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成就成功的名人事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一個人的某方面興趣與他的志向結合起來時,那麼,離成功就已經不遠了。以下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篇1

  1964年,隨著一聲哇哇啼哭,他出生在希臘風光旖旎的克里特島。小小年紀的他,總喜歡拎個竹籃,在離家不遠的海灘撿貝殼玩耍。

  一次,幾位女遊客沐浴著夏日陽光,眺望著遠方美景,一時又齊聲哈哈大笑。好奇心促使他走上前去,想搞明白她們在說啥。

  “小傢伙,能送幾隻貝殼嗎?”雖然一個字也沒聽懂,但他思忖了一會兒,樂呵呵地遞上兩枚漂亮的貝殼。遊客們向他豎起了大拇指,給了一美元作為酬金。他手舞足蹈,因為從內心理解了晦澀的外文。自此,去海灘成了他每天的期待,慢慢地,他也能聽懂一些複雜的外國話。

  這天,他隨手從家裡拿了本書,如約去了海灘。他完全沉浸在書裡,一呆就是一整天。他回到家時,母親心急如焚,厲聲呵斥:“上哪兒了?”“在海灘看德語教科書。”將信將疑的母親決定考考他。讓母親又驚又喜的是,他嘴裡竟迸出了幾句拗口的德語。他還信誓旦旦地說:“從明天起,我要天天去跟遊客學語言。”

  孰料,晚上,他躺在床上無法入睡,痛得嗷嗷大叫,因為整天的曝晒,讓面板嚴重受傷。母親耐心地給兒子擦藥,兒子卻一直喋喋不休,冒出一句:學語言這麼苦,明天不去海灘了。

  母親眉頭一皺,鄭重其事地說:“你不想去海灘,媽不反對……但如果你想學更多語言,去很多地方遊玩,就需堅持興趣。”

  他似懂非懂。但幸運的是,他似乎被母親描繪的未來吸引住了。第二天,天剛矇矇亮,他便起床,又來到那片熟悉的海灘……

  自此,他的興趣一發不可收拾。讀高中時,他已熟練掌握了英語、義大利語。慢慢地,他理解了學習語言的真諦:深入語言背後的文化,就能更快地掌握一門外語。

  他儼然一個修行者,全身心地沉浸在與語言相關的事情中。上世紀80年代,為了能更深刻地理解土耳其語,打破人們眼中的語言藩籬,他來到伊斯坦布林最大的清真寺參觀,在那裡傻傻地觀看祈禱儀式。看別人怎麼做,再笨手笨腳地模仿……兩個月後,他就能說上一口流利的土耳其語了。

  1994年,他被歐盟三大機構之一的歐洲議會聘為翻譯。接下來的幾年,大多數來歐洲議會演講的國家元首,都由他擔任翻譯。他就是歐洲議會裡名副其實的明星翻譯家伊科諾姆。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他是歐盟唯一可以準確翻譯重要中文檔案的翻譯家。

  他成了傳奇人物,總被記者追問:“是什麼祕訣,讓您精通42種語言?”

  他總會提及兒時撿貝殼的往事,然後微笑著說:“我始終堅持語言興趣,也就一路走到了今天。”是的,在生活的道路上,你能取得多大成就、理想能走多遠,往往取決於你興趣的長度。

  篇2

  比爾·蓋茨是微軟公司主席和首席軟體架構師。微軟公司在個人計算和商業計算軟體、服務和網際網路技術方面都是全球範圍內的領導者。在2008年6月截止的上個財年,微軟公司的收入達620億美元,在78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全球的員工總數超過91000人。

  蓋茨出生於1955年10月28日,和兩個姐姐一塊在西雅圖長大。他們的父親,william h. gateii,是西雅圖的律師。蓋茨已故的母親,margates,是學校教師,華盛頓大學的董事以及unitedwainternational的主席。

  蓋茨曾就讀於在西雅圖的公立小學和私立的湖濱中學。在那裡,他發現了他在軟體方面的興趣並且在13歲時開始了計算機程式設計。

  1973年,蓋茨考進了哈佛大學。在和現在微軟的執行長史蒂夫·鮑爾默結成了好朋友。在哈佛的時候,蓋茨為第一臺微型計算機–mitaltair開發了basic程式語言的一個版本。

