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鴨飼養管理技術

  種鴨與產蛋鴨的飼養管理基本相同,不同的是養種鴨不僅要獲得較高的產蛋量,而且還要保證蛋的質量。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 種公鴨的飼養管理

  種公鴨的質量會對整個鴨群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因此要注意精準的選留。種公鴨的選留需按種公鴨的標準經過育雛、育成和性成熟初期3個階段的選擇。在育成期公母鴨分群飼養,公鴨以放牧為主,讓其多運動,多鍛鍊。配種前20d放入母鴨群中。為了提高種蛋的受精率,種公鴨應早於母鴨1~2個月飼養,以便在母鴨產蛋前達到性成熟。種鴨交配活動都在水上進行,早晚交配次數最多。

  2 公母比例

  適當的公母比例是保證鴨蛋正常受精的重要保障。以公鴨數量滿足需要即可,過多的種公鴨數量反而會增加成本,降低效益。我國麻鴨型別的蛋鴨品種,在早春和冬季,公母配偶比例為1:20,夏、秋季公母配偶比例可提高到1:30,這樣的公母配偶比例受精率可達90%以上。在配種季節,應觀察公鴨配種表現,發現傷殘的公鴨要立即淘汰,及時補充新公鴨。

  3 加強運動和洗浴

  經常參加運動可以保證種鴨有著良好的體質,對於種公鴨來說可以增強其精子活力,對於種母鴨來說可以增加蛋重,降低蛋重不均情況的發生機率。種鴨每天飼餵後將其趕下水洗浴,冬春季每天放水1~2次,夏季2~4次,每次放水時間為20~60min,冬短夏長。冬天可在每天10:00、14:00~15:00各放水1次;放鴨前先開啟門窗通風,驅趕鴨運動幾分鐘,同時讓舍內外溫度平衡一致,此時放鴨可防感冒。洗浴後,冬季讓鴨晒太陽、夏季讓鴨在陰涼處休息。

  4 及時收集種蛋

  種蛋溫度的變化是影響種蛋質量的重要因素。剛產下時蛋溫與體溫一致,如不及時揀蛋,將會影響種蛋的質量。另外,蛋產出30min後,細菌可通過氣室進入蛋內,造成汙染,因此,必須勤揀蛋,做到不使種蛋受潮、暴晒、受糞便、細菌汙染。每日早晨及時收集種蛋,儘快進行消毒並存入蛋庫。

  5 保持環境乾燥衛生

  種鴨舍應清潔、乾燥和安靜,冬暖夏涼,通風透氣。夏季注意防暑降溫,冬季防止冷溼和賊風。母鴨大都在3:00~5:00時產蛋,早上放鴨後揀蛋,然後清掃糞便,鋪上墊草。料槽、水槽和陸上運動場每天清掃,舍內舍外要經常消毒。

  6 人工強制換羽

  一般到了秋季,鴨群就會自然換羽。種鴨自然換羽持續時間可長達3~4個月。為了縮短休產時間,生產中常進行人工強制換羽,使種鴨儘快換羽***45~60d***,以提高種蛋數量和蛋的品質。

  6.1 換羽時間的選擇

  種鴨經過一個產蛋期後尤其是秋末冬初,種鴨開始緩慢自然換羽。當發現種鴨停產並來回啄羽時,即可對停產鴨進行人工強制換羽,縮短換羽休產期,從而為次年春季孵化提供優質種蛋。

  6.2 換羽前的準備

  清點欲換羽的種鴨數量,將體重過大、過小及弱殘種鴨挑出,把體重合適且健康的種鴨轉移到乾淨、已消毒的鴨舍。

  6.3 強制換羽方法

  6.3.1 給予強烈的應激

  種鴨進入新舍後,立即驅趕鴨群在舍內轉圈跑動,令其受到驚恐不安的強烈刺激,同時用物品遮擋鴨舍門窗,使其黑暗。

  6.3.2 停水、停料

  在停止光照的同時,立即給鴨群停水、停料,只喂青料。

  6.3.3 拔羽

  強制換羽第10天時,可試拔種鴨的主翼羽,若拔時順利,羽髓乾白不帶血,說明已到拔羽適當時間。可先拔主翼羽,後拔覆翼羽,最後拔尾羽。

  *** 恢復期的飼養管理

  拔羽後5d內避免烈日暴晒,保護毛囊組織,以利新羽長出;逐步提高日糧營養水平,增加飼餵量,促使體力恢復。強制換羽期中,公母鴨分開飼養,同時拔羽。這樣可避免未拔羽的公鴨損傷已拔羽的母鴨或拔羽母鴨已恢復產蛋時,公鴨還處於自然換羽期,而不願與母鴨交配,影響種蛋受精率。

