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家魚的養殖方法與改善措施

  很少有養殖戶改變養殖品種,為了使養殖戶更好的養殖四大家魚,下面小編向大家詳細介紹四大家魚養殖技術與改善措施。

  四大家魚高產養殖方法

  1、嚴格選留親魚 選擇天然原種,要求健康,性腺發育良好。個體重鰱魚在6Kg以上,鱅魚10Kg以上,青魚在15Kg以上,草魚在8Kg以上。親魚每年更新率應達10%左右。

  2、科學清整魚池 親魚池要灌排方便,鰱、鱅魚池底有20釐米深的淤泥即可,青、草魚池底應少含或不含淤泥。面積1—5畝,水深1.5米左右。放養前應清池。

  3、合理搭配放養 以鰱魚為主的池,每畝搭養鱅魚和草魚各3—4尾;主養鱅魚的池,畝搭養草魚6-8尾;主養青魚的池,畝搭鰱魚、草魚各2—3尾;主養草魚的池,畝搭養鰱魚或鱅魚3—5尾。鰱、鱅、青、草親魚的雌雄比例一般為1﹕1—1.5為宜。同時每畝放養鱖魚8—10尾和150左右尾花鰱以控制野雜魚和大型浮游動物的孳生。

  4、強化飼養管理 放養前,鰱、鱅魚親魚池應每畝投放500—700公斤腐熟有機肥以培育浮游生物,以後還要適當施肥 。此外,晴暖天氣要投喂豆餅漿,以促進性腺發育。青魚親魚以喂螺、蜆為主,輔以豆餅等精料。草親魚以青草、黑麥草、山芋藤等青料為主,精料為輔,若春、秋季青草不足,則需以精料為主。為保持水質清新,秋季應勤注水,冬季則以保持水深1.5米以上為度。

  5、注重適早催產 催產日期的確定:天氣轉暖後,早晨最低水溫連續3天穩定在18℃以上,又無強冷空氣侵襲時比較適宜。成熟親魚的外觀特徵:雌魚腹部膨大,生殖孔附近兩側豐滿、柔軟有彈性,生殖孔鬆弛,草魚同時腹部鱗片排列疏鬆,腹中線下凹,卵巢下墜,似有移動狀,催產效果好。雄魚能擠出呈乳白狀精液,遇到水即散開者均可使用。一般雌魚每公斤體重注射催產劑絨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國際單位,或LRH-A 40-50微克;雄魚減半。

  6、優化孵化環節 孵化用水要用過濾網過濾,以防漂浮物和野雜魚等進入。每次孵化前清洗孵化缸、孵化槽,孵化期間提供適宜水流量,並勤翻動水體檢查底角有無堆積卵苗,及時清理,保持水質。

  7、綜合防治魚病 親魚培育中魚病以防為主,每年春、秋兩季採用0.4ppm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預防寄生蟲,4—10月每月一次採用30ppm生石灰或1ppm漂白粉全池潑灑預防細菌性疾病。一旦發現魚病,積極對症下藥,儘早治癒。

  改善四大家魚養殖措施


       1、水溫

  草、鰱、鱅等是廣溫性魚類,生長的適溫範圍在15~32℃,最適生長水溫為20~28℃。水溫降到15℃以下時,食慾下降,生長緩慢;低於10℃時,攝食量便很快減少;低於6℃時,會停止攝食;水溫高於32℃時,食慾同樣會降低。鰱、鱅、草、青魚一般都在18℃開始產卵。人工催產的適宜水溫為22~28℃。

  2、透明度

  透明度表示光透入水中的程度。一般說來,肥水的透明度在20~40 釐米之間,水中浮游生物量較豐富,有利於鰱、鱅等魚類的生長。透明度小於20 釐米,池水過肥,常常藍藻過多。透明度大於40釐米,池水較瘦,浮游生物較少。可根據透明度的大小決定是否需要施肥。

  3、溶解氧

  草、鰱、鱅、鯉等鯉科魚類,要求水中的溶氧量不應低於4 毫克/升,低於2 毫克/升時,2就會產生輕度浮頭。當降至0.6~0.8毫克/升時,就會產生嚴重浮頭,當降至0.3 毫克/升以下時,魚就會開始死亡。

  4、酸鹼度

  魚類適合的pH 值為6~9,最適為7~8.5,一般高產池塘的pH 值是中性至弱鹼性,如水質偏酸需施用生石灰進行改良。

  5、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

  一般養魚水體要求氨的濃度不得大於0.3毫克/升。水體中有機物含量過高的池塘很容易引起亞硝酸鹽含量升高。在雜草、殘餌堆積過厚的老塘,常有硫化氫產生。一般養魚水體要求硫化氫濃度不得超過1 毫克/升。氨態氮、亞硝酸鹽和硫化氫都是在池中氧氣不足時產生的,對魚有極大危害的有毒物質,因此,保持水中溶氧充足是防止這三種有毒物質危害的關鍵。

  6、微生物

  水中的微生物包括細菌、酵母菌、黴菌等,而以細菌最重要。池塘中細菌的是水生動物和魚類的重要天然餌料。但有些種類能使水質變壞甚至引起魚病。提高溶氧量,中和酸度,防止池水被有機物汙染等,是促使有益細菌繁殖,抑制有害細菌發生的有效措施。

  7、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是養殖魚類的幼魚和鰱、鱅等成魚的主要食物。浮游植物繁殖的種類和數量不同時,池水呈現不同的顏色與濃度。因此,人們常根據池水的水色及其變化判斷池水的肥瘦和好壞,從而採取相應的措施。

  8、高等水生植物

  池塘中的高等水生植物有蘆葦、浮萍、菹草、輪葉黑藻等。它們能吸收水中大量的營養物質,遮蔽陽光或妨礙通風,影響浮游生物的繁殖,也影響池塘的溫度和溶氧狀況。故一般須加以清池塘中的高等水生植物 ***在池塘中種植水草飼養草魚種者除外***。

  9、底棲動物

  池塘中的底棲動物主要有昆蟲及其幼蟲***如搖蚊幼蟲、蜻蜓幼蟲等***、水蚯蚓、螺、蚌等。它們大都是青魚、鯉魚等的食料。一些對魚苗有害的昆蟲如龍鯴幼蟲、紅娘華、蜻蜒幼蟲等須清除。

  10、魚類

  多種魚類共同棲息於同一水體,存在互利和競爭。如草魚、魴魚吃草,糞便培養浮游生物,可作鰱、鱅魚的餌料。鰱、鱅魚攝食浮游生物和細菌,使水質變清,又有利草、魴魚生活。鯉、鯽、羅非魚等攝食有機碎屑,可改善水質;有些魚之間存在著攝食和被攝食的關係,如鱖、鯰、鱧等肉食性魚類, 危及養殖魚種的生命。麥穗魚、魚條等小雜魚,既可被大型凶猛魚類吞食,又可危害魚苗、魚種,並與養殖魚爭食,消耗飼料。因此必須清除這些魚類,保障主養魚類的正常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