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筆人物畫教程

  鋼筆畫源於西方,是西洋繪畫的一個繪畫門類,它的歷史淵源久遠,歷代畫家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創造和積累了豐富的技法和經驗, 留下大量具有藝術價值的珍品。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一起來看看吧!

  

  1.起稿。準確的鉛筆稿是畫好鋼筆肖像的必須。有關形體、結構、透視、空間關係等都要在底稿階段就做到心中有數。該精確細緻的地方***如五官、神態等***必須極盡嚴謹完整和準確,可以省略的地方***如大片的衣服灰面和沒有細節的部位等***甚至只作大概的勾勒即可。

  2.碳素墨水著紙後,不管你用筆如何輕重,筆跡都不太容易完全清除,尤其是在肖像的五官及變化細微的部位,一旦出錯就非常麻煩,甚至很有可能前面的工作全白做了。所以,從這時開始,必須要全神貫注,聚精會神。一般來說,鋼筆畫肖像都從眼眉開始落筆。但也非定律,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甚至個人習慣,隨便從何處開始刻畫,都是一樣的。還有一個小的原則,鋼筆畫在表現任何物件時的步驟,都和油畫類似,即從暗部或從深色調的部位開始。

  3.把肖像的幾個關鍵節點***如眼角、鼻樑、鼻翼、嘴角、脣線、下顎、顴骨突起線等***,按刻畫的程序,適時地以“掐”的筆法,用很短的線條把其關係確定下來。這時要注意的是,時刻保證的用筆和排線的“畫味”。就是筆不要塗、線不用拖,避免落筆猶豫不決的感覺,始終保持爽朗、利索。這能保證畫面乾淨、通透,否則,畫面在覆蓋若干層次的排線以後,灰面就會發悶。

  4.繼續深入刻畫並和調整同步進行。一遍一遍地疊加排線,要始終讓暗部在“施予筆墨”上領先一步,而讓最亮的部位留出餘地。

  5.繼續深入調整。這時候要強調刻畫凸顯肖像個性、表情等部位,有的地方只需要“掐”一下即可,有些地方則須施予細短的排線予以強調。除了高光的部位,亮部的淺灰色調,可以在與暗部的深灰色調的不斷比對下,逐漸地用細短的或斷斷續續的甚至若有若無的排線來表現。依然留出高光。

  6.也可能有些肖像根本沒有高光,但是其變化、漸進、轉折的灰調子,依然清晰地展現了形象的周全完整。所以,所謂素描的幾大調子,只是通常的理論概念而已,人的肉眼能夠區分的灰度就可以達到九個層次。因此,在具體的繪畫實踐中,還需要“自我消化”地去理解和靈活掌握。

  7.假如亮部在繪製過程中不小心畫“過”了,可以用軟質橡皮輕輕地擦拭,把它“提”亮一下。“提”的好處是,可以減弱灰調,使其略微增加明度;壞處是,可能會把本來就很淡的細細的排線更加模糊化,導致減弱鋼筆畫的“畫”味。圖例七、小孩的面板稚嫩,在用線時要有輕柔、舒緩、細膩的感覺,筆尖要保持乾淨,每次沾過墨水後都要用面巾紙擦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