  6.5 強制換羽的注意事項

  每年的2~8月份是全年孵化的旺季,又是種鴨的產蛋盛期,一般不採取強制換羽,以免影響種蛋的供應。

  實行人工強制換羽時,老弱病殘者應及時淘汰,以免在應激時死亡。

  換羽期要將欄舍徹底打掃乾淨,以免種鴨因飢餓吞食異物而造成死亡。

  在人工拔羽時,天氣炎熱的季節,胸、腹、背部的羽毛可一併拔去,天氣寒冷時可不拔,讓其自然脫落換羽,以達到保溫防寒的目的。

  拔羽後5d內,應注意防寒保暖,避免陽光曝晒。

  當鴨新長成的主翼羽達1~2cm長時,可逐漸下水洗浴,以增強體質。

  恢復喂料時,應安排足夠的飼槽並逐漸增加喂料量,以免發生食滯。

  種蛋孵化旺季及產蛋盛期,一般不實行強制換羽,以免影響種蛋供應。

  後備種鴨不足時,可用人工強制換羽的方法延長種鴨的使用期限。

  種鴨飼養管理要點

  1、公鴨

  要選擇比母鴨早出生1~2個月的公鴨,並且在產蛋前,公鴨已達到性成熟。青年鴨階段,公母鴨最好分群飼養,採用以放牧為主的方法,多鍛鍊,多活動。在配種前20天,才將公鴨放入母鴨群中。要從種源可靠的無病種的鴨場引進種蛋或雛鴨,要向場主瞭解疫情,必須在確認無傳染病流行的健康鴨群中引種,並做好預防接種和驅蟲工作,觀察一段時間後,確實無病的種鴨方可混群飼養。

  2、公母配比合理

  蛋用型麻鴨品種,公鴨的配種效能都很好,公母的配比較大,受精率很高。在配種季節,如發現某一群鴨受精率偏低,主要檢查公鴨,個體不合格,應立即更換。

  3、增加營養

  除了按母鴨的產蛋率高低,給予必需的營養物質外,還要多喂維生素、青綠飼料。特別是要適當增加維生素E,可提高種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蛋白質飼料的比例,也要比平常略高些。禁止喂發黴變質飼料。

  4、管理

  鴨舍內的墊草必須保持乾燥、清潔,尤其是產蛋的地方,墊草一定要乾燥。對於初開產的新母鴨,可在鴨舍一角或沿牆一側多墊乾草做成蛋窩,再放幾枚蛋,引誘新母鴨集中產蛋。活動場要注意保持流水暢通,不能積有汙水,保持鴨體清潔。注意鴨舍內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新鮮。經常清掃衛生,墊草要乾燥,搞好冬季防寒保溫和夏季防暑降溫。外界溫度高時,不能在舍內地面上灑水。鴨舍的佈局和結構要合理,保持一定的距離,以減少疫病傳播的機會。溫度、溼度合適,飼養密度不能太大,以8~10只/平方米為宜。

  7日齡前的雛鴨,雛舍內每天要有23小時或24小時人工光照,以後逐漸減少光照時間。到14日齡時只利用自然光照,不必補充人工光照。在20~26周齡,每星期逐漸增加人工光照時間到26周齡時,每天總光照時間達16~17小時。26周齡至產蛋結束,總光照時間保持16~17小時。

  早放鴨,遲關鴨,增加戶外活動時間。鴨子交配是在水上進行的,種鴨要延長下水活動的時間。

  及時收集種蛋,不要使種其受潮、暴晒、被糞便玷汙。不同日期收集的種蛋,要分別貯存在陰涼處,每隔5天人孵一批,不宜貯***天熱時應每隔2~3天人孵一批***。

  5、預防疾病

  5.1免疫接種 按照合理的免疫程式,適時進行免疫接種,以增強鴨體的特異性免疫力,有效地預防傳染病的發生。各種疫***菌***苗的儲存及免疫接種方法,都必須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進行。

  5.2消毒衛生 不同品種和不同年齡的鴨群要分開飼養,實行“全進全出”制,以免疫病交叉感染。

  工作人員進場要換鞋、洗手,外來人員未經允許不得擅自進入鴨舍,工作人員和用具要固定。

  禁止把來歷不明的家禽帶入場內。本場的鴨子一經調出,不能返回鴨舍。

  飼養人員、用具、車輛等媒介物實行日常性的消毒。對鴨舍、飼養用具、孵化室、孵化器具都要定期進行全面的清洗和消毒。殺死病原體,切斷傳播途徑防止疫病發生和蔓延。

  搞好環境衛生,清除鴨舍周圍的垃圾和雜物堆,將其在離鴨舍較遠的地方集中堆放、發酵,殺滅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蟲卵,一般要經25~30天才能作為肥料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