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泥塑活動總結3篇

  泥塑組做為學校的一項特色活動,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小學生泥塑活動總結,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小學生泥塑活動總結範文1:

  活動反思

  通過學習本節課幼兒在玩泥的過程中,不僅掌握了玩泥的各種技巧,而且主動學習,主動探索,充分調動和發展了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動手能力得到了提高。 我意識到孩子們卻是缺少科學的感知事物,那怎樣讓孩子用證據說話呢?於是我增加了讓幼兒學習一些整體塑造,讓幼兒運用多種表現手法進行塑造。要求幼兒會塑出物體的主要特徵,會使用一些簡單的輔助材料,表現簡單的情節,能大膽的按意願塑造.並給捏出的泥塑圖上你喜歡的顏色。

  活動總結:

  民間藝術是千百年來民眾創造並享受的文化,是民眾智慧的創造,許多民間藝術傑作,成為“華夏一絕”被傳承和保留下來,其中包括了泥塑。開展好泥塑活動不僅使幼兒從小了解、接觸民間的文化藝術,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和藝術審美的教育,而且能促進幼兒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揮。

  泥塑的重要特徵是直觀、立體、形象。因此,我們從引導幼兒觀察入手,掌握觀察的方法,如:整體觀察、區域性觀察、細微觀察、自上而下觀察、由內向外觀察、由大到小觀察、由輪廓到特徵觀察等,培養了幼兒觀察的條理性,使幼兒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徵,提高泥塑的表現力。

  在遊戲中,注意循序漸進,使幼兒既不感到高不可及、束手無策,又不感到不費力氣、唾手可得,使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經過稍稍努力便可達到目的。在手工區遊戲時,鼓勵幼兒進行變通創造,發揮幼兒的創造力,為幼兒建立信心。開始,我先讓幼兒無目的的揉、玩彩泥,在揉玩的過程中瞭解泥的特性,引導幼兒去發現彩泥極強的塑型力和還原力,可以變成各種形狀,幼兒很感興趣。這時,我們就引導幼兒在玩中總結出一種技能——揉,在揉的過程中孩子發現如果改變手的方向,變成一前一後,就會把彩泥揉長——實際上幼兒在玩的過程中發現了搓的技能。於是,我們將這個概念在遊戲中滲透給幼兒,幼兒通過自己的主動探索掌握了搓的技能。並逐步的發現搓長後一折一擰,就變成麻花、花捲,一盤一卷變成了蛇和蝸牛,一壓一抻變成了帶魚和麵條,逐漸啟發幼兒捏簡單的物體。如:在圓上新增小棍變成圓形棒棒糖、變成太陽公公等。教師在指導時注重的不是形的像與不像,而是幼兒在參與活動過程中的表現以及幼兒的參與態度。體現了“因人而異、因形而異”,遵循幼兒的興趣不同,指導的切入點不同;需要不同,幫助的程度不同;發展不同,教育的起點不同。

  幼兒塑型後,我們注意啟發幼兒總結方法:“你用什麼方法捏的?”,孩子們經過自己的探索和創造,總結出:搓一搓變一變、團一團變一變、壓一壓變一變、剪一剪變一變、捲一捲變一變等多種不同的方法,幼兒的思維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想怎麼捏就怎麼捏,樂此不彼。幼兒在玩泥的過程中,不僅掌握了玩泥的各種技巧,而且主動學習,主動探索,充分調動和發展了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動手能力得到了提高。

  小學生泥塑活動總結範文2:

  泥塑組做為學校的一項特色活動,已經進行了一整個學年了,孩子天生愛玩泥巴,他們對泥巴有著濃厚的興趣。把泥巴帶進課堂,讓孩子們在課堂中感受大自然最質樸的饋贈,享受盡情創作的樂趣,這樣不僅可以展現學生不拘一格的創意,也能讓他們無拘無束地大膽表現。所以我們一直在探究,怎樣從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出發,從他們的問題和興趣出發,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從而在活動中掌握探究、合作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形成對周邊世界的興趣,培養他們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旨在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進行藝術的勞動,希望能夠引領學生探究祖國的傳統藝術,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孩子將來的美術學習奠基,為他們將來的立體造型奠基,培養學生用自己的勞動成果美化生活的情感。我們希望學生能夠通過活動了解自然和社會,初步學會觀察和發現,發展探究問題的能力,並在此過程中形成合作和分享的初步意識,包括與夥伴互相幫助、分工合作,認真完成分工任務等,能夠既敢於大膽想象,又認真實踐和探究,能進行初步的反思和自我評價,能形成資訊資料收集和處理的初步意識和方法。

