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學計劃

  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入實施,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也顯得更加突出,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本學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完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機構和工作機制為保障,以學校的工作計劃、德育計劃為指導,認真貫徹執行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通過多種形式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努力創造條件輔助和激勵學生健康成長。

  一、指導思想:

  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教改的重要內涵,國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學德育大綱中已明確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中小學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要通過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

  二、具體目標:

  1、注重學生心理輔導,做好學生心理諮詢工作,做好個案輔導、登記工作。

  2、重視心理諮詢室的常規建設,努力發揮心理輔導室的作用,進一步在全校做好宣傳、發動、普及、教育等工作。

  3、重視學生心理團體輔導工作。

  4、不斷豐富教師的教學策略,有效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5、做好家長的心理健康知識講座。

  6、充分利用班隊會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每學期最少開設兩節以心理健康為內容的主題班隊會***

  三、內容要求:

  1、學習心理與智慧發展指導。

  ***1***幫助學生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的潛能,激發其學習的信心。

  ***2***引導學生形成強烈持久的學習動機。

  ***3***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學習策略的輔導,包括閱讀、記憶、思維、問題解決、自我監控等策略。

  ***5***特殊時段的學習心理調適。如競賽前夕、升學考試前夕。

  2、情緒、情感、情操教育。

  ***1***認識情緒的豐富多樣性與易變性。學會認識自己與他人的情緒。

  ***2***掌握控制、表達、發洩情緒的適當方式與合理途徑。

  ***3***學會保持積極心境的方法。

  3、堅強意志與承受挫折的教育。

  ***1***培養堅持不懈、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

  ***2***培養學生形成處事果斷的良好習慣。

  ***3***培養學生良好的自我控制力。

  ***4***引導學生正確應對挫折與困難。

  4、自我意識、人際交往及性教育。

  ***1***學會正確認識自己,悅納自己,尊重自己、相信自己。

  ***2***學會正常人際交往,與同學、老師、家長良好關係。

  ***3***正確認識性別差異,接受發育過程中的身體變化,正確認同性別角色,同異性同學保持正確的交往心態。

  5、人格養成教育。

  ***1***引導學生樹立發展健全人格的願望與動機。

  ***2***注重學生的自我人格養成教育。

  ***3***對有人格障礙的學生進行重點輔導。

  四、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1***心理課輔導。每個月的最後一週班主任教師利用班會課根據本班具體情況開展心理活動課。

  ***2***心理諮詢室。逐步開放“心靈家園”,接受以學生個體或小組為物件的諮詢。逐步做到心理諮詢室有專任教師負責,固定的開放時間,固定的場所。

  ***3***辦好“心靈信箱”,以便個別學生羞於啟齒,可以利用寫信的方式和學校的心理老師進行溝通、預約諮詢,一般的問題由心理老師轉交班主任回覆,特殊的由心理輔導老師進行個別諮詢。

  ***4***以“點”帶“面”,利用學校宣傳陣地。

  “各班板報、紅領巾廣播站”是我校學生熟悉的宣傳陣地,本學期將充分利用現有的陣地宣傳心理知識,在紅領巾廣播站、多媒體教室進行講座,對個別案例進行解析,對一些常識性的問題進行解答,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隨時保持正常的心態。

  ***5***指導家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僅僅由學校實施是不夠的,在更重要的意義上講,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為家庭才是學生的來源與歸屬,小學生心理健康最後要歸結於此。因此,學校、家長應該合力重視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們利用家長會等多種途徑,堅持不懈地向家長提出各種建議,指導家長開展小學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6***指導小學生進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指導小學生學習簡單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A、學會放鬆。要使小學生知道緊張是正常的心理反應,是可以通過想象、轉移注意力、調整呼吸、體育活動、聽音樂、唱歌、閱讀、睡覺等方法調節放鬆的。B、與人談心。要使小學生知道有問題要學會求助,在學校可以找老師、心理輔導老師談心;在家裡可以找長輩、親友談心;在社會上也可以有談心的物件,如心理諮詢電話等等。無論何事何時都可以與人談話,學會與人談心一輩子受益。C、學習寫日記或週記。小學生要學習用筆與自己談心,把心靈的軌跡用文字描繪下來,這對心理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和家長要尊重孩子的隱私,公開日記要得到本人的允許。小學生也不用過分擔心自己的內心祕密被他人知道,要學會坦然地對人與對己。

  本著“成長比成績重要,成人比成才重要”的理念,我們全體教育工作者全心投入,重視小學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一切資源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全體學生的健康發展,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是我們為之努力的目標。

  五、每月具體工作安排如下:

  3月:

  1、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明確本學期工作思路。

  2、開放心靈家園,心理老師開始正常值班。

  3、開放“心靈信箱”。

  3、利用“紅領巾廣播站”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專題講座。

  4月:

  1、組織班主任學習有關心理輔導的知識、方法等。

  2、建立學生心理檔案。

  3、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講座——開啟心靈的快樂頻道,對學生進行常規心理健康測查。

  5月:

