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舟過安仁教學設計

  《舟過安仁》描寫了詩人乘舟路過安仁時,所見到的有趣的一幕,小編在此整理了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舟過安仁》教學設計,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舟過安仁》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古詩。

  2.能借助註釋,結合相關資料,理解詩句意思,感受小童形象。

  3.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情景。能體會作者對兒童的讚賞、喜愛之情,同時也感受詩人的不泯童心。

  4.用畫的方式自由表達所想象的詩衝情景。

  教學難點:

  以讀解意,以畫悟情。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以前我們學習了哪些寫兒童的詩?***牧童***這節課我們也要學習一首寫兒童的詩。和《牧童》這一首詩有所不同的是,《牧童》只寫了一個小孩子,而這首詩中寫了兩個十分頑皮的小孩子。你們想知道他們怎樣頑皮嗎?***想***那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楊萬里寫的《舟過安仁》***板書課題***

  ***二***自讀感知,理解詩句

  1.自由朗讀,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注意強調讀準字音:篙、棹***

  2.小組賽讀,看誰把這首詩讀得最準,最流利。

  3.自讀理解,藉助課後註釋或結合插圖理解詩句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句子。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詩句、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迴指導***

  篙:撐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槳。

  怪生:怪不得。

  遮頭:為頭部遮擋住風雨。

  使風:藉助風的力量。

  5.彙報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詩的意思。

  ***一隻小漁船裡坐著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槳,而撐開了一把傘。難怪他們會在沒有下雨的時候打傘,原來是想借助風的力量來駛船。***

  ***三***再讀感悟,以畫悟情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小組內交流,互相說說你所想象的畫面。

  3.請學生描述畫面,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請學生用彩色筆把想象的畫面畫出來,再把想對兩個頑皮的孩子說的話寫在下面。

  ***詩中兩個孩子的頑皮舉動,肯定會讓學生有話想說,把這些話寫下來,老師加以點撥就是思想感情***

  5.彙報展示:用投影儀展示部分學生的畫,並讓學生加以解說。

  ***以傘借風力讓船行駛,肯定是行不通的,但這種舉動卻反映了兩個孩子的聰明和頑皮,同時詩人對兩個頑皮孩子的喜愛和讚賞。***

  ***四***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感情朗讀,帶著頑皮、喜愛的情感自由朗讀古詩。

  2.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3.誦讀古詩。

  ***五***拓展活動

  你還知道哪些描寫兒童的詩,請讀給大家聽聽。

  課後反思: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舟過安仁》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

  2、藉助圖畫及註釋或工具書理解詩意。

  3、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及圖畫中兩個小孩的聰慧、頑皮,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4、把古詩編成故事。

  教學重難點:理解詩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教學準備:小黑板板書:小練筆要求及《稚子弄冰》。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激發興趣。

  童年是一幅畫,畫裡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裡有我們的幸福和歡樂;童年是一首詩,詩裡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

  我們在一年級時學過《牧童》,還記得嗎?我們一起來回顧。***齊背: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越。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過度:童年捕蟬的經歷是那樣的有趣,也勾起了老師對另一首描寫兒童生活詩的回憶。***教師背誦:《宿新市徐公店》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這是偉大的南宋詩人楊萬里寫的有關兒童生活的詩作。是的,他就是這樣一個童心不泯的詩人,他的詩以寫田園生活為主,是南宋四大家之一***尤袤、陸游、范成大***。今天他看到了這樣的情景做了一首詩,是什麼情景呢?我們一起看圖畫。

  二、學習古詩

  1、看圖,說圖意。

  開啟書,看到這幅圖畫,說說你看到了什麼?有什麼問題想問?***生自由彙報,教師梳理學生一兩個關鍵問題,留在理解詩意時解決***

  2、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出示《舟過安仁》,要求自由練習朗讀——抽生讀***2個***——男、女讀——齊讀***重點指導“篙”、“棹”的讀音及“遮”的寫法***

  3、學習古詩:回憶學習古詩的方法。***1、藉助註釋或工具書。2、藉助插圖。3、發揮想象***

  ***1***自學,教師巡視。

  ***2***彙報交流。

  a、理解詩題、詞語、詩句。

  “舟”、“安仁”指什麼、***誰的舟?***“一葉”、“篙”、“棹”、“怪生”什麼意思?學生據詩句說——兩個小孩坐在一艘船中,收起了撐船的竹竿和船漿,卻坐在船的中央撐起了一把傘。哦!怪不得沒下雨他們也張開了傘呢,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傘使風讓船前進啊!***學生說不全不強求***

  b、演古詩,再現情境。

  過度:當時楊萬里乘舟路過安仁時,看到了什麼呢?讓我們穿過時空的隧道,來到一千多年前的那葉小船上,你們同桌倆就是詩裡的兩個孩童,老師就是當年的楊萬里,現在我們來演一演當時的情境。要求:有對話、動作。

