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拍好人文片

  構圖的把握,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賞析下。

  一、透視和三等分構圖&對稱式構圖

  最簡單的就是利用透視和三等分構圖來進行拍攝,因為這樣可以顯得整張照片有穿透力!

  適當的後期處理也可以使照片層次更加豐富。

  有些場景適用對稱式的透視,就是把中心線也放在照片的中心線上。

  二、用光的把握---現場光&自然光

  儘量採用了最短的焦距,這樣做是為了讓照片能夠拍下更多的內容。

  關於拍攝人文題材,長焦,廣角其實都合適,長焦可以便於你在遠處抓拍從而不打攪拍攝物件;而廣焦,可以囊括一切你看到的東西,讓你盡情取捨。

  關於用光,要善用自然光,特別是陰天陽光不是特別的強烈,這也避免了照片主要部分區域性曝光過度或嚴重不足的情況。

  三、抓拍的四要素

  1. 抓拍前是否需溝通

  關於抓拍的時候,還有一點我覺得需要提一下,那就版權問題。

  在拍攝這張照片前詢問被攝物件可否願意被拍其實也是攝影人拍攝的一個關鍵點,是因為不是每個人都喜歡被人抓拍的。

  如果他接受了你的邀請那自然是最好,這種拍攝就是屬於被攝物件知曉的情況下的抓拍但不是擺拍,一般這種被攝物件會比較上照點。

  人文類的題材,有些是需要交流過拍攝出來才會更加出彩。人物的肖像,尤其是不包括環境的,並且用定焦去拍的時候,是必須要和被攝物件交流的。

  如果你覺得自己不善於表達,想要純自然的抓拍,那就想辦法隱蔽自己的相機,掛在胸前、用東西遮住等都可以。

  如果被攝物件表示反感,那就應該要學會用大方的微笑去應對,而不是像做了賊似的逃走,要大方地走過去,我想誠懇的態度一般都能獲得對方的諒解的。

  2. 利用追焦方式

  關於抓拍,速度為先!很多攝影師選擇將相機置於快門優先檔,儘量提高感光度,讓感光度處於質量和速度配合最好的程度。

  對於追焦的拍攝方法,一般來說,追焦是為了體現一個物體的相對位移,通過背景的徑向虛化來表現主題的運動速度和軌跡。

  拍攝追焦的時候,要根據物體的移動速度選擇相對較慢的快門速度,這樣在追焦的時候背景才能被“虛”。

  選擇好人工伺服對焦模式,這樣相機就能夠自動捕捉移動中的物體,以身體為軸,跟隨移動物體來轉動身體,用連拍模式連續拍下幾張類似的照片。

  3.把握快門速度

  抓拍是否成功的第一個依據就是對焦質量好壞。

  為了提高拍攝成功率,首要的技術要求就是以適當的快門速度進行拍攝,一般地,快門速度至少不應低於1/60秒***室外自然光條件下***,理想的情況下應該保證達到1/25S。

  實拍時,有時候會受到光線條件的限制,單純提高快門速度將影響曝光準確性和對焦精確度,這就必須藉助一些輔助性的手段來保證光度,這時候開啟鏡頭的光學防抖、改變對焦模式等都可以來改善抓拍條件。

  除此之外,還可以藉助一些非常規的技巧來保證對焦清晰,比如,利用大景深來提高抓拍成功率。一次對焦,靜侯機會。

  4.把握住眼神的交流

  眼神,容易稍縱即逝。

  都說靜止的東西是不用抓的,所以用了這“抓”字就得抓住拍攝物件瞬間得神態、表情、動作,用大師的話來說就是“決定性瞬間”。

  善於捕捉瞬間是我在拍人文片時常注意的一個問題,這點只能靠多拍多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