  1、利用家長會向學生家長宣傳心理健康知識。

  2、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專題講座。

  6月:

  2、心理健康教育學期工作總結。

  3、心理健康教育檔案資料彙總整理。

  篇二

  一、指導思想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定》和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根據小學教育的特點和小學生心理髮展的規律,通過各種途徑繼續認真開展小型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和指導,幫助學生獲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識,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二、教學目標

  總目標:培養和造就具有良好的文明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勞動習慣和衛生習慣,具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自立自強的生存、生活能力,有強烈的愛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會做人,會求知,會創新,能從容迎接未來挑戰的高素質的人才。

  具體目標:

  1、能夠經常對自己進行“警句長鳴”――一定要做到“守信”與“守時”,消除嫉妒心,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充滿信心,能夠正確對待自己的學習成績,勤于思考,不甘落後,走上成功之路。

  2、使學生明白什麼是真正的友誼,男女同學間怎樣進行交往好,如何同老師、同學保持密切的感情聯絡,有集體榮譽感,並掌握一定的社會行為規範,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3、使學生知道遇到困難和挫折應怎麼辦,自覺地控制和改變不良行為習慣,鍛鍊自己堅忍不拔的毅力,培養個人靈活應對的品格,初步學會休閒,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4、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學會調適。幫助學生學會正確對待自己、接納自己,化解衝突情緒,保持個人心理的內部和諧。矯治學生的問題行為,養成正確的適應學校與社會的行為,消除人際交往障礙,提高人際交往的質量。

  5、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認清自己的潛力與特長,確立有價值的生活目標,發揮主動性、創造性,追求高質量、高效率的生活。

  三、教學內容:

  1、立下堅強志―――堅強意志與耐受挫折的教育。

  ***1***培養堅持不懈、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

  ***2***培養學生形成處事果斷的良好習慣。

  ***3***培養學生良好的自我控制力。

  ***4***引導學生正確應對挫折與困難。

  2、澆灌友誼花―――自我意識、人際交往教育。

  ***1***學會正確認識自己,悅納自己,尊重自己、相信自己。

  ***2***學會正常人際交往,與同學、老師、家長良好關係。

  ***3***正確認識性別差異,接受發育過程中的身體變化,正確認同性別角色,同異性同學保持正確的交往心態。

  3、迎接新挑戰―――人格養成教育。

  ***1***引導學生樹立發展健全人格的願望與動機。

  ***2***注重學生的自我人格養成教育。

  ***3***對有人格障礙的學生進行重點輔導。

  四、教學措施:

  1.堅持以人為本,根據學生心理、勝利的特點及發展規律,運用心理健康的理論和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培育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保證心理健康的實踐性和實效性,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別差異,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理解學生。

  3.提高全體學生的訓練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力,培養學生樂觀的、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

  4.對少數有心裡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科學的、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使他們儘快擺脫障礙,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篇三

  一、指導思想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要求我們培養的人才必須具備優良的心理品質和完善的人格。自信是一個人成才素質中的重要因素,是人格的核心部分。在提倡“以人為本”的今天,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如何去關愛學生,讓自信紮根於學生的心靈,尤其顯得十分的重要。

  二、活動目標

  1、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認識自己,提高對學習環境和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

  2、 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樂觀自信,友善待人,誠實守信,開拓創新,追求向上,不畏艱難的健全人格。

  3、 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善於控制調節自己,排除心理困擾和行為偏差,樹立人生理想,並具備個人發展能力。

  三、實施步驟

  1、提高小學生對校園生活的適應能力***特別是一、二年級***,培養他們開朗、合群、樂學、自助的獨立人格。

  2、培養學生善於與老師,同學交往的能力,不斷正確認識自我,悅納自我,增強自我調控、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3、幫助學生克服孤獨、依賴、由學習和環境的不適所帶來的困惑和交往障礙。對這部分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使他們儘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發展自我的能力。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1、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中,在學科教學各項教育活動、班級工作中,都應該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2、在三至六年級中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同時舉辦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講座,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和方法,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3、開展心理諮詢和心理輔導,通過學校的各種途徑***心理諮詢室定時開放、悄悄話信箱、綠色熱線***,對個別存在心理問題或出現心理障礙的學生要進行認真、耐心、科學的心理輔導,幫助學生解除心理障礙,事後建立好心理檔案。

  4、建立學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溝通渠道,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引導和幫助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以良好的行為、正確的方式去影響和教育子女。

  五、 對心理輔導教師素質與能力的要求:

  1、要有開朗、熱情、善解人意富有愛心的健康人格。

  2、要掌握輔導心理學的專業理論和操作技能,如關注、傾聽的溝通技術,同感、尊重、真誠等反應技術,情緒調節、行為矯正等。

  3、要以學生為主體,切忌“老師說,學生聽”的知識傳授式的課堂模式,要與學生一同參與輔導活動,建立和諧的氣氛,給予讚許、同感、親切、鼓勵的態度。讓他們把真實的感受、想法表達出來。進而給予點撥、啟發和引導。

  4、 尊重學生的個人意願和隱私,謹慎從事、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