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僵苗原因及防治

  花在移栽期間,常因氣候異常、秧苗不健壯、栽培措施不到位等因素的影響,使棉苗栽後緩苗期長、僵苗不發,延緩了棉花的生育程序,這是什麼原因呢?有什麼好的防治方法嗎?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希望對你有幫助。

  棉花僵苗原因

  1.棉苗素質差。①苗床培肥不足而形成細小弱苗,生長勢差、活棵慢。②苗床管理不當形成高腳苗、旺長苗,移栽後失水過多植傷嚴重。

  2.溫度不適宜。很多地方5月初的氣溫還不穩定,早栽的棉花常因低溫寒流的襲擊而遭受凍害,生長受到抑制。晚茬棉移栽時因溫度高、蒸發量大,棉苗植傷重,緩苗期長。

  3.雨天搶栽。有些地方實行麥後栽棉。小麥收穫後栽棉花的時間較緊,部分棉農為減少移栽時澆水用工,在雨天搶栽,由於土地溼潤,人為踩踏致土壤結構受到破壞,泥土幹後會嚴重板結,使棉苗根系難以下扎。部分田塊因積水時間長、地溫低、土壤透氣性差,使得棉苗根系吸水吸肥能力降低,從而抑制棉花生長。

  4.乾旱失水。移栽時不澆水或澆水不足,若再遇上連續乾旱,土壤水分嚴重不足,將使老根受傷、新根無法生出,棉株上部萎蔫,生長受到抑制而形成小老苗。

  5.基肥施用不當。有些棉農習慣採用開塘器開定植穴,並把基肥直接施入穴內,再移栽棉花,將使棉苗根系直接與化肥接觸而造成燒苗。棉苗根系受傷,下部葉片脫落。

  6.病蟲危害。苗床用藥不及時,棉苗遭受紅蜘蛛、棉蚜、薊馬和立枯病、炭疽病等病蟲危害而不能正常生長。

  棉花僵苗防治方法

  1.培育壯苗。培育壯苗要注意培肥缽土,選用大缽***缽徑7cm以上***,抓好高溫、高溼催全苗,溫、肥調養育壯苗,栽前煉好健壯苗等環節。

  2.適期移栽。根據天氣、苗情及茬口情況適期移栽,早茬棉花為避開低溫寒流對棉花的影響,以5cm地溫穩定在16℃以上時搶晴天移栽,不栽6月棉。麥、油後棉要早騰茬、搶移栽,做到邊收穫、邊移栽,力爭6月上旬移栽結束。

  3.覆蓋地膜。覆蓋地膜增溫保溼是防棉花低溫僵苗,促進早發的一個重要措施,對早栽棉尤為重要。棉花移栽前在小行間開溝施好安家肥,氮肥施用量佔總施肥量的20%~25%、鉀肥佔總肥量的50%~60%、磷肥全施。雨後或造墒後覆上地膜。移栽時在膜上打洞,不僅可提早移栽,消除肥害,還能保住水分,提高地溫。

  4.提高移栽質量。①選晴天移栽,不可在雨天搶栽。②移栽時壅實缽土,確保缽體與土壤融合,不栽“吊腳苗”。③邊開穴、邊起缽、邊放缽、邊壅土、邊澆水,水要澆足,不栽病苗、瘦苗、旺苗和碎缽傷苗,大、小苗分開移栽。④改穴內施基肥為全層撒施,棉花移栽前7天左右,把安家肥順棉行均勻撒在表土層,再將地翻耕、整平。

  5.加強栽後管理。①進行中耕、鬆土以破除土壤板結,能增溫透氣、促進棉苗根系生長,增強棉苗吸收肥水的能力。②對基肥不足、乾旱缺水、棉苗瘦弱栽後發棵慢的田塊,應及時施小肥,灌大水***一般每667平方米施碳銨15kg左右***,或噴施葉面肥促進棉苗儘快恢復生長。③抓好苗期病蟲害的防治。

  棉花苗期病蟲防治技術

  由於受生態條件、氣象因素等影響,棉花苗期病蟲具有種類多,發展快,危害重的特點,經常會造成棉田缺苗斷壟,嚴重時大片死亡。發生的病害主要有黑根病、紅腐病、立枯病、炭疽病、棉蚜、地老虎等。防治時應當適時科學用藥進行綜合防治。

  1.農業措施:棉花栽培應選用優質、高產、耐病品種適期播種;其次要加強管理,增施基肥,早間苗、及時定苗,旱季加強灌水,雨後要深中耕、以提高地溫,降低土壤溼度,增強土壤通氣;三要淨化棉田及棉田四周雜草,減少病蟲源數量。

  2.早防苗病:棉苗在初發病期可選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600倍或70%甲託可溼性粉800倍噴霧防治;發病較重的田塊可用40%多菌靈膠懸劑或65%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隔一週噴一次,連噴2次。

  3.科學治蚜:夏收後大量天敵從麥田遷飛到棉田,此時可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充分發揮天敵對蚜蟲的控制作用。蚜蟲發生嚴重時,可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噴防,同時注意交替用藥,減緩抗性產生。

  4.防治地老虎:在棉田有老虎危害時,可用50%的辛硫磷50克對水1公斤噴拌在5公斤炒香的麥麩或碎棉籽餅上,製成毒餌,傍晚順壟撒施,誘殺幼蟲;或用20%速滅殺丁1500倍液或50%辛硫磷1500倍液或用800倍功夫加800倍敵殺死噴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