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塔雕刻圖片

  佛教建築物。原為葬佛舍利之所。固有七寶裝飾,故稱寶塔,後為塔的美稱。《法華經。見寶塔品》:"爾時佛前有七寶塔,高五百由旬,縱橫二百五十由旬,從地踴出住在空中。種種寶物而莊校之,五千欄楯,龕室千萬,無數幢幡以為嚴飾,垂寶瓔珞,寶鈴萬億而懸其上。",那麼寶塔雕刻工藝你們知道嗎?下面小編給你分享一下。

  

   圖1

   圖2

   圖3

   圖4

  寶塔的起源

  佛教建築物。原為葬佛舍利之所。固有七寶裝飾,故稱寶塔,後為塔的美稱。《法華經。見寶塔品》:"爾時佛前有七寶塔,高五百由旬,縱橫二百五十由旬,從地踴出住在空中。種種寶物而莊校之,五千欄楯,龕室千萬,無數幢幡以為嚴飾,垂寶瓔珞,寶鈴萬億而懸其上。"

  其實,寶塔並不是中國的"原產",而是起源於印度。漢代,隨著佛教從印度傳人中國,塔也"進口"到了中國。"塔"是印度梵語的譯音,本義是墳墓,是古代印度高僧圓寂後用來埋放骨灰的地方。

  公元一世紀前後,印度的窣堵波隨著佛教傳入中國,"塔"字也應運而生***塔字既象形,又涵蓋了stupa的音與義,從"土"旁,含有封土之下埋有屍骨或"舍利"之意***。然而,中國並沒有滋生印度佛教的社會土壤,佛教只好依附傳統的禮制祠祀,佛塔也和古典的樓閣臺榭結合起來,"上懸銅串九重,下為重樓閣道";即在多層的樓閣頂加上一個有九層相輪的塔剎。***三國時,笮融在徐州大建佛寺,寺中造塔,塔名九鏡塔,塔的形式是塔頂"上懸銅窣九重,下為重樓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