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裡的教師為什麼需要到農村支教

  1、城裡教師為啥到農村支教?

  這個道理很簡單,教育師資不均衡。

  近幾年,農村學校的硬體設施,已經慢慢跟上了城市學校的步伐,網際網路資訊暢達,多媒體普及。然而,軟體方面,農村學校的師資老化嚴重,新鮮血液補充不足,年輕的骨幹教師不願在農村教書。

  我所熟悉的某間鄉鎮中學,最年輕的教師也在30歲以上。優秀教師下不去,留不住。

  所以,教育局啟動縣域內輪崗交流制度,強化農村學校師資力量。

  2、到農村學校支教的都是優秀教師嗎?

  這個肯定不可能的。教育局要求支教,並沒有硬性的優秀標準。

  教師支教實行輪換制,只要達到一定條件,都會安排到農村學校支教。

  一般輪崗的時間是兩年。

  3、如何讓城市老師到農村支教?

  為了讓城市老師支教,教育局採取兩種辦法:

  一是強制性安排,當然,也會根據老師的身體和家庭情況,可以個別調整支教時間。

  二是給予農村補貼,按離城市的遠近,每月多給700至1000元的山區補貼。

  4、支教老師能否安心教學呢?

  大部分老師都是願意支教的。一方面有額外補助,另一方面可以換個工作環境。

  到哪裡也是教書,多數教師的平和心態和職業操守,都是值得尊敬的。

  5、支教可真正解決師資不均衡的問題嗎?

  就目前的教育形式來說,讓城市老師到農村支教,也是無奈之舉。

  農村教育是中國教育的根基,全國有9000多萬的農村孩子,亟需得到優質的教育。

  然而,城鎮化的推進加快,城市學校和農村學校的教育資源差距懸殊。農村學校的環境比較艱苦,單靠高尚師德要求老師去農村,是不現實的。

  解決農村學校師資問題的根源,還在於提高農村教師的待遇與地位。真正落實向農村教師傾斜的政策,在評優評先,職稱評定方面給予支援。

  這樣,才能讓更多的優秀老師樂意到農村踏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