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種植葡萄

  葡萄栽後7天左右適時進行堆土防寒、保墒,土堆厚度一般30釐米左右為宜,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種植葡萄的方法,希望對您有用。

  種植葡萄的方法

  首先種植盆栽最重要的就是盆,盆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就像人要穿合身的衣服一樣,果苗也要有合適的盆, 至少30釐米以上的盆最合適。為了增加透氣性,可以再土裡加點粗沙子。

  透氣性對於養殖來說很重要,所以最好不要用不透氣的盆子。

  養殖葡萄最好就一盆養殖一顆,不要同時養殖兩顆,也不要和其他水果混合養。

  很多人在養植物的時候都喜歡澆很多的水,這樣反而不好,會加速植物的死亡,所以一定要控制好水量。

  搭架子的時候,不用用鐵質的或者傳熱很快的架子。

  為了讓葡萄可以結出更多的果實,在它生長旺盛的時候一定要增加施肥。

  為了讓植物根部更好的透氣,所以一定要定期鬆土。

  為了讓植物來年長得更好更美觀,一定要注意修剪枝葉。

  種植葡萄的技巧

  一、選擇適宜的地塊和健壯的幼苗

  葡萄對土壤的適應性很強,沙土、沙壤土、壤土、礫質土、輕鹽鹼土等土壤都可以栽植,但以沙壤土最適宜,應儘量選擇沙壤土地塊栽植。為了提高移栽成活率和提早豐產,在選用耐寒力較強品種的基礎上,要選擇根系發達、枝芽充實、無病蟲害、無機械傷害的優等苗。

  二、精細整地施肥,提高栽植質量

  地塊選好耕翻整平後,按預定行株距挖坑,坑的上口徑80釐米,底部口徑40釐米。栽前適當修剪苗子的根系和枝梢,根系應儘量多保留,及時用護樹將軍浸泡根系,殺菌消毒。每坑施用有機肥30-40千克、尿素0.5千克,均勻撒入坑底後,回填10釐米厚的土,每坑栽植1株葡萄苗,填土壓實後灌一次透水,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災害能力,縮短緩苗期,水滲後適時用土把坑覆平。

  三、加強栽後管理

  栽後7天左右適時進行堆土防寒、保墒,土堆厚度一般30釐米左右為宜,噴施護樹將軍保溫防凍,以利於保墒和幼苗安全過冬。來年晚霜過後,適時扒去防寒土堆,適量澆一次水;萌芽前,剪留2-3個芽眼;萌芽後,摸去多餘芽子,對副梢進行摘心;當主梢長到50釐米長時,進行摘心。以後轉入正常的大田管理。

  葡萄的種植技術

  一.架式。葡萄為多年生蔓生果樹,需搭架才能保持一定的空間和果形,獲得較高的產量。第一年就要架起來,不能順地爬。常用的架式有以下幾種。

  1.籬架:就是架面和地面垂直,形似籬壁,目前多采用單壁籬架,架高2米以上,每隔4—5米立支柱一根,木、石、水泥柱均可,在其上每隔40釐米拉一道12—14號鉛絲。第一道鉛絲距地面50—55釐米。兩端立柱略向外傾斜,並設一錨石將鉛絲拉緊。這種架式通風透光良好,果實含糖量高,便於密植。行距2—2.5米,株距0.5—1.5米。能實現早期豐產;土壤管理、除蟲打藥方便、便於機械化;容易更新;缺點是:架面小,增產潛力小,畝產難於突破5000斤,容易得日燒病,不適於樹勢旺的品種如龍眼等。

  2.傾斜式棚架:分兩種

  大棚架:行距6米以上,橫、縱向支柱之間間距2米左右,橫向一般有4—5排柱,第一排柱距葡萄植株1米左右,高60—70釐米,第二排柱高1.5米,第三排柱高2.3米,使1—3排柱頂處於一直線,第四、五、六排柱高2.5—2.7米,高度基本相平或漸高。標準是果穗下垂架下行人碰不著頭。這種架式的優點是可利用複雜的地形,冬季防寒取土容易,大量結果後產量高、增產潛力大。不足是:整形年現長,早期產量低,防寒上下架不方便,不易更新,要求肥水條件高。適用於管理水平較高的地區。