  在大學三年級的時候,蓋茨離開了哈佛並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與孩提時代的好友paulallen在1975年建立的微軟公司中。在計算機將成為每個家庭、每個辦公室中最重要的工具這樣信念的引導下,他們開始為個人計算機開發軟體。蓋茨的遠見卓識以及他對個人計算機的先見之明成為微軟和軟體產業成功的關鍵。在蓋茨的領導下,微軟持續地發展改進軟體技術,使軟體更加易用,更省錢和更富於樂趣。

  篇3

  她從哈佛大學經濟及數學系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後,進了諮詢顧問公司觀察者集團工作。兩年後,她工作起來已經得心應手,很受老闆賞識,也深受客戶歡迎,但她卻並不能從這份高薪工作中獲得快樂。

  緊張工作之餘,她常常回憶起少年時去朋友家玩的情景。那時,她十二三歲的樣子,去一位同學家,那位同學家的電視機里正播放著一檔教授做甜點的節目。麵點師表情誇張,語言風趣,一塊麵團在他的手中三揉兩搓,便如魔術師一般變出一個造型別致的糕點。她們看得興致盎然,不時地對著電視畫面驚呼。於是,她們從超市買來原料,依葫蘆畫瓢地操作起來。很顯然她們沒有面點師的嫻熟,但是她們卻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快樂。從此她對做麵點樂此不疲,一放學,便迅速溜回家,常常趕在父母下班之前,做上一塊麵點,有時也會別出心裁,搞些花樣,她從父母讚賞的眼神裡感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和支援。這件事一直到她去哈佛讀書才結束。

  在她工作的波士頓有一家著名的糕點烘焙店,每次去那個店,她都會點上一份糕點久久逗留。看到端上來的那一份份別緻的麵點,她都會情不自禁地“哦”一聲。她的行為引起了店裡做麵點的大廚的注意。他們有了第一次交談,她告訴他,她雖然在一家諮詢公司上班,但對做麵點特別感興趣,那曾是她最美妙的時間。那位年輕的麵點師饒有興趣地看著她談起麵點時眉飛色舞的神態,於是邀請她走進了操作間。

  進了操作間,她像魚兒到了水裡,鳥兒飛到了樹林,她熟悉做麵點的每一個程式每一個細節,在案板面前,她眼睛發亮,兩腮因為激動而變得更加紅潤。那位大廚成了她的下手,幫她遞這送那。不一會兒工夫,她的麵點做出來了。大廚驚呼著:“這不是麵點,這是藝術!這簡直就是藝術!”以後,她和這位大廚成了最好的朋友,一有空閒,她便來這裡體驗和大廚一起創作糕餅的快樂。

  她也萌生了開一家糕餅店的想法。於是她說服父母,獲得父母的理解後,她辭去了那份高薪工作,準備給自己一年的時間,嘗試專業烹飪這條路。她在波士頓南端的華盛頓街上找了一個合適的店面。

  工作非常辛苦,她得從凌晨四點一直工作到午夜,一週六天,但她卻幹得非常起勁。她做出的糕餅、甜點大受歡迎,店裡每天都人滿為患,尤其是她製作的“黏麵包”,幾乎一時成了店裡的招牌,許多客人趕早排隊來品嚐,如果遲到了就會深感遺憾。有一位客人從佛羅里達州飛到波士頓,一下飛機便直奔這家麵包店,吃了她做的黏麵包後,便力邀她去佛羅里達州開一家分店。

  她就是在美國有著“巧克力餅乾女孩”暱稱的華人張柔安。現在,她不但連開三家“麵粉烘培店”,還出版了《麵粉:波士頓麵粉烘焙店的壯觀食譜》一書,張柔安在她的書裡寫道:中國有句古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是人的熱情、興趣才是開啟狀元之門的金鑰匙。

 

的人還:

1.名人因興趣而成功事例6個

2.興趣成就成功的事例

3.名人因興趣而成功事例6個***2***

4.興趣使人成功的作文10篇

5.興趣使人成功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