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怎樣治療耳聾

  耳鳴是指病人自覺耳內鳴響,如聞蟬聲,或如潮聲。耳聾,是指聽力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障礙。下面由小編為大家介紹艾灸治療耳聾,希望能幫到你。

  耳鳴可伴有耳聾,耳聾亦可由耳鳴發展而來。二者臨床表現和伴發症狀雖有不同,但在病因病機上卻有許多相似之處,均與腎有密切的關係。

  中醫認為,腎開竅於耳,心亦寄竅於耳。心主血脈,心氣不足,則氣血執行受阻,氣滯則血行遲緩,耳脈經氣失充;或氣血淤滯,耳脈閉塞,經氣無以充養耳竅所致;或因肝膽風火上逆,以致少陽經氣閉阻;或因震傷;或因腎精虧虛,髓海不足;或由其他疾病所引起。

  耳疾病有什麼引起

  肝火上升,濁阻清竅

  突然雙耳暴然失聰,聽不到任何聲音,耳竅內轟鳴作響,生氣則症狀加重,耳脹痛,同時伴有頭痛頭昏,口苦咽乾,煩躁不寧,舌紅苔黃,脈弦數。

  腎陰不足,虛火上炎

  聽力逐漸減退,耳聾漸至,耳鳴夜間尤甚,同時伴有失眠多夢,頭暈目眩,腰膝痠軟,小便增多,納谷不香,舌紅或淡,少苔,脈細數。

  風邪外襲,衛氣不固

  開始多有感冒症狀,繼之出現猝然耳鳴,耳聾,耳悶脹。伴頭痛、惡風、發熱、口乾;舌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

  痰火鬱結,濁陰閉竅

  耳鳴如蟬,閉塞如聾。伴頭目眩暈、胸悶痰多;舌紅,苔黃膩,脈弦滑。

  脾胃虛弱,髓海失養

  耳鳴、耳聾時輕時重,遇勞加重,休息則減。伴神疲乏力、食少腹脹、大便稀溏;舌紅,苔薄白或微膩,脈細弱。

  治療原則

  清肝瀉火,降濁開竅。

  滋陰補腎,降火通竅。

  祛風除邪,調和營衛。

  解鬱化痰,清濁開竅。

  補中益氣,強脾健胃。

  艾灸取穴

  主穴:阿是穴,聽會,耳門,聽宮,翳風。

  阿是穴***患側外耳道***

  阿是穴是利於直達病所,迅速取效。

  聽會***位於耳屏切跡的前方,耳珠前下方,下頜骨髁狀突的後緣,張口有凹陷處***

  聽會為足少陽膽經腧穴,其經絡穿過耳,並可清瀉肝膽之邪火,故為治療耳聾之要穴。

  耳門***在面部,當耳屏上切跡的前方,下頜骨髁突後緣,張口有凹陷處***

  聽宮***位於面部,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的後方,張口時呈凹陷處***

  翳風***位於頸部,耳垂後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

  配穴:肝膽火盛型加丘墟;腎精虧虛型加腎俞、關元;風邪外襲型加外關;痰火鬱結型加豐隆;脾胃虛弱型加脾俞、足三裡。

  丘墟***位於足外踝的前下方,當趾長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

  腎俞***在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

  關元***位於臍下三寸處***

  外關***前臂背側,手脖子橫皺紋三指寬處***

  豐隆***位於人體的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八寸,條口穴外,距脛骨前緣二橫指***中指******

  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足三裡***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阿是穴可用採用吹灸,其他穴位可以採用艾炷灸或者艾條溫和灸。

  每穴5-9壯或20-3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另外,需要注意:

  注意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遠離噪音汙染。

  生活要有規律,起居要有序。

  經常做自我按摩,如預防耳聾的“震天鼓”等。

  調整心態,維護好心理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