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奶和牛奶的區別

  酸奶和牛奶都是我們常喝一種奶製品,營養價值高,它們之間有著怎樣的區別呢?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酸奶由純牛奶發酵而成,除保留了鮮牛奶的全部營養成分外,在發酵過程中乳酸菌還可產生人體營養所必須的多種維生素,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等。 酸奶還是鈣的良好來源。雖然說酸奶的營養成分取決於原料奶的來源和成分,但是一般說,酸奶比原料奶的成分都有所提高,一方面因為原料質量的要求高,另一方面因為有些酸奶製作中加入少量奶粉。所以一般來講,飲用一杯15O克的酸奶,可以滿足10歲以下兒童所需的一天鈣量的1/3,成人鈣量的1/5。 麵粉經發酵製成饅頭就容易消化吸收,

  牛奶發酵製成酸奶也有同樣效果,發酵過程使奶中糖、蛋白質有2O%左右被分解成為小的分子,如半乳糖和乳酸,小的肽鏈和氨基酸等。 奶中脂肪含量一般是3%~5%,經發酵後,乳中的脂肪酸可比原料奶增加2倍。這些變化使酸奶更易消化和吸收,各種營養物質的利用率也提高。特別是對乳糖消化不良的人群,吃酸奶也不會發生腹脹、氣多或腹瀉現象。 鮮奶中鈣含量豐富,經發酵後,鈣等礦物質都不發生變化,但發酵後產生的乳酸,可有效地提高鈣、磷在人體中的利用率,所以酸奶中的鈣磷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酸奶的保健作用

  酸奶除了營養豐富外,還含有乳酸菌,所以具有保健作用。這些作用是:

  1.維護腸道菌群生態平衡,形成生物屏障,抑制有害菌對腸道的入侵。

  2.通過產生大量的短鏈脂肪酸促進腸道蠕動及菌體大量生長改變滲透壓而防止便祕。

  3.酸奶含有多種酶,促進消化吸收。

  4.通過抑制腐生菌在腸道的生長,抑制了腐敗所產生的毒素,使肝臟和大腦免受這些毒素的危害,防止衰老。

  5.通過抑制腐生菌和某些菌在腸道的生長。從而也抑制了這些菌所產生的致癌因子,達到防癌的目的。

  6.提高人體免疫功能,乳酸菌可以產生一些增強免疫功能的物質,可以提高人體免疫,防止疾病。

  喝牛奶的注意事項

  1.煮牛奶不宜加糖

  煮牛奶時加糖是不少人的習慣做法。有人認為,在煮牛奶時就把糖加進去能使糖儘快溶化,但營養學家認為,這是―種不科學的做法。因為,牛奶中含有賴氨酸,白糖中含有果糖,這兩種物質在高溫下會形成果糖基賴氨酸,這種物質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還破壞了牛奶中蛋白質的營養價值,更主要的是對人的健康還有一定的損害。所以,營養學家提醒,煮牛奶時不要放糖,即使想喝加糖的牛奶,也要在牛奶稍涼後再加糖,而加糖也不宜過量。

  2.飲牛奶不宜飲酒

  有的人在飯桌上一邊飲酒一邊喝著牛奶,這是一種不好的做法。因為,奶味甘性微寒,能補虛潤腸清熱解毒;白酒甘辛大熱,能散冷氣,通血脈。兩者性味功能皆相反,所以,中醫主張兩者不能同食。從現代營養學觀點分析,乙醇有抑制脂肪氧化分解和促進脂肪合成的作用,它可使脂肪在肝臟中蓄積,從而誘發脂肪肝的形成。而奶類多含脂肪,若與乙醇合飲,更促使脂肪向肝中聚集。另外,白酒中除乙醇外,還含有一些有害成分,如甲醇、醛類、鉛***由蒸餾汙染***等,其中醛類是有毒物質,奶類蛋白質含量很高,如果酒類和奶類合飲,不僅降低奶類的營養價值,而且有害健康。

  3. 不宜用牛奶衝雞蛋

  有人喜歡用煮沸後的牛奶衝雞蛋吃,認為可以“補上加補”。但營養學家認為,這種吃法是不科學的。由於牛奶的溫度不夠高,雞蛋不一定能熟透,而雞蛋可能帶有致病的沙門菌,這種細菌的殺滅需要一定的溫度,僅僅憑藉牛奶的溫度,細菌是不能全部殺滅的,食後有可能引起疾病。

  4. 牛奶不宜與中藥同服

  服中藥時不宜飲用牛奶。因牛奶富含鈣、磷、鐵等無機鹽物質及大量的優質蛋白質、氨基酸、脂肪和多種維生素。而許多中藥的有效成分有糖、多糖及其衍生物,或是異體蛋白質、多肽合成氨基酸以及人蔘皁甙、甘草甜素與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還有名目繁多的有機物質,它們均可與牛奶中的鈣、鐵、磷等物質產生化學反應,生成難溶而性質穩定的化合物,使牛奶和藥物的有效成分遭到破壞。同時,中藥裡的生物鹼也可與牛奶中的氨基酸發生反應,使其失去應有的效用,甚至產生不良的刺激或過敏反應。所以,飲用牛奶和喝中藥應相隔1小時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