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兒童睡前故事

  以其優美的語言、典型的人物形象塑造,生動的故事情節,深深的吸引著幼兒,睡前聽故事是很多寶寶的習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有個臨江人,打獵時意外地捉到一隻小鹿,便抱回去餵養。一進大門,家裡的幾隻狗就一擁而上,搖頭擺尾,流著涎水,恨不得把這隻小鹿當即吃掉。

  小鹿嚇得緊緊把頭紮在主人懷裡,渾身不住地抖動。主人見勢不妙,趕緊把狗轟跑了。但這一來,卻引起主人的警惕。心想:如不想法讓它們彼此混熟、和睦相處,這小鹿非讓狗群吃掉不可!

  從此以後,他每天抱著小鹿去和狗親近,暗示群狗:小鹿是主人的愛物,只可保護,不可妄生歹念。後來,逐漸放下鹿,眼瞅著讓它和群狗嬉戲。

  開始,彼此還有些不大自然,沒幾天,就習慣了。又是相撲,又是追逐,小鹿玩得很是開心。這樣過了好多天,群狗一直小心謹慎地陪著小鹿玩耍,從沒敢欺侮它。

  小鹿個子漸漸大了,它已經忘記自己是鹿,認為狗是自己的好朋友。於是它更加放肆地和狗打逗,甚至用後腿瑞狗的下巴、伸出舌頭舔狗的鼻子……

  狗聞到鹿肉的香氣,饞得舔嘴抹舌,很想嚐嚐鮮,因畏懼主人,只好把口水嚥到肚裡。

  小鹿有恃無恐,膽子越來越壯。一天,它一撒歡兒,竄到街上去了。見道旁有一群狗在搶骨頭,便連蹦帶跳地跑過去湊熱鬧,還故意撞了一條狗的後屁股。群狗一見,又惱又喜。心說:“看這呆頭呆腦的***,想是要作死了!”於是群狗蜂擁而上,連撕帶咬把個小鹿給吃了。

  可憐糊塗的小鹿,直到斷氣,也不知自己怎麼會落到這個下場!

  篇二

  工之僑得到一塊上好的桐木,用它做了一張琴,彈了彈,金聲玉振,別提多好聽了。他非常高興,認為天下再沒有比這更好的琴了。

  一天,他拿去獻給主管禮樂的官府,述說這張琴音質如何好。官府召集全國著名的琴師來鑑定。琴師們並不彈撥,只看外表便說這張琴年頭淺,不值錢。官府便把琴還給工之僑。

  回家的路上,工之僑心裡好不是滋味:琴是彈的,而不是擺著看的,不從琴的質地上判別,而單從年頭深淺來評定優劣,這豈不是捨本逐末?回到家裡,他便找漆工商量,請漆工在琴上偽造出斷紋來;又請雕工在琴上刻上古代文字;然後把它裝在匣子裡,埋在土中。

  一年之後,工之僑把琴挖出來,見上面沾了一層土,甚至琴尾都有些朽欄了。他不加修飾,原封不動地抱到市場去賣。有個貴人看到這張琴,象發現了什麼寶物一樣,立刻出100金買了去。貴人用黃絞把琴包裹裹起來,拿去獻給朝廷。朝廷賜給樂官和國中一流琴師傳觀。大家用黃絞包皮託著。嘖嘖稱讚:

  “我活了六七十年,過眼的琴少說也有幾千張了,但從沒見過這樣古色古香的琴,真是稀世之珍呢!”樂官搖頭晃腦地說。

  “看這漆紋,瞧這款式,少說也有幾百年了!”一個琴師將著鬍鬚說。

  “不止,不止,”另一個琴師說:“說不定是當年春秋時,伯牙使的那張琴呢!”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越說越離奇。

  樂官和琴師的評價,很快傳到工之僑的耳朵裡。他長嘆一聲說:“可悲啊,這個世道!難道只是琴這樣嗎?其它的事情,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篇三

  野獸各有所怕。據說鹿怕山狸,山狸怕虎,虎怕大熊。

  楚國南方有個獵人,獵技本來很平常,只能獵取比較溫馴的小獸。可他有一手絕活——能用竹管削成哨子,模仿各種野獸的叫聲,聽起來簡直和真的一樣。

  有一次,他帶著弓箭上山,選好地形之後,便吹起竹哨來。他先 “喲喲”地模仿鹿叫,想把野鹿引來,伺機射取。不成想,附近正有一隻凶猛的山狸,聽到鹿鳴,便 “唆”一聲從岩石後竄出。這可把獵人嚇壞了,趕忙模仿虎叫。山狸聽到虎嘯,渾身一激冷,掉頭就跑了。誰知,山狸雖跑了,卻招來了真正的老虎。獵人一見大蟲,腿肚子都朝前了,手裡的弓也嚇掉了,慌忙吹出大熊的咆哮,果然老虎竄回去了。獵人餘悸未消,剛要低頭拾弓,不料想,一隻大黑熊卻朝著咆哮聲蹄珊走來……

  獵人再也不會吹別的了,只見他雙眼緊閉,篩糠一般地癱軟在地上。大黑熊象半截鐵塔一樣猛撲過來,吭味咔嚓就把他吃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