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蔥的種植方法

  大蔥是蔥類蔬菜之一,產量高,栽培容易,病蟲害較少,既耐貯藏又耐運輸。它是一種很受歡迎的蔬菜和重要的調味品,那麼大蔥是如何種植的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大蔥種植方面的知識,希望大家也可以自己在家種植嘗試一下。

  大蔥簡介

  大蔥***Allium fistulosum L.var.***,是蔥的一種,味辛,性微溫,具有發表通陽,解毒調味的作用。主要用於風寒感冒、惡寒發熱、頭痛鼻塞,陰寒腹痛,痢疾洩瀉,蟲積內阻,乳汁不通,二便不利等症狀。大蔥含有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蒜素,又含有二烯內基硫醚、草酸鈣。另外,還含有脂肪、糖類、胡蘿蔔素等、維生素B、C、煙酸、鈣、鎂、鐵等成分。患有胃腸道疾病特別是潰瘍病的人不宜多食。

  大蔥種植方法

  一、播種

  大蔥種子細小,種皮堅厚,子葉出土,幼苗生長較緩慢,苗期長。為縮短佔地時間,便於管理均進行育苗移栽。苗床地不可重茬。前作收穫後,深翻施肥,一般做成寬***連溝***1.4米的高畦。苗床應精細整理,播前床面滲透水,用新籽撒播,每畝大田用種量為75—100克。播種後覆土2釐米,然後覆蓋稻草或薄膜,以增溫保溼,加快出苗。

  二、苗期管理

  大蔥田間管理的中心是促根、壯棵和培土軟化,加強肥水管理,為蔥白的形成創造適宜的環境條件,提高大蔥的產量和品質。

  1、澆水:大蔥定植後管理中心是促根,應控制澆水,雨後排水防澇,防止引起爛根、黃葉和死苗;同時加強中耕,促進根系生長。立秋至白露節之間,灌水應掌握輕澆、早晚澆水的原則。白露以後大蔥進入生長盛期,灌水應掌握勤澆、重澆的原則,每隔4-6天澆一次水。配合澆水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保溫保墒,防止水分蒸發,隔離氣傳性病菌侵入;在霜降以後氣溫降低,大蔥基本長成,需水量減少,要保持土壤溼潤。收穫前5-7天停止澆水,利於收穫儲運。

  2、追肥:大蔥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還要分期追肥。立秋以後植株生長加快時,追施“攻葉肥”,每畝施腐熟的農家肥1500-2000公斤,過磷酸鈣20-25公斤,促進葉部增長。白露節後進入蔥白生長盛期,是大蔥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應結合澆水追施“攻棵肥”2次,每次畝施尿素15-20公斤、硫酸鉀10-15公斤,追施撒於行間,淺中耕後澆水,同時噴施新高脂膜提高養肥有效成分利用率。  大蔥定植一般在***6月上旬***到小暑***7月上旬***期間。當蔥秧長到高30—40釐米,橫徑粗1—1.5釐米時正適於移植。移栽前1—2次苗床滲透水,起苗時要對種苗進行選擇及分級。摘去枯葉,剔除病蟲傷苗,選粗壯、不分叉的苗,並按苗大小分別栽植,定植密度,一般行距100—120釐米,株距2.5—3釐米。苗株數2.2萬株。載植的深度以露心為宜 。

  三、定植

  大蔥定植一般在***6月上旬***到小暑***7月上旬***期間。當蔥秧長到高30—40釐米,橫徑粗1—1.5釐米時正適於移植。移栽前1—2次苗床滲透水,起苗時要對種苗進行選擇及分級。摘去枯葉,剔除病蟲傷苗,選粗壯、不分叉的苗,並按苗大小分別栽植,定植密度,一般行距100—120釐米,株距2.5—3釐米。苗株數2.2萬株。載植的深度以露心為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