,然後施入基肥,施肥的參照標準是:每畝施入腐熟的豬廄肥3000千克、過磷酸鈣30千克,氯化鉀10~15千克,碳銨15千克,最後整細耙爛,使田土成為泥糊狀。

  種薺的選擇

  荸薺是通過匍匐莖繁殖的。播種前逐個選取表皮無破損、頂芽側芽粗壯健全、皮深褐色、單球莖重為15克以上、具有所栽培品種特徵的球莖做種薺。播種前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浸泡18~24小時,殺死表面病菌。每畝大田需種薺大約15~20千克。

  育苗

  在長江中下游地區,一般在清明到穀雨期間育苗。育苗前先進行室內催芽,然後再在水田裡進行排種和假植。

  催芽

  室內催芽的方法是:在地面鋪上10釐米左右的一層稻草。將種薺芽朝上排列在稻草上,疊放3~4層,上面再覆蓋稻草,每天早晚各淋一次水,10~15天以後,當芽長到3~4釐米的時候,就可以把幼苗移栽到育秧田中進行排種了。

  排種育苗

  將催好芽的球莖一個一個地排入秧池,並將球莖按入泥中1~2釐米,株行距為6釐米×6釐米,要求芽頭向上、高低一致,田間保持水層1~2釐米。15~20天以後,苗高10釐米左右、並有5~6根葉狀莖時就可以進行假植了。

  假植

  荸薺假植就是把所育的小苗分開,擴大它的株行距,便於集中施肥和管理,更主要是南方地區接油菜茬或小麥茬種植荸薺的需要。

  假植的具體做法是:在排種後20~25天,將葉狀莖10~15釐米的球莖移植於荸薺秧田中,按株行距30釐米×40釐米栽入球莖,這樣既有利於髮根,又擴大了苗的營養面積。這一時期有以下一些管理措施。

  荸薺移苗後的秧田最好保持2~3釐米的淺水層,這樣可以提高土溫,促進苗的生長。移苗後約15天左右,每畝施入氮、磷、鉀三元複合肥20千克,注意要撒施,不能集中施在根的附近,以免燒傷幼苗根部。經30~40天后,當苗高35~40釐米葉狀莖粗0.5釐米以上,就可以起苗定植到大田了。

  荸薺的種植:定植

  長江中下游地區荸薺定植的時間可以安排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

  定植前小心將秧苗挖出,洗去泥土就可以定植了。

  荸薺定植的株行距以30釐米×50釐米左右為最好,每穴栽1株,每畝栽植2500~3000株。栽植荸薺應該深淺適宜,以入土深5~7釐米為適宜。

  秧苗定植好了,您可不要以為這樣就等著收荸薺了,田間管理這個環節可不能放鬆,我們可得好好抓一抓。

  荸薺的種植:田間管理

  幼苗期

  從活棵後到抽生分櫱、分株前這一段時期稱為幼苗期。荸薺是水生作物,幼苗期應該保持淺水層3~5釐米。荸薺栽植後10~15天開始發棵,當薺秧老葉枯死的時候,結合拔草將莖稈發黃、種薺腐爛的種秧和雜草枯葉踏入田間,這樣有利於種薺生長新根。這個時候可以追施一次尿素,一般每畝施尿素10~15千克,以促進荸薺提早分櫱分株。

  營養生長及生殖生長並進期

  從分櫱、分株開始到球莖成熟前這段時期稱為營養生長及生殖生長並進期。在分櫱期,荸薺行間實行耘田除草2~3次,結合除草進行第2次追肥,每畝追施尿素5~10千克,以促進結薺。從秋分到寒露,在球莖旺盛生長時期應該加深水層,使水層保持在6~9釐米的範圍內為好。

  荸薺在這一生長時期,常會發生荸薺稈枯病和荸薺白禾螟,針對荸薺稈枯病我們可以每畝用潰腐康一盒+481一袋兌水15千克均勻噴霧,可有效防治稈枯病;荸薺白禾螟的防治方法是:用吊絲蟲25克對水15千克進行噴霧防治。

  球莖成熟期

  在球莖成熟期也就是在收穫前20天左右應當停止灌水,使葉片轉黃,逐漸乾枯,準備採收。這一時期沒有其他管理,只要防止牲畜危害就可以了。

  荸薺的種植:採收

  荸薺的球莖成熟以後,地上部逐漸枯死,一般在元旦左右就可以採收了。

  採收前一天放乾田水,採收時邊清理莖稈,邊用手扒掉上層8~9釐米深的一層泥土,然後將下層土扒出,用手仔細捏出球莖,這也就是農民朋友們所說的“摸荸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