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蟲的養殖方法是什麼有哪些飼養方式

  麵包蟲又叫麵包蟲,在昆蟲分類學上隸屬於鞘翅目,擬步行蟲科,粉甲蟲屬***擬步行蟲屬***。麵包蟲幹品含脂肪30%,含蛋白質高達50%以上,那有什麼飼養的方法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麵包蟲怎麼養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麵包蟲的飼養方法

  環境

  溫暖、通風、乾燥、避光、清潔、無化學汙染。

  ***1 ***成蟲飼養密度每平方米在5000 — 8000 只。

  *** 2 ***幼蟲飼養密度每平方米在2 萬隻左右***約5 千克***。

  *** 3 ***蛹身體嬌嫩,以單層平攤無重疊擠壓為宜。

  *** 4 ***種蟲飼養密度每平方米在2000—3000 條為宜。

  *** 5 ***夏季高溫飼養密度要小一些,冬季密度可稍大

  飼料含水量15 % ,大氣溼度70%左右。若飼料含水量超過18%或空氣溼度大於85 % ,麵包蟲發育減慢並容易患病。幼蟲很耐乾旱,最適溼度為80~85%。在特別乾燥的情況下,麵包蟲尤其是成蟲有互相殘食的習性。

  麵包蟲幼蟲活動的適宜溫度為13~32℃,最適溫度為25~29℃,低於10℃極少活動,低於0℃或高於35℃有被凍死或熱死的危險。麵包蟲在0℃以上可以安全越冬,10℃以上可以活動吃食。在長江以南一年四季均可繁殖。麵包蟲卵的孵化時間隨溫度高低差異很大,在10~20℃時需20~25天可孵出,25~30℃時只需4~7天便可孵出。為了縮短卵的孵化時間,儘可能保持室內溫暖。

  飼料影響

  不同飼料產卵量及歷期有差異,人工飼料、麥麩、麵粉、黃豆粉飼養的成蟲,歷期及產卵一分別為60-90天、人工飼料的配方為麥麩100克,葡萄糖20克,膽固醇0.5克,氯化膽鹼0.02克,核黃素0.5毫克,水40毫升。

  降低飼料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倍受養殖戶和消費者的歡迎。

  麵包蟲的食用價值

  1、優質的高蛋白食品。麵包蟲不僅可作飼料,而且可以食用。其幼蟲含粗蛋白56.58%,脂肪28.20%,蛹含粗蛋白57%,成蟲含粗蛋白64%,其含量大大高於雞蛋、牛肉、羊肉等常規動物性食品,且有易於消化吸收,被譽為昆蟲中的“蛋白之王”。

  2、營養豐富的綠色食品。麵包蟲所含高蛋白、遊離氨基酸為哺乳動物的50-100倍、牛奶的11倍;脂溶性維生素a、d、e、k水溶性維生素b族的含量極為豐富,維生素b1是牛奶的15倍,維生素 b2是牛奶的1800倍,維生素b6是牛奶的52倍;另外,具有常量礦物質元素鈣、鉀、鈉、鎂等,微量礦物質元素鐵、鋅、銅、錳、鈷、鉻、硒、硼、碘等,營養素的含量均比牛奶和肉類豐富得多。在“合理膳食,均衡營養”的原則下,追求綠色昆蟲蛹菜現成為一種時尚,倍受人們青眯。

  3、老少皆宜的美味佳餚。麵包蟲口感好、風味獨特、易於被消費者接受,可以烘烤、煎炸、加工成具有果仁味的蛋白飲品、精製蛋白粉等多種形式的食品。

  現在,食用麵包蟲已經成為了現實。隨著人們對食物的需求越來越千奇百怪,美國也出現了首家飼養昆蟲的工業化農場。美國安大略湖的新千年農場中就飼養了3000萬隻蟋蟀和2000萬隻麵包蟲,而由這些蟲子製作的食品也已經在超市中上架了。這家農場由賴安***Ryan***、賈羅德*** Jarrod***以及達倫***Darren***兄弟三人共同建立,他們希望通過這種革新徹底改變人們的食物觀念,並使他們農場中的昆蟲成為人們餐桌上的一部分。

