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蟲的養殖方式有哪些生存環境怎麼樣

  沙蟲雖然沒有海蔘、魚翅、鮑魚的名貴,但味道鮮美脆嫩,為海蔘、魚翅所不及。養殖沙蟲的朋友很多都賺了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沙蟲養殖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沙蟲的養殖方法

  海灘條件

  養殖用的海灘面積一般在3~5畝為宜,呈長方形或方形,水深80~120釐米,底質以泥沙質為好,含沙量70%以上,且要水質良好,附近無工業汙水和生活汙水流入。

  苗種放養與養成管理

  沙蟲投苗放養時間主要在每年清明節前後,每畝投苗50公斤,規格為每公斤400多條,放養的苗種要求個體完整無傷,顏色為深褐色。放養宜選擇晴天進行,海水鹽度在25‰左右,養殖水體與育苗鹽度差不宜超過5‰

  苗種放養密度以每平方米30條為宜,放養前計算好池塘所需苗種數量,然後將苗種均勻散播於養殖塊面上,讓其自然鑽入泥沙中。

  沙蟲苗種放養後即進入養成管理。經常檢查養殖塊面,定期疏通水溝。放養2~3天后,下塘檢查苗種放養的成活率,發現成活率低,應立即補苗。以後每個星期都要下塘檢查,水溝和堤壩要經常護理。進入夏季,及時疏通溝道,把塊面平整成“馬路形”,不使塊面積水,使塊面結實起來,形成穩定的生活環境,便於沙蟲的生長。在臺風及大暴雨時,常會引起養殖塘內海水比重突降,故雨後應及時排幹塘水,漲潮時納入新鮮海水,防止海水比重過低引起沙蟲的死亡。

  成蟲收穫

  經過1年的成長之後,可以將沙蟲挖掘上市,挖掘沙蟲是一項技術活,也是體力活,由於沙蟲生活在幾十釐米,甚至一米的海灘下,所以需要用鋤頭等工具,掘灘三尺才能挖到一條沙蟲。市場上的常見的沙蟲幹則是將活沙蟲清理內臟之後晒乾、烘乾所得,幾百上千根沙蟲才能製出一斤沙蟲幹,這也是沙蟲幹昂貴的原因。但是其味美無比的口感,極高的營養價值,配得上它的身價,更是送禮佳品。沙蟲以底棲矽藻、有機碎屑為食,海水中含有足夠豐富的餌料,因此可以不新增任何飼料,自然養殖。

  沙蟲的營養價值

  沙蟲的營養、味道及醫藥與食療價值都不亞於其他名貴海產珍品,因而素有“海灘香腸”的美譽。沙蟲肉質脆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脂肪和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特別是味道,還勝過海蔘、魚翅。因為海蔘和魚翅本身沒有什麼味道,故烹飪時一定要加雞肉或瘦肉等配料,否則就索然無味。而沙蟲具有鮮美味道,不必加別的配料,單獨幹吃或鮮食都很有特色,除城鄉居民喜食外,更是賓館、酒樓食肆的名貴佳餚。沙蟲還有較高藥用功效和食療價值。它性寒,味甘、鹹,有滋陰降火、清肺補虛之功效。

  據藥書記載,凡有骨蒸潮熱、陰虛盜汗、肺虛咳喘、胸悶痰多以及婦女產後乳汁稀少等症狀,最宜食用沙蟲;對於肺癆咳嗽、神經衰弱、小兒脾虛或乾燥等症,用沙蟲加薑片煲瘦肉湯飲服有療效;因沙蟲滋陰補腎,小孩因腎虧而夜尿頻繁者,煮沙蟲粥吃可獲良好療效。所以沙蟲是老少皆宜的營養滋補及食療佳品。

  沙蟲的生存環境

  沙蟲多在沙內橫臥,穴口向下微陷,受驚即迅速縮入深處不易被採到。

  沙蟲生存環境在惡化,1985年中國海岸調查結果表明,廣東是沙蟲的主要產地,湛江又是廣東的主要產地,廣泛分佈於沿海沙質灘塗的中、低潮區及潮下帶,可捕資源面積為15.3萬畝以上,原存資源量為4027噸左右。

  專家指出:由於不合理的亂捕濫採,加上屢禁不止的電魚炸魚現象,還有令人擔憂的環境汙染,致使生物量銳減,種群結構畸變,可捕資源量大幅下降,生態平衡亦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同時,由於每天都有大批的人員在海灘上亂挖亂掘,致使與沙蟲一起生長的其它物種也遭到嚴重破壞,如果讓這種現象繼續下去,後果將不堪設想。

  海灘上的挖蟲人也感嘆:沙蟲越來越難挖了!過去每天挖一兩個小時,就可挖到五六公斤的沙蟲,如今,挖上三四個鐘頭,只得0.5公斤,有時更少。沙蟲也特別小,收購商都不肯要。

  廣東海洋大學研究所從事沙蟲生物學研究的蘭國寶教授直言不諱:完全不準農民到沙灘上挖沙蟲顯然是不現實的。但如果政府有關部門出面,在沿海的沙灘上劃出一塊相當面積的灘塗,作為沙蟲的繁殖產卵地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此外,政府應投入資金對沙蟲的人工繁殖種苗進行研究試驗***其實這項研究工作早在1990年就開始,並取得了初步成功,後因資金問題,專案被迫停止***,採用人工育苗放流生長的措施,進行資源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