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兒童風景畫

  愛因斯坦說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那麼我們在兒童繪畫教學中就應激發兒童的繪畫興趣。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歡迎欣賞學習。

  圖片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圖片5

  與清晨、正午、夜晚相比,我更喜歡迷人的黃昏,黃昏中的銀杏也同樣醉人。

  清晨的銀杏經過露水的沖洗顯得生機勃勃,但少了幾分朦朧;晌午的銀杏頭頂烈日,不免有些枯燥;夜晚的銀杏,只見其輪廓,不見其樹幹的細紋和樹葉的形狀,總覺著缺少一種說不出的韻味。而黃昏的銀杏,因為有了夕陽的映襯、烘托,所以既顯得富有生機,又不缺朦朧與韻味。

  走進群藝館古色古香的大門,吸引我的不是別具一格的大成殿,也不是兩旁的古玩字畫,而是庭院當中四棵形態各異的銀杏。

  最年長的那棵,默默地依在群藝館的右牆角。它樹幹歪斜,雖沒有松樹那樣挺拔,但枝幹也沒有梧桐樹那樣坑坑窪窪。仰起頭,只能看到銀杏樹的一半,這時,我驚訝地發現樹上有一塊明顯的傷疤!是自然形成?還是人為毀損?我不得而知。因為樹太高,我得後退幾步才行,直到離銀杏大約十米時,我才望見了銀杏樹的全身。迄今為止,我還從未見過如此壯觀的銀杏,枝幹粗壯,枝繁葉茂。其樹葉之多,好似一朵朵祥雲降落在樹梢;其樹幹之高,猶如一根擎天柱頂天立地!

  在這棵老銀杏的身旁圍著三棵朝氣蓬勃的成年銀杏,它們像老銀杏一樣,默默無語地佇立在那裡。風來,不會發出太多的埋怨;雨來,不會有太多的樹葉被打落。四株銀杏樹相依為命,堅強地渡過了無數個春夏秋冬。

  起身正要離開,忽然一屢霞光射了進來,緊接著又有幾束綠色的燈光分別照在這四棵銀杏上。妙哉,紅、黃、綠在黃昏中完美結合!妙哉,素來內向的銀杏也在黃昏中展現它那讓人心馳神往的舞姿!我不禁把杜甫的詩句篡改為:“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見”。

  銀杏樹幹挺拔,葉形美麗奇特,由於其葉子邊緣分而為二,葉柄又合二為一形狀,被視為調和的象徵,寓意著“陰和陽”,“一和二”,“生和死”等萬事萬物統一和諧的特質。銀杏除自然變化及外力破壞外,極少見其自然死亡,因此北宋金鑾殿中皇帝的座椅,元朝大臣上朝手執的朝芴等都是銀杏木製作的,寓意千秋不衰。唐代大詩人王維贊之為“文杏載為樑,香茅結為宇”,宋代詩人蘇東坡喻之為“一樹擎天”。據書上記載,數億年前,歷經地殼變動,火山爆發,冰川侵蝕,同代的恐龍已成化石,而她卻火燒不死,雷擊不亡,其堅忍不拔、不畏艱險的精神不正是中華的“民族之魂”嗎?她象徵著中華民族古老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前赴後繼的民族精神。

 

  我愛銀杏,我愛黃昏的銀杏,我更愛銀杏堅強不屈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