  在學校的泥塑活動中,每個學生都會根據自己不同的思路、獨特的審美觀來做自己的作品。雖然每個學生做的作品或多或少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缺點,但每個學生的作品都會有自己的特別之處,所以泥塑活動中的每個學生都是成功的,他們會因此而高興,因此而自豪。學生受教於其中,美育於其中,也樂在其中,不知不覺中,達到了提高兒童的審美素養、陶冶和培養他們高雅的審美意識之目的。創造美於自我,施潔淨於人心。通過津津樂道的泥塑製作,使兒童得到滋長享受美而又陶冶美的心靈與情操。因為有夢想,我們的孩子們快樂地學習,因為有夢想,我們的教師們快樂地耕耘。我們泥塑組每一期都有新的作品出爐,期末臨近時,我們迎來了豐收的喜悅。

  在我們泥塑組以後的教學中,我們更要與時俱進,認清自己的不足與差距,及時學習先進的理論知識和教學經驗,在實踐中鍛鍊,在體驗中成長,用先進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使我們的綜合實踐活動越開越好!

  小學生泥塑活動總結範文3:

  設計思路:

  泥塑活動是幼兒感興趣的活動,能提高幼兒小肌肉群的靈活性,

  和一定的美學素養,並能使幼兒積累一些初步的立體雕塑技能。但以往的泥塑活動都以實物範例為主來引導幼兒操作,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兒的獨立創造性,違背了當代幼教界提出的自主學習,幼兒被動地學,學得辛苦。

  這次活動,我決定從一個新的角度來重新認識泥塑活動,試圖在指導方面突破以往的“範例+臨摹”的傳統教學模式。真正做到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用啟發引導的方法,讓幼兒創造性地表現自己的感受,逐漸掌握一些基本造型。於是我通過設定一定的懸念來調節幼兒的心理,促使幼兒自主地嘗試,學習,積累。

  過程實錄:

  目標:1、通過摸一摸、猜一猜、講一講,充分感知花瓶的造型特點。

  2、能恰當運用搓、揉、捏等技能,學習創造性地泥塑花瓶。

  3、設定情境,提高幼兒對泥塑活動的興趣。

  準備:每組一隻用彩色塑料袋包裹好的花瓶***各種形狀***。

  每人一塊橡皮泥,泥工板。

  若干朵用鉛絲、皺紋紙做的彩色紙花。

  過程:

  1、猜一猜。

  請小朋友猜一猜,桌上塑料袋裡藏著什麼?

  [設定一定的情境,引出懸念,激發幼兒對這次活動的興趣。]

  2、摸一摸,講一講

  大家輪流摸一摸,邊摸邊講,講講裡面是什麼東西?是什麼形狀的?

  請小朋友告訴老師,塑料袋裡藏著什麼?***花瓶***

  [讓幼兒主動去感知塑料袋裡的物品,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而且通過摸一摸,講一講,初步感知了花瓶的造型特徵,為以後的泥塑活動奠定了基礎。]

  3、提出要求,幼兒操作

  今天,老師給每組帶來了一隻漂亮的花瓶,每隻花瓶的樣子都不一樣,請你開動你的小腦筋,想一想,然後用橡皮泥做一做,花瓶會是什麼樣的呢?

  要求:***1***保持安靜,小嘴巴抿緊

  ***2***可以一邊摸,一邊捏,一步一步感知。

  ***3*** 花瓶要做得大一些,老師帶來了許多漂亮的小花朵,花瓶做得好的小朋友,老師就送他一朵花,好嗎?

  [整個活動的主要目的就在於幼兒主動的去感知,並創造性的表現自己的感知,沒有範例,但更多的是老師有意識地引導,比如懸念的設定,鼓勵幼兒邊摸邊捏,用小花朵激勵幼兒把花瓶的形象做得更精緻等等,幼兒少了範例的臨摹,一下少了許多限制,不用考慮象不象,只要跟著自己的感覺走,老師針對每隻幼兒的花瓶給予肯定,可以樹立每個幼兒的自信心,使幼兒相信自己做得都很成功。]

  4、展示作品,小結

  請每組小朋友開啟塑料袋,大家相互欣賞。

  [揭示迷底,使整個活動首尾呼應,更有整體性,並且通過比較、欣賞,使幼兒更進一步地提高美學素養,為以後的美術活動積累了更多的經驗]

  活動評價:

  在整個活動中,由一個懸念緊緊吸引著幼兒,幼兒的參與積極性很高、很投入,真正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活動結束後,揭示謎底,幼兒通過比較、欣賞,通過老師的肯定,對自己樹立了更大的自信,也積累了更多的泥塑經驗。

  在設定情境時,如果能結合時代特徵,佈置成有一定藝術品味的陶吧環境,更易激發幼兒的內在創造慾望。

  

看過小學生泥塑活動總結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