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怎麼養鱉

  人工養鱉的最適宜溫度是30℃左右。如果溫度降至10℃以下,鱉就會不吃不喝,停止生長,進入冬眠狀態。那麼,呢?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一、利用溫泉水或火電廠的廢熱水加溫。溫泉水含有鈉、鉀、碳酸氫鹽和多種微量元素,有利於鱉的生長。經過攙兌溫泉水將養鱉池的水溫調至30℃不僅可避免鱉冬眠,而且有利於鱉快速增重。如果沒有溫泉水,也可利用火電廠的廢熱水加溫。

  二、利用太陽能加溫。利用密閉式太陽能溫水器、迴圈式太陽能溫水器或流動式太陽能溫水器等,再配備冷暖空調裝置,能使養鱉池的水溫在冬季仍保持在30℃左右。這樣,在每平方米麵積飼養20~25只稚鱉的情況下,經6~7個月的養殖,每隻鱉可重達130克左右,然後將飼養密度降至每平方米飼養6只,再經10~15個月,每隻鱉可重達0.5千克以上,最大的可達1千克。

  三、用電、油或煤氣加溫。可採用雙層塑料溫室或蒸氣加溫裝置,使養鱉池的水溫在整個冬季保持在30℃左右。若放養密度為每平方米13只左右,經過1年的飼養,每隻鱉同樣能重0.5千克左右,達到上市規格。

  這3種加溫方法以第一種為最好,因為利用溫泉水或火電廠的廢熱水給養鱉池內的水加溫方法簡單,易於調控,成本低廉,效果顯著,有條件的地方應優先考慮。

  鱉的越冬措施

  鱉是變溫動物,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直接影響它的攝食和活動。在水溫低於20℃時,其攝食和活動逐漸減少,15℃時停食,12℃時便鑽入泥中進行冬眠,以此來減少自身消耗,維繫生命。按往年積累的經驗,造成越冬期間鱉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有:一、營養不良;二、冬眠前或是冬眠中鱉受傷或是被病菌感染;三、池塘的環境遭受汙染。針對這些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來加強越冬管理,能讓鱉安全過冬。

  在鱉冬眠前,新增高脂肪的能量飼料,增強體質和抵抗力。一般來說,可在日常飼料中加入一些動物的肝臟,同時每天每百斤鱉的飼料中新增1.5-4.5克VE粉劑、0.5-1可VC粉劑、100-200毫克複合VB溶液、3-5克土黴素,連續餵養一週即可。

  池塘的水溫降到15℃-18℃時,要進行徹底的換水,換水的水溫差不高於2℃。養殖鱉的水池如果有水葫蘆、浮萍等水生植物的種植,換水前需要徹底打撈乾淨,防止後期腐爛,造成水質惡化,水中缺氧。換水時,先注入50釐米後,用3-5pm的漂白粉全池拋灑,用藥第二天黎明之前爬臺的鱉需要抓出來進行溫室養殖或出售;用藥48小時後,可加註水到1米;再隔24小時,可用50-70pm的生石灰水全池拋灑,第二天將爬臺鱉抓出;此後便可讓池內鱉準備越冬。

  在整個越冬過程中,需讓水位保持在0.8-1.2米之間,讓鱉處在相對恆定的水溫環境中,在添水時水流要緩慢,不能發出大的聲響驚擾冬眠鱉;當氣溫降低,水面結冰時,需要打孔增氧,若被雪掩埋,需要及時清理積雪讓光線透入池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