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名貴中藥材的種植

  在貴州開發利用的350餘種中草藥資源中,不少的品種具有較大發展潛力。那麼呢?下面小編帶你看看種植的植物。僅供學習參考。

  

  1、發展質優木本藥材生產貴州的氣候、土壤條件適合多種木本藥材生長。杜仲、黃柏、吳茱萸、厚朴、烏梅是貴州傳統的5大木本藥材,以質量優越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吳茱萸產量居全國首位。桃仁、木瓜、喜樹、枳殼、梔子、銀杏、川楝子、木蝴蝶、辛夷、官桂等也能提供相當數量的商品。結合植樹造林、退耕還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GAP基地建設,發展優質木本藥材生產,有著廣闊前景。

  2、開發別具特色的“小三類”品種“小三類”品種是不屬國家統管的地方品種,基本來源於野生。貴州是此類品種的著名產區。能出口的有鉤藤、白藤、地榆、夏枯草、天南星等。供應國內的有獨角蓮、山豆根、烏頭、小玉竹、土茯苓、黃藥子、白茅根、百部、白及、石韋、鹿銜草、九香蟲、斑蝥等。開發“小三類”品種既是“貴藥”的傳統,也是“貴藥”的特色。

  3、開發礦物藥材品種貴州有礦物藥78種,居全國第一位。除硃砂、雄黃馳名全國外,鉛丹、代赭石、自然銅、膽礬、鵝管石、石膏、長石、鐘乳石、雲母、石英等都能提供商品。

  杜仲的形態特徵

  杜仲為落葉喬木,高可達20米,胸徑約50釐米。

  樹皮灰褐色,粗糙,內含橡膠,折斷拉開有多數細絲。嫩枝有黃褐色毛,不久變禿淨,老枝有明顯的皮孔。芽體卵圓形,外面發亮,紅褐色,有鱗片6-8片,邊緣有微毛。

  葉橢圓形、卵形或矩圓形,薄革質,長6-15釐米,寬3.5-6.5釐米。基部圓形或闊楔形,先端漸尖;上面暗綠色,初時有褐色柔毛,不久變禿淨,老葉略有皺紋,下面淡綠,初時有褐毛,以後僅在脈上有毛。側脈6-9對,與網脈在上面下陷,在下面稍突起,邊緣有鋸齒,葉柄長1-2釐米,上面有槽,被散生長毛。

  花生於當年枝基部,雄花無花被;花梗長約3毫米,無毛;苞片倒卵狀匙形,長6-8毫米,頂端圓形,邊緣有睫毛,早落;雄蕊長約1釐米,無毛,花絲長約1毫米,藥隔突出,花粉囊細長,無退化雌蕊。雌花單生,苞片倒卵形,花梗長8毫米,子房無毛,1室,扁而長,先端2裂,子房柄極短。翅果扁平,長橢圓形,長3-3.5釐米,寬1-1.3釐米,先端2裂,基部楔形,周圍具薄翅。

  堅果位於中央,稍突起,子房柄長2-3毫米,與果梗相接處有關節。種子扁平,線形,長1.4-.5釐米,寬3毫米,兩端圓形。早春開花,秋後果實成熟。

  杜仲的生長習性

  杜仲喜溫暖溼潤氣候和陽光充足的環境,能耐嚴寒,成株在-30℃的條件下可正常生存,我國大部地區均可栽培,適應性很強,對土壤沒有嚴格選擇,但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溼潤、排水良好的壤土最宜。杜仲樹的生長速度在幼年期較緩慢,速生期出現在7-20年,20年後生長速度又逐年降低,50年後,樹高生長基本停止,植株自然枯萎。

  多生長於海拔300-500米的低山,谷地或低坡的疏林裡,對土壤的選擇並不嚴格,在瘠薄的紅土,或岩石峭壁均能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