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中華楷書書法

  愛我中華,從我做起,發揚國粹書法文化是我們每個過人所肩負的責任。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關於,希望對大家會喜歡。

  圖片欣賞

  關於1

  關於2

  關於3

  關於4

  作楷可培養人的點畫功力

  趙孟頻提出的“用筆千古不易”指的是筆法中的基本原則,非指點畫的形態變化。用筆不外乎有方圓、中側、藏露、曲直、滑澀、肥瘦、剛柔、遲速、虛實之分,雖有主次,但都必須控制在“度”的範圍之內,過方則剛而不韻,過圓則弱而無骨;用筆太快筆即直過,意思淺薄,太慢則筆機凝滯,骨肉凍痴;用筆過直則無力,過曲則失勁;太肥則臃腫,太瘦則露骨;太虛則浮怯,太實則沉悶,而貴乎骨肉相稱,剛柔相濟,虛實相兼,方圓並用乃妙。

  書寫楷書時要求每一點畫能完滿到位,一絲不苟,使其點畫有一種圓渾飽滿的立體感,特別是楷書大都以方筆為主,而方筆中的稜角、鋒芒、轉折、鉤超、撇捺、挑剔處蘊含著最為基本的“永字八法”,運用得好,自然富有神采,這種筆法對初學者來說只有在書寫楷書中得到解決。其實我很反對“書法是一種線條的藝術”這種說法,在古代書論中亦從未提到“線條”二字,“積其點畫,乃成其字”,點是畫的縮短,而廣義的畫都是一種富有韻律變化,形質動盪而富有生命力的筆形,如果我們仔細觀賞古人的楷書,幾乎沒有一樣粗細的線條,其中有輕重、有徐疾、有虛實、有濃淡枯溼的變化,亦幾乎沒有一畫筆畫是筆直筆平的,他總是於不直中求直,不平中求平,或仰或覆,或向或背,充滿著一種動人的姿態,而這一切微妙的變化都能在楷法中表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