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種植的方法有什麼

  苜蓿草種子發芽適宜溫度為20℃,水分適宜條件下,播後4~6天出苗。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苜蓿種植的方法,一起來看看。

  苜蓿種植的方法

  一、品種選擇:適宜我地區種植的國產品種有:中苜1號 甘農3 號 草原2號等。進口品種有:金皇后***美國*** 阿爾岡金***加拿大***等。其中,國產品種適應性強,可在輕度鹽鹼地上種植;進口品種產量高、品質高,適宜在水肥較好的地塊種植。

  二 、播種時間:春夏秋季播種均可。春季:4月中旬至5月下旬;夏季播種易受雜草危害,應注意防草;秋播:8月中旬至9月下旬播種。

  三、 播種方法:

  ***一*** 種前的準備

  1、選地。以土層深厚疏鬆,排灌方便,pH值6.5--7.5的中性或微鹼性土壤最為適宜。在土壤含鹽量0.2%的鹽鹼地上也能生長良好,不適於黏土。

  2、整地。精細整地,徹底清除雜草。春播時,需在上一年作物收穫後淺耕滅茬,除草,保墒,然後深翻,耕深要達20釐米,再耙、壓,使其平整;秋播要在作物收穫後,深耕、耙平、磨碎。

  3、施底肥。結合整地施底肥,畝施2000千克廄肥、10千克尿素、20千克硫酸鉀和50千克過 磷酸鈣。 由於種子不耐鹽,播前應對土壤灌水洗鹽,或雨後播種才易出全苗。

  *** 二*** 播種

  1、種子處理。種子要經過清選,晒乾,使種子的淨度達到90%;播前可將農藥、除草劑、根瘤菌和肥料按比例配置拌種,避免苗期病蟲害。用根瘤菌等細菌肥料拌種***1千克根瘤菌可拌10千克種子***,能提高產量20%以上。

  2、播種時間。種子發芽需要兩個條件:一是地溫在5℃--6℃,最適溫度在25℃以內;二是需要較多的水分。以春播和秋播效果最好。偏鹽鹼地塊不宜春播,易造成死苗。①春播。春季需在清明前***3月底--4月初***播種。此時土壤溼度大,易獲全苗。過晚正逢春旱,出苗困難。②夏播。一般在6月份--7月份。此期氣溫高,雨水多,幼苗生長快,但雜草也多,病蟲害發生頻繁。③秋播。一般在8月底--9月初。此期在雨季後,土壤墒情好,溫度適宜,雜草長勢減慢,播種成功率最高。不論採用哪種播種方式,均應結合下雨或灌溉,雨後最好。播後要鎮壓,以利種子發芽。

  3、播種方法。一般採用條播,行距30釐米--40釐米。目前推廣的密壟稀植技術,行距15釐米--20釐米,既增加覆蓋,提高產量,又便於田間管理。

  4、播種量。選進口種子,每畝用量0.75千克--1.0千克;國產種子,每畝用量1.0千克--1.5千克。鹽鹼地用量適當增加。乾旱地區因水分不足,播種不可過密。畝用量乾燥時用低限,溼潤時用高限。

  5、播種深度。苜蓿種子甚小,播深視土壤種類而定,溼土淺播,乾土稍深。一般為2釐米--3釐米,沙質土3釐米--4釐米,黏土為2釐米。

  6、鎮壓。若土壤疏鬆,播前先鎮壓一遍,便於掌握深度;播種後再鎮壓一遍,有利於保墒。

  *** 三*** 管理

  1、補苗。播種後要及時查苗補種,確保種植密度。

  2、灌水與排水。灌水用溝灌、噴灌均可。冬前、返青後各澆一遍水;刈割後,視乾旱情況,適時澆水;對新種的苜蓿保苗澆水時,須在幼苗長出3片真葉,株高5釐米以上時進行。苜蓿的根系不耐淹,水淹24小時會造成死亡,雨季低窪地應注意及時排除田間積水。

  3、施肥。播前施足底肥。每畝用過磷酸鈣20千克--30千克,與廄肥2000千克同時施入。目前各地推廣的細菌肥料,如增產菌、EM、噴施寶等都可促進苜蓿生長。

  4、除草。返青後、幼苗期、二次刈割前後都要除草。一般在灌水後除草,可採用中耕、耙切及化學藥劑等方法。化學除草劑分為三種:一是播種前適用的土壤處理除草劑,如地樂胺,滅草猛、草甘膦等;二是苗前適用的除草劑,如地樂胺、禾耐斯、都爾等;三是苗後適用的除草劑,如普施特、豆草隆、苯達鬆等。但注意藥效應在刈割前2周--3周失效,以免造成家畜中毒。

  5、病蟲害防治。生長4年以後,苜蓿的病蟲害較多。可用藥劑、提前刈割、摘除病葉等方法防治,但根本的防治措施還在於選用抗病品種及播前藥物拌種。

  6、收割。苜蓿每年可刈割3次--5次。苜蓿從始花期到盛花期約為7天--10天,第一次刈割在始花期***1/10開花***最適宜,此時蛋白質含量最高;最晚不能晚過盛花期,否則,落葉嚴重,莖稈纖維化,品質下降。第一茬苜蓿草收割時間大約在5月中下旬;以後視水肥條件,每隔30天--40天割一次,刈割時留茬5釐米左右,過高過低都不好;在最後一次刈割時,要注意留40天--50天的生長期,以利於越冬。刈割後陰乾半天,及時打捆貯藏,否則過幹會造成落葉,影響草的質量。

  苜蓿草的田間管理

  ***一***除草

  清除雜草是苜蓿田間管理的一項主要內容,一-是在幼苗期,另一則是在夏季收割後,由於這兩個時期苜蓿生長勢較弱,受雜草危害較為嚴重,特別是夏季收割後,水熱同步雜草生長快,不論採取什麼方法,一定要做到及時規範。選擇除草劑要慎重,以免造成牲畜中毒。中耕除草 ,在生產實踐中,播種當年的苜蓿田雜草危害最重。因為苜蓿出苗後有4周左右時間地上部分生長緩慢,而這段時間正是雜草大量發芽出土階段,出土後在充分的光照和營養條件下,得以迅速生長,在田內很快佔據了優勢地位。其次是越冬苜蓿第一茬草收割後,苜蓿分枝緩苗階段正值6月上旬左右,稗草、馬唐、藜、莧、蓼等雜草已出齊苗,水熱同步,雜草生長迅速。所以在苜蓿生長髮育的關鍵時期,抓住農時,搞好中耕除草,可以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一般進行兩次中耕除草,第一次在出苗後15天左右進行,下鋤不宜過深。第二次在出苗後30天左右,下鋤稍深些。苗眼中的草要用手拔除。每次鋤草後要中耕培土。第一次宜淺,第二次宜深些。第二年返青後最好也進行兩次中耕除草。中耕除草不僅防除雜草效果好,而且還能疏鬆土壤,增強土壤的蓄水能力,促進苜蓿生長髮育。

  ***二***灌水與排水

  苜蓿耗水量大,每生產lkg幹物質需水800L。在冬前、返青後、乾旱時要澆水。濱海、低注地要注意雨季排水,水淹24h苜蓿會死亡。

  ***三***病蟲存防治

  苜蓿生育期間遇到病蟲害時一定要及時防治,否則會影響產量和品質。一般用殺螟鬆、樂果、氰戊菊酯等噴霧,防治害蟲、如發生鏽病、褐斑病、霜黴病,用多菌靈、託布津等藥劑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