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筆畫花鳥圖

  當代中國工筆花鳥畫在多元文化的影響下,不得不面對轉型和重構的局面,這也對當代工筆花鳥畫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戰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歡迎欣賞學習。

  欣賞

  

  

  

  

  

  民國至解放以後這段時間,北方有以齊白石為首的郭味蕖、王雪濤和李苦禪等一批畫家,江南有以潘天壽為首的朱屹瞻、唐雲等一批畫家,他們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都作出了各自的貢獻。其中影響最大的當屬齊、潘二人。齊筆墨簡賅的大筆寫意花卉與工整細緻的草蟲結合一體,具有強烈的節奏對比,並吸取民間藝術的穠麗色彩,既有文人畫高雅氣質,又富鮮明的民間畫意味,生活氣息濃厚。潘天壽以骨法用筆為主,多作線條勾勒,揉合青藤、白陽、八大、八怪諸家之長,構圖雄奇,氣勢奪人,在致力於花鳥與山水的結合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與此同時,北方的郭味蕖對於花鳥畫的時代感,及如何符合現代審美意識上,作了積極的探索,對畫界具有一定影響和啟發。

  工筆花鳥畫是中國畫中的一支奇葩,在世界花壇上具有自己的獨特風格。作為花鳥畫的表現題材非常廣泛,它是以大自然的花和鳥為主要題材。花草、鳥獸、魚蟲、蔬果等以及與之生長環境相關的一切自然環境都屬於花鳥畫的表現範疇。不論在畫面內容與繪畫形式上都有自己鮮明特色,即造型嚴禁,重視物件的自然生長規律。

 

  表現技法上首先骨法用筆,白描勾線時要求所畫物件準確,符合物理,物性。張彥遠說:“象物必在於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於立意而歸乎用筆。”對同一條線的感覺,再這以前和以後就大不相同,就如懂得了書法在來畫或在來欣賞國畫一樣,就是書畫同源。可見用筆是花鳥畫最重要的了。第二色彩講究,染色時注重花鳥自身的固有色。製作工整細膩等。南齊時期一位偉大的繪畫理論家謝赫提出的“六法”至今還是公認的評論中國畫的標準,為中國畫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其六法是:一氣韻生動;二骨法用筆;三應物象形;四隨類賦彩;五經營位置;六傳移摹寫。當然我國曆代花鳥畫家也創造出許多傑出的花鳥畫作品和多樣的表現手法。“折枝”花鳥畫就是古代藝術家創造的一種獨特藝術形式。這獨特的藝術形式是把大自然中那最美麗,最誘人,最要長久觀賞的一枝,從大自然的懷抱中抽離出來,給予特殊的審美關照,充份的精神投射,聚焦式的描繪,這種藝術樣式具有簡潔之美,空靈之美,典型之美。寄託了古人的情思和美景長駐的祝願在我國花鳥史上,除“折枝”形式外,還有表現自然一隅形式的花鳥畫,通過自然一隅生態的精微描寫展示花鳥的蓬勃生意寄寓文人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