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長豆角的病蟲害_長豆角病蟲害的防治方法

  長豆角具有很多的作用,卻無法治療自己的病蟲害。今天小編就來教大家長豆角病蟲害的防治方法。

  長豆角病蟲害的防治方法:長豆角的主要病害

  豆角病害主要有根腐病、鏽病、白粉病、***病、枯萎病、病毒病等。

  枯萎病:該病主要危害葉片。葉斑多角形至不規則形,直徑2—5毫米,初呈暗綠色,後轉紫紅色,數個病斑融合為病斑塊,致葉片早枯直至落葉。通常溫度高溼度大利於發病。防治方法:發現病株,及時將病葉摘除銷燬。初期噴灑百菌清+甲託700—1000倍混合液,百菌清1000倍液+70%代森錳鋅1000倍混合液,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後期克抗靈1000倍液或克露500倍液噴霧,5—7天1次,連續2—3次。

  根腐病:應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進行輪作制及田間管理,同時在播種時用50%多菌靈1公斤加細土400~500公斤拌均後蓋種,發病初期用37%根腐靈200~300倍液或敵克鬆1000~1500倍液淋根,3~5天淋一次,連續淋2~3次。

  鏽病:主要危害葉片,嚴重時也危害葉柄和莢。發病初期,葉背面產生淡黃色的小斑點,後變鏽褐色,隆起呈小膿疤狀,後擴大成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後散發出紅褐色粉末。即夏孢子。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噴50%硫磺懸浮劑200倍液,或粉必清150倍液。

  白粉病:主要危害葉片,也可侵害莖蔓及莢果。葉片染病,初期葉背出現黃褐色斑點,擴大後,呈紫褐色斑,其上覆有一層稀薄白粉。病原為子囊亞門的真菌。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噴灑70%甲託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40%瑞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50%硫磺懸浮劑300倍液,粉必清150倍液。

  ***病:該病在莖上產生梭形或長條形病斑,初為紫紅色,凹陷,重者危害莢查,形成紅褐色病斑,屬真菌性病害。該病在多露、多溼條件下發病重。防治方法:種子處理用種子量的0.4%的多菌靈或福美雙可溼性粉劑拌種或用60%防黴寶600倍液浸種30分鐘,洗淨晾乾後播種。發病初期用70%甲託500倍液或***福美800倍液噴霧,施寶靈每瓶對水50—60公斤或特譜哩500倍液噴霧。5—7天,連續2—3次。

  病毒病:病毒病分花葉病毒病和叢枝病毒病,一般在秋季發病較重。發病後會嚴重影響豇豆的產量和質量。此病除危害豇豆外,還危害豌豆、菜豆、扁豆、菸草、大豆等作物。

  症狀:嫩葉上常出現明脈、花葉、褪綠和畸形等症狀,新葉濃綠部分稍突起,成為疣狀。有些病株的葉肉或葉脈會出現壞死,產生褐色下陷條斑,病株矮化,花器變形,結莢少,豆料產生黃綠花斑。

  發病條件:用帶病毒的種子播種,苗期發病後形成中心病株***或病區***,並由有翅蚜蟲傳播,使病毒病在田間快速蔓延。通過其它途徑的汁液接觸也是重要的侵染方式。另外,多年重茬,夏秋季節乾旱,苗期缺水及蚜蟲數量大是病毒病發生流行的重要條件。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和無毒種子,如新疆8號、之豇28—2、青豐豇豆、穗豐8號、844長豆角、夏秋王等有一定的抗菌素病性及耐病性。自己留種的要在無病田或多年沒有種過豆科作物的地塊繁殖種子,大田種植時應選2——4年未種過豆科作物***至少是上年未發生病毒病***的地塊。

  ***2***加強田間管理。清除田間雜草,早期拔除中心病株。雨後排澇,防止田間積水,促進植株根系生長髮育,提高抗病能力。乾旱時灌水,有助於增加空氣溼度和降低溫度,減少和防止病毒侵染。

  ***3***注意及時消滅蚜蟲,減少蚜蟲的傳播。

  ***4***藥劑防治:苗高30釐米以後用20%病毒A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油1000—1500倍液進行噴霧。其它藥劑還有病毒醯胺、病毒立克等。

  長豆角病蟲害的防治方法:長豆角的主要蟲害

  危害豇豆的害蟲主要有蚜蟲、美洲斑潛蠅、豆莢螟等。但最為常見的是豆莢螟。

  為害特徵:豆莢螟幼蟲蛀食嫩豆莢及莢內嫩豆粒和花,蛀孔外積有糞粒,常引起落莢落花,豆莢食味變苦,豆莢外形扭曲加上蟲洞會大大降低豆角的商品性。有時還能卷葉危害,對產量造成一定的影響。

  生活習性:豆莢螟對溫度適應範圍廣,7—31℃均可發育,以溫度28℃,相對溼度80—85%為發育的最適條件。每年6—10月幼蟲危害嚴重。

  防治方法:農業防治有清除落葉落莢,減少蟲源,利用頻振式殺蟲燈進行誘殺。

  藥劑防治:現蕾期開始噴灑2.5%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滅殺斃及40%氰戊菊酯6000倍液等。生物農藥如強敵312粉、蟲蟎克、阿維菌素、阿維·甲氰等大力推廣使用,但也應注意輪換使用。

  長豆角管理方法

  ***1***查苗補種工作的實施。

  待長豆角種出苗後,農戶需要及時對豆苗的情況進行檢查,檢視是否存在缺苗現象。如果是因病蟲害或者其他原因導致的缺苗,農戶則要立即進行補苗工作,這樣能有效避免長豆角產量的下降。

  ***2***水肥管理工作的實施。

  “不澆花澆莢,後促前控”是實施水肥管理的主要原則。因為在出苗前給予澆水,很容易出現長豆角種爛種現象。待豆種出苗後,農戶可進行1次大水澆灌。由於直播長豆角柱根較深,其耐旱能力較強,在植株開花結莢前,農戶需要對水分予以控制,防治因植株徒長造成前期住滿出現結莢,從而導致前期產量降低。

  農戶在前期對長豆角施肥時要注意不易肥量過大,不宜追肥。待長豆角開花結莢後,當農戶準備採收第一莢時,肥料需要跟上,並且要保證追肥澆水合理化。農戶可選用12kg複合肥或者10kg三元複合肥,在667m?的種植土壤內進行均勻施肥,每次追肥時間都要間隔10-15天。

  ***3***調整植株。

  當長豆角出現三至四片葉時,節間已有明顯的生長現象,每穴插一根竹籤。對於畦面對應的兩穴位置,農戶可採用人字形的方式進行綁縛,並在支架上方綁拉桿,這樣能防止支架受暴風雨掛到阻礙長豆角生長。此外,為了能降低對長豆角植株的傷害,農戶在引蔓時通常都會選擇上午十點左右進行。

  ***4***中耕除早工作的實施。

  由於露地長豆角種植易引發雜草生長,使其農戶在栽種過程中,需要定期做好雜草清除工作。通常情況下,在苗期階段農戶一般都會進行2至3次的除早工作,待搭架完成後,則需要進行1至2次的除草工作。另外,在苗期階段,農戶還要實施2次中耕,排溼保溼,清掃田地,這樣能有助於根系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