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損寶寶健康的不良習慣

  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一些,希望對你有幫助!

  

  不良習慣一

  經常餐餐過食

  有的父母總是想盡辦法讓寶寶多吃,生怕自己的寶寶長得慢,而俗話說:“飽食眾疾”。因為總是過多地進食,不僅會使女孩初潮來得過早,未來患乳腺癌的危險大,還會為日後患高血壓埋下隱患。同時,使大量的血液存積在胃腸道以助消化,造成大腦缺血,缺氧而妨礙腦發育,由此降低智商。更為糟糕的是過於飽食還可誘發大腦中一種叫做糾紛芽細胞生長因子分泌增多,使得血管壁增厚而血管腔變小,供血因此減少而更加加劇大腦缺氧。據國外有關專家發現,大約30%-40%的老年性痴呆病人,與年少時進食量過多有關。大腦細胞經常缺血缺氧會導致腦組織逐漸退化、壞死,從而發生早衰。

  不良習慣二

  喜歡吃“三高”食品

  現今放眼望去,洋快餐滿大街到處皆是。它的特點是高糖、高脂肪及高蛋白,而蔬菜和雜糧含量極少。如果過多進食,容易使兒童體液酸化,成為酸性體質,漸進性地引發一些病症,如手足發涼、易患感冒、面板脆弱易損、經常哭鬧不休、抵抗力下降等,嚴重者殃及大腦功能,表現出思維功能紊亂。現在認為,兒童孤獨症產生的真正病因,與孩子過量食用三高食品密切相關,可能對兒童孤獨症的發生發展有著推動作用。

  不良習慣三

  喜歡吃油炸食品

  油餅、油煎雞蛋、油炸雞腿和肉串等食品口感好,對寶寶有很大的誘惑力,十分受寶寶的歡迎。但是,對於正處於生長髮育的兒童來說,偶爾吃一些尚無妨礙,可若是經常吃就會對身體有很大害處。因這一類食品在製作時,加入了含鋁的膨鬆劑,而鋁可沉積在腦組織,對腦細胞有損害作用;另外,高溫油炸時不僅可產生大量有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質,還使食物中含較多的過氧脂質,它們都可使腦細胞早衰。

  不良習慣四

  餐前、餐中或餐後飲水

  有些寶寶平時不願多喝水,而一到吃飯前、吃飯時、吃飯後就開始要喝水,而且不讓他喝,他就覺得吃不進去,這是一種非常有害的壞毛病,因為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十分不利。人的胃腸等消化器官,到吃飯的時間會反射地分泌各種消化液,如口腔分泌唾液,胃分泌胃蛋白酶和胃液。這些消化液會與食物的碎末混合在一起,使得營養成分很容易被消化和吸收。但如果喝了水,就會沖淡和稀釋消化液,並使胃蛋白酶的活性減弱,從而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如果寶寶在飯前感到口渴,可先讓他喝一點開水或熱湯,但一定不要很快就吃飯,過一會兒再吃。

  不良習慣五

  飽餐後馬上飲汽水

  有的寶寶剛吃過飯,馬上向媽媽要汽水喝,不給喝就鬧人。有時大人嫌煩,也就只好遷就他,但兒童的胃腸功能弱,若是大量喝,輕者引起胃脹痛,重者可能導致胃破裂。因為,在進食後,胃黏膜會分泌出較多的胃酸,如果馬上喝汽水,汽水中所含的碳酸氫鈉就會與胃酸發生中和反應,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這時,胃已被食物完全裝滿,上下兩個通道口即噴門和幽門都被堵塞,因此二氧化碳氣體不容易出去,積聚在胃內,所以胃感到脹痛,當超過胃所能承受的能力時,就有可能發生胃破裂。一般來說,含有氣體的飲料宜在空腹或半空腹的情況下飲用。

  不良習慣六

  常常空腹吃甜食

  有的寶寶經常在空腹時,向媽媽要求吃巧克力或其他甜食品,媽媽認為甜食品能比其他食物更快地補充熱量,所以常常滿足寶寶的這種要求。雖然,在孩子疲勞飢餓的時候,給他們吃一點甜食是有益的,但是,這僅限於偶爾情況下,而且進餐前2小時才行,如果經常在空腹並很快就要吃飯時吃,便會帶來不少害處:

  ◆降低正餐食慾甚至不願吃正餐。甜食主要給人體提供熱量和糖,但缺乏維生素、纖維素、必需氨基酸等。而且,甜食中纖維素含量極少,會使腸內的正常菌群很容易被破壞。而這些菌群新陳代謝後能產生B族維生素和葉酸等,因此,導致維生素缺乏症和營養不均衡。

  ◆胰島素過度釋放。空腹吃甜食會使胰島素在血中增多,從而使大腦血管中的血糖迅速下降,甚至造成低血糖。由此,體內反射性的又分泌出腎上腺素,以使血糖又回到正常水平。這種腎上腺素浪湧現象可使人的心率加快,兒童的大腦比成年人更敏感,因而出現頭痛、頭暈、乏力等症狀。

  ◆容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血中的糖會慢慢地與各種蛋白質結合,使蛋白質的分子結構改變,營養價值因此下降,由於蛋白質聚糖的作用,可能引起動脈粥樣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