  ·角色轉換:學生用表演來再現詩句的意思。

  ***1***同桌扮演這首詩的那兩個男孩,教師巡視。

  ***2***選擇表演到位的一對同桌到全班表演。

  ·師生配合表演。

  老師:我是詩人楊萬里。***指上臺表演的同學***你們就是那兩個可愛的頑童,***老師用語言渲染情境,學生用動作配合表演***:一人撐竹篙,一人划船,忽然他們把竹篙和船槳都收起來了,接著撐起一把傘。

  老師:***做出百思不解之狀,自言自語***我左思右想,總也想不明白。哎,兩位小朋友,你們怎麼大晴天撐著一把雨傘啊!

  學生:自由回答。

  老師:***作出恍然大悟狀***,原來是用傘使風,讓船前進啊。奇思妙想,別出心裁啊!好兩個頑皮、可愛的孩子!***學生評價表演的孩童:可愛、聰明***

  過度:如此有趣的一幕,詩人楊萬里知道了原因後,為小孩的聰明,也為他們的童真和稚氣,記錄下這充滿童趣的一幕。讓我們帶著對小孩的喜愛和聰慧的讚賞又一次走進詩裡,可以邊讀邊做動作。

  ·情感朗讀:讀出詩人對這種童年生活的嚮往。***齊讀***

  過度:詩有詩的境界,詩有詩的情感,如果我們帶上節奏讀,那麼會更有詩的味道。

  下面請同學們一邊自己讀,一邊給詩畫上節奏再讀。

  ***生自由練習讀,畫出節奏。指名讀,抽學生在黑板上畫出節奏***

  4、背誦:詩人通過細心的觀察,把兩個頑童刻畫得栩栩如生。我們也把這幾個孩子形象記在心裡吧!***學生自由背誦古詩。***

  三、改編故事

  同學們,透過詩人的筆觸,我們看到的是兒童生活的一個小小的鏡頭,如果我們把詩中的鏡頭再放大一點,就會成為一幅流動的畫,畫裡會有聲音,也會有色彩,請同學們把這幅畫畫下來,不過不是用畫筆,而是用優美、生動的語言。將這首詩改寫成一個故事,看誰的故事寫得更生動。

  要求:1、寫上小孩的動作、語言,能恰當地用上表現人物神態的詞語就更好了。如:笑嘻嘻、著急、目不轉睛等。

  2、字數100字左右,限時5分鐘。

  小小漁船江邊靠,我和同伴上了船,

  ·拓展延伸

  楊萬里是一位善長寫田園詩的南宋詩人,今天老師還帶了他的另外一首詩給你們,供大家欣賞朗讀。***學生小聲朗讀——齊讀***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脫曉冰, 採絲穿取當銀鉦。

  敲成玉磐穿林響, 忽作玻璃碎地聲。

  鉦*** ***磐*** ***

  【脫曉冰】兒童晨起,從結成堅冰的銅盆裡剜冰。

  【錚】古代一種像鑼的樂器。

  【玻璃】古時一種天然玉石,也叫水玉,不是現在的玻璃。

  大意:清晨,兒童將金盆裡凍的冰鑿下來,用帶彩的絲線穿起當鉦***古代樂器名***。敲得響聲穿過樹林,忽一聲響把它敲碎了。

  下課!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舟過安仁》教學設計反思

  古詩教學歷來是我比較感興趣的,因為我十分佩服那些偉大的詩人,短短几句詩文,包含的內容多,含義深刻。教學中我常常滿懷激情,入情入境。詩文教完了,我的心還久久不能平靜。

  《舟過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寫漁童行舟過江,以傘作帆,張傘使風時天真、活潑的情景。對正在經歷童年的孩子來說,童年故事應該是不陌生的。但是,詩中展現的童年故事,是穿越千年時空的。所以,教學中我利用他們的閱讀期待,調動起學習的興趣。

  在教學中,充分發揮讀在語文課堂中的作用,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讀,然後讓學生談談自己在讀中感悟到的,然後創設情境:我讓孩子們閉上眼睛,隨著老師的朗讀,想象一下展現在你眼前的是一幅什麼樣的畫面?再把想象到的情景用自己的話說出來,可以適當的加入自己的想象,把短小的詩文變成一個優美的小短文,這是我課前的設計,可是真正實施到課堂中,卻不盡人意。

  課下我在反思自己,為什麼想到了,可是到了實施的時候卻有很多不足呢?也許在一些教學理念、教學方式上自己有了一些轉變,可是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還沒能真正的邁出那一步,作為一名教師,要想真正提高自己,成為研究型教師,就要勇敢的嘗試,邁開自己的步子,新課程不能只是想在腦子裡、記在心裡,而是要用在課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