  小棚架:行距在6米以內,建造方法和大棚架相同。其優點是,葡萄很快佈滿架面,實現早期豐產;易保持緩和的樹勢,產量比較穩定,上下架比較方便。缺點是不利於機械化管理。

  3.水平大棚架

  適用於庭院栽培。園內栽葡萄,可增加收入、綠化、美化環境一舉兩得。一般採用大棚架,做到多佔天少佔地,包括房頂在內的空間都可利用。架最好向南,一般3.6丈的房基,把葡萄載在正房滴水以南2米的地方,這樣的葡萄架不當窗戶,房基寬的可栽在園內東側,距前簷7—8米處,向西爬。品種以龍眼和玫瑰香為好。房後栽葡萄上房時,距後簷不少於7米,否則上房打架困難,影響生長結果。上架的角度應根據定植點距後方簷的距離靈活掌握,一般可掌握在35—40度左右,距房遠角度可小些,距房近可大些,但必須使枝蔓成緩坡延伸,避免拐死彎。房上架高1米左右,標準是人蹲著,下垂的果穗不碰頭,以便管理。如不利用房頂,架面也要高出院牆,以利於通風透光,減少病害。

  二.整形。整形的目的是為了使枝蔓、果穗合理的分佈於架面,充分利用空間,提高葉片的光合效能。

  1.多主蔓自然扇形

  適用於各種棚架。肥水管理水平高的地區和院內常採用。其優點是,前期經常採用長稍修剪,架面擴充套件迅速,能充分利用空間,獲得早期豐產,五年生單架產量最高可達千斤。

  多主蔓自然扇形,一穴有3—4個***院內可達6—7個***主蔓,再由主蔓分生側蔓,同側側蔓保持2米左右的距離,每主蔓配備14—16個側蔓,呈扇形分佈於架面上。前期***1—5年***修剪以長稍為主,成形後以中、短稍為主。其整形過程是:

  第一年冬剪時由苗基部***一年生扦插苗***留3—4芽剪截。

  第二年發芽後,長出4—5片葉時要進行定芽。定芽要根據每穴成活株數和計劃留主蔓數定,如計劃每穴留3個蔓,成活一株,留芽三個,活兩株,留芽兩個,三株者留芽一個。其餘無用芽全部抹掉。冬剪時每個主蔓延長蔓剪留成熟部分的3/4—4/5,同側每隔30—50釐米留副稍一個,剪留1—3個芽眼。

  第三年發芽後,每個3米長的主蔓,在先端2米範圍內留芽2—3個,無用芽抹掉,果穗可不留或少留,以利長樹。冬剪時主蔓延長蔓剪留成熟部分的3/4—4/5。新生的側蔓剪留成熟部分的1/3—1/2。同一側側蔓保持1.5—2米,多於疏除。

  第四年春季每主蔓延長蔓再留4—5個側芽,可適量結果,結果長樹兩兼顧。冬剪時延長蔓剪留成熟部分的2/3—3/4,並在上年選留的側蔓上選留母蔓,第一結果母蔓應選在側蔓的外側,距主蔓一米左右的部位,以後隨著側蔓的延伸,每隔50—60釐米配備一結果母蔓。

  在肥水管理水平高的基礎上,為加速成形,防止中空,提早豐產,每年夏剪時,在延長稍上要適當配置一些副稍,副稍冬芽的結果能力和果穗大小不亞於結果母蔓,在新稍上每隔50—60釐米留一副稍發育成側蔓或結果母蔓。但利用副稍要注意:一是主副稍夾角要調整到45度以下,以便於加強生長勢和便於捆蔓埋土防寒;二是冬剪留1—3節,過長芽不萌發。

  2.自然扇形。適用於籬架栽培。一般有主蔓3—5個,在架面上呈扇形分佈。主蔓上均勻地配置側蔓,在主、側蔓上適當選留結果母蔓,實行長、中、短稍混合修剪。

  第一年冬剪留基部芽眼4—5個。

  第二年春留2—3個壯稍,培養為主蔓,其餘除去。冬剪時主蔓留8—12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