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畫畫作品漂亮圖片

  兒童畫是人類對整個世界的初體驗,它代表了人性的本質狀態與存在的理想境界,具有獨特性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欣賞

  1

  2

  3

  4

  5

  兒童畫教學的美學實踐

  一、幫助兒童豐富美的感知

  兒童畫是兒童“眼睛觀察、大腦思考、內心感動”後,在手、眼、腦的協同作用下,畫出的具有兒童思維特徵的對自然或社會的淺意識的視覺符號。在這個過程中,兒童式的觀察、兒童式的思考是最關鍵的因素,因為兒童***尤其是低年級兒童***還沒建立起完善的思維體系,還不能通過推理、想象來勾勒他們心中的世界,於是他們基本上以“形象思維”“線型思維”作為表達的主要手段。因此,在教學兒童畫時,就應幫助兒童豐富感知的表象體系,幫助建立立體的的形體意識,如帶領孩子去觀察鮮嫩的花草,和他們一起在花園嬉戲,和他們一起仰望滿天飛舞的蝴蝶……讓他們在具體可感的世界裡建立美的表象體系,繼而帶領他們走進美的世界。

  在《分蛋糕》的繪畫教學中,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在回憶分蛋糕、吃蛋糕的過程中,體驗快樂,豐富美的內涵,從而創作美。這一課教學的關鍵,不是創作,而是幫助學生體驗美、豐富美的認知體系,因為一年級學生的思維還不夠完善,還不能將看到的、想到的與“美”建立直接的聯絡。為此,我是這樣設計《分蛋糕》的:上課伊始,我首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了一個兒童過生日分蛋糕的場景,並配以“生日快樂”的歌曲,由此建立“蛋糕”的快樂美;隨後,我與學生們一道,看蛋糕,通過多媒體將圓形的、心形的、三角形的、菱形、寶塔形的蛋糕給呈現出來,讓學生大飽眼福,由此建立“蛋糕”的形態美;然後再讓學生“說”蛋糕,說形式、說顏色、說感覺、說分法,由此幫助學生形成對“蛋糕”美的表達形式……

  這樣,學生在看、在想、在說、在分的過程中,進入分蛋糕的情景裡,於是他們情不自禁地拿起手中的筆去描繪看到的、想到的蛋糕,去勾勒蛋糕所呈現的美的世界。

  二、幫助兒童完善美的能力

  赫伯特・裡德曾說:“從新石器時代到今天都存在著一個事實,那就是兒童們一直在畫畫。”是呀,兒童有一種天然的本能――畫畫,畫小魚、畫蝦米、畫他們所看到的一切。然而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畫畫需要一定的技法,需要必要的構圖能力,需要對錶達的意象進行整體統一的佈局意識,至於“亂筆塗鴉”則是畫畫的初始階段,是對畫畫最原始的衝動,如果我們不能引導學生衝破這個初始階段的作畫意識,就會使學生徘徊在這個初始階段而失去信心。因此作為美術教師,應制訂合理、有效的教學計劃,讓學生掌握正確的作畫知識和基本的繪畫方法,進而逐步提升表現美的能力。

  《群雞捕食》這個兒童畫教學的主題就是讓學生學會如何進行雞群的佈局,如何合理地運用線條的組合。在教學時,我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一個群雞捕食的畫面,繼而捕捉一個有代表性的“瞬間”,以此畫面讓學生揣摩各只雞的“站位”;接著選取有兩隻具有共性的大雞與小雞,讓學生觀察大雞與小雞在形體上、神態上的差異,琢磨它們層次的比例;最後,通過小雞的簡筆構圖法,幫助學生初步掌握雞類的畫法。通過這個有步驟、有層次的教學,學生就會在作畫的過程中漸漸形成表現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