  麵包蟲的保健價值

  《本草綱目拾遺》雲:”洋蟲,出外洋,明末年始,傳入中國。……有飼以茯苓屑,紅花,交桂末者,人食則色紅而光澤可愛,入藥尤良。”凡見此蟲出沒百里定有長壽老者。 醫學研究證明麵包蟲的核黃素和VE含量都很高,VE有保護細胞膜中的脂類免受過氧化物損害的抗氧化作用,是一種不可缺少的營養素和藥品。

  麵包蟲不僅蛋白質含量高,而且含有種類齊全的必需氨基酸。

  麵包蟲脂肪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可提純作為醫用和化妝品用脂肪,能提高面板的抗皺功能,對面板病也有一定的治療和緩解症狀的作用,用麵包蟲為原料提取SOD作為美容養生產品原料,其抗衰老、防皺、美白、養顏效果也優於現有市場產品。

  麵包蟲特有的甲殼素和抗菌肽,有降低血壓、提高免疫、活化細胞、預防癌症、降血脂、降血壓、調節血糖、抗衰老,調節機體環境等多種功能作用,可用於醫藥產品和保健產品。

  另外,通過小鼠實驗初步說明:麵包蟲具有一定的促進生長,益智,抗疲勞和抗組織缺氧的營養保健作用。楊兆芬等研究指出:麵包蟲幼蟲乾粉濾液具有較好的抗疲勞,延緩衰老和降低血脂及促進膽固醇代謝的功能,並能提高小鼠外周淋巴細飽轉化和降低骨髓微核率;麵包蟲在活血強身、治療消化系統疾病及康復治療、老弱病人群的基本營養補充方面有著切實的輔助作用。

  麵包蟲的形態特徵

  麵包蟲為全變態昆蟲,其一生***指一個生長週期***,可分為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

  卵

  乳白色,很小,長約1-2毫米,直徑為0.5毫米, 呈橢圓形。卵外面有卵殼,比較薄,起保護作用,卵液為白色乳狀粘液。卵分為:卵殼、卵核、卵黃、原生質。

  幼蟲

  黃色有光澤,長約35毫米,寬約3毫米,呈圓筒形。有十三節。各節連線處有黃褐色環紋。腹面淡黃色。依此而命名為麵包蟲。 頭胸所佔蟲體的比例較短,約為身體的1 /5。身體直,面板堅,中間較粗。腹部末端一節較小。頭縫呈U字形,咀扁平。尾突尖,向上彎曲。

  蛹

  幼蟲長到50天后,長約2-3釐米,開始化蛹。蛹頭大尾小,頭部基本模樣,兩足***薄翅***向下緊貼胸部。蛹的兩側呈鋸齒狀,稜角。蛹初為白色半透明,體較軟,漸變褐色後變硬。

  成蟲

  蛹在25℃以上經過一星期後蛻皮為成蟲。成蟲剛剛蛻皮出來為乳白色,甲殼很薄,十來個小時後變為黃褐色,黑褐色,有光澤,呈橢圓形,長約14毫米,寬約6毫米,甲殼變得又厚又硬,這時完全成熟了。

  經過交配產卵進行第二代繁殖。蟲體分為頭、胸、 腹三部分。成蟲頭部比幼蟲頭部多長出一對觸鬚,並且是幼蟲面的五倍長。成蟲足三對,位於胸部,足長比幼蟲長8至10倍。每個足尖二個鉤爪,足趾上有毛剌。背部翅膀上有豎紋若干條。成蟲雖然有一對漂亮的翅膀,但只能作短距離飛行, 翅膀一方面保護身軀,另一方面還有助於爬行。


麵包蟲的飼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