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肉鴨飼養管理

  進入冬季,由於寒冷,飼養肉鴨的難度增加了,不容易提高成活率。育雛期長。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過好育雛關。冬天育雛期長,特別要抓好1-7日齡幼雛期的管理。要有較寬裕的育雛房舍,加厚墊草,每平方米放20只左右,讓雛鴨有較大的活動空間。要提前做好加溫工作,進雛時保持32℃,以後每2天降低1℃左右,直至脫溫。溫度的控制,以雛鴨不聚堆為原則。溫度適宜,採食力強,個體均勻,增重快。養鴨人員需經常觀察鴨群情況,對擠堆的雛鴨要將其趕散,每20-30分鐘要趕1次。要注意通風換氣,室內應無刺激性氣味,防煤氣中毒、氨氣中毒。有陽光天氣,要把雛趕到避風的地方放牧或晒太陽。要及時把個體較小、較弱的鴨挑出另群加強飼養,才能提高成活率和群體的均勻度。

  2.提供清潔飲水。雛鴨出殼24-26小時要飲水,最好採用深井水或較溫暖的自來水,可在水中投藥防病。地上平養時最好採用流動水育雛。

  3.注意飼餵衛生。飲水後1小時即可開食,開食後即可自由採食。不要突然變換飼料。喂料定時,不喂黴料,控制自由採食量,經常剷除料槽邊角和底部的黴料***尤其是遇較長時間陰雨的時候***。

  4.充分利用陽光。冬天要充分利用陽光。冬天的陽光能增加體溫,節約能源,增加食慾,殺滅病原,提高抗病力。最好利用避風場地放牧或晒太陽,可以減少雛鴨腿部瘀血,有利於鴨群衛生,也有利於增重

  5.創造良好的活動環境。創造一個讓鴨群食飽就睡覺休息的良好環境。

  ①清除鴨活動場地上的雜物,讓活動場地充分暴露,通過陽光暴晒,達到消毒和清潔的目的。

  ②整理運動場,包括填平窪地,清除積水,修復下水斜坡。由於水浪和鴨、魚等活動使土坡日漸沖刷或崩塌,不便雛鴨上岸採食。因此,下水斜坡需要經常加以修整。有人用紅磚鋪砌,效果良好***特別是坡度較大的斜坡***。

  ③勤清糞。積糞易造成運動場汙染,影響鴨健康。要勤清糞,下雨前清掃,下雨後沖洗,保持鴨活動範圍清潔乾淨。運動場最好選擇或建成5-35度坡地,雨天不積水,易於清洗。

  ④降低放養密度。降低放養密度有兩個途徑。一是單位面積少養一些;二是加大運動場地,自然降低了單位面積內的數量。

  ⑤及時收集動物屍體,把場中的死鼠、死魚、死鴨等動物屍體及時投入屍井或深埋。

  6.注意防疫。特別要做好鴨肝炎、漿膜炎、流行性感冒和麴黴菌病的預防和免疫接種工作。不從外購入家禽及其產品。加強車輛和人員的消毒,尤其要加強鴨群和籠具的消毒,工作完成後立即對場地進行徹底的消毒。

  7.及時上市。肉鴨冬天飼養期43-47天,體重可達3.1-3.4公斤為最佳上市期,此時肉鴨生長效能最佳,飼料成本最低。上市時最好全進全出。鴨群受應激後會減少採食量,甚至拒食,嚴重影響肉鴨增重和經濟效益。所以,飼養過程中不能讓其受驚嚇,出售時應一次售完。

  肉鴨籠養優缺點

  籠養肉鴨的缺點:

  籠養肉鴨由於活動範圍小,肉鴨的活動受到限制,不能自由覓食,因此應注意預防以下3種疾病:

  癱瘓籠養肉鴨最易缺鈣磷,造成站立不穩,甚至癱瘓死亡。在飼料中加3%的鈣粉或5%的石膏粉,同時添喂一些螺螄或小沙粒,可預防該病發生。如果有肉鴨染上此病,應立即在飼料中加0.1%維生素D,連喂10天。

  維生素缺乏症飼料種類單一時,可導致維生素缺乏症,應適當喂些青綠飼料和螺螄、蚯蚓、蛙類等,同時在飼料中加0.2%-0.3%***症狀明顯時加1%***複合多維素。

  鴨瘟雛鴨1日齡-5日齡用0.02%的高錳酸鉀溶液作飲水,平時可在飼料中加入複方敵菌淨、土黴素;每天早上清掃籠底塑料布接糞板1次,鴨舍外每隔7天用新鮮石灰水消毒1次。鴨子一旦發病,應立即治療,並將病鴨隔離飼養。有人以兔血麥粒治療鴨瘟,效果好,大家不妨一試。方法是:

  取適量大麥,在鐵鍋內炒熟,裝在瓦缸或木桶內,宰殺家兔,取血與熱麥粒拌勻,讓染上鴨瘟的病鴨採食,病重不能採食者可人工填喂60粒-100粒。

  籠養肉鴨的優點:

  鴨舍空間可以充分利用,增加飼養密度,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可採用機械化裝置,減輕勞動強度。

  飼糧營養完善,採食均勻,出欄時間縮短到60天左右,節省10%左右的飼料成本。籠養完全在人工控制下,受外界應激小,可有效預防一些傳染病和寄生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