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語文課文釣魚的啟示讀後感5篇

  五年級上冊語文課文釣魚的啟示讀後感一:

  我是一個愛釣魚的孩子。只要一到假期沒有作業的時侯,我便提著個小桶,一袋子蚯蚓來到附近的河邊釣魚.

  那是星期六的早上,空氣無比新鮮。我和爸爸懷著舒暢的心情,來到清澈的小河邊釣魚。我們快速穿好魚餌,同時把魚鉤往河的遠處一拋,便席地而坐,等待著魚的上鉤。

  等了將近三十分鐘,魚的影子還是沒有浮出水面,我有些不耐煩了,可看看爸爸,依然一動也不動,全神慣注的盯著水面。“該死的魚”,我忿忿的低聲說道。我一連換了好幾個地方,魚都沒有上鉤,我生氣的把桶往地上一摔,“沒戲了”,我滿臉失落的說。我抬頭眺望遠方,嘆了口氣。就在這時,爸爸的一條大鯉魚上鉤了,隨著“譁”的一聲,我終與如夢初醒,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於是,我又撿起了小桶,重新回到了河邊,把魚杆往水裡猛的一扔,又一如繼往耐心的等待著。

  轉眼間,二十分鐘過去了,可對我來說,又似乎熬過了半個嚴冬。魚還是沒有上鉤。而此時,強烈的陽光正火辣辣的烤著我,汗珠也簌簌的往下淌,我的手腳也開始麻木起來,可我還是咬了咬牙,沒有動。

  工夫不負有心人,憑藉著我堅韌的耐力和頑強的毅力,魚兒似乎也被我這種精神所震驚,軟綿綿的上了鉤。“哈哈,還是我比你有耐力”我高興的拍手叫道

  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使我深刻地體會到了一句話:恆則成,靜則勝。

  五年級上冊語文課文釣魚的啟示讀後感二:

  當我讀了《釣魚的啟示》這篇文章,我認為詹姆斯的父親非常守規則。

  就像文中說得那樣,做一個遵守規則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文中詹姆斯的父親就是像這句話那樣,得到了他人的信任。

  一次,我明明白白看到一個木牌上寫著“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我還偏偏往地上扔垃圾,一個同學看見了說:“你扔一個,他扔一個,這個世界不就成了垃圾站了嗎?”我聽了他的話,就把垃圾撿起來扔進了垃圾桶裡,因為我又想起了《釣魚的啟示》這篇文章。

  從這以後,我在什麼事上都做一個守規則的人。

  讀了這篇文章我的感受是:道德問題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正確或錯誤的問題,但實施起來卻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當你面對著很大的誘惑的時侯。如果沒有人看見你的行為,你又會遵守規則嗎?如果你戰勝了誘惑,你就會成為一個品德善良的人。

  五年級上冊語文課文釣魚的啟示讀後感三:

  今天,我和爸爸到小河去釣魚。

  爸爸是釣魚的老手,他一到這裡就取出事先準備好的米、豆餅,麻利地撒進水裡。我不解地問:“爸爸,您這是幹什麼呀?”爸爸神祕地告訴我:“你不明白嗎?這是在打窩子,目的是引誘水裡那些貪吃的小魚。”說完,他又把蚯蚓順著魚鉤穿進去,魚鉤被蚯蚓完全包住了,他把魚竿交給我,然後,自己拿著一根魚竿到那邊釣魚去了。

  我雙手握緊魚竿小心翼翼地把它放進水裡,坐在岸邊的石頭上等魚上鉤。等了半天,總是釣不上來魚。回頭看看爸爸,他一會兒拉一條小魚,一會兒扯一條大魚,那些上鉤的魚接二連三地被釣上岸。我有些著急了,就拿著魚竿去請教爸爸,爸爸說:“釣魚要把握住幾個要點,一是要穿好魚餌,二是要根據水的深淺調好魚漂,三是要把魚鉤扔到打窩處。

  如果魚漂輕輕地動了一下,就說明有魚在試鉤,”我按爸爸說的先檢查一下魚鉤上的蚯蚓穿得牢不牢,然後把魚鉤放在打窩處,等待魚上鉤。過了一會兒,我看見魚漂動了,心裡一下子興奮了起來,我使勁一提,哇!好大的一條魚啊!我情不自禁的叫了起來,心飄了起來,高興地無法形容,吃了興奮藥似的。我迅速地把魚從鉤上取下,放進了桶裡,爸爸連聲道,真厲害!真棒!

  這次釣魚給了我很多啟示,不管做什麼事,哪怕你一點都不會,只要你認真,有耐心,有毅力,再難的事都能行。

  五年級上冊語文課文釣魚的啟示讀後感四:

  讀了釣魚的啟示這篇文章,我深有感受,作者父親的話也深深地印在了我腦海中。

  文中父親嚴格的教導對作者啟發很大。雖然是一條誘惑人的漂亮的大鱸魚,不過父親克服了自己留下大鱸魚的心理,為兒子樹立了一個好榜樣。

  其實,我們生活中也有人,為了利益,而去做違反社會公德的事。

  上次我在超市購買物品,一不小心,將貨架上的一些東西碰了下來,掉了個滿地。剛想彎下腰去撿,眼隨意瞟了瞟四周:沒人!我鬆了一口氣。想:管他呢!反正沒人看見!於是我趁沒人看見,轉過身,走了。

  可讀了這篇文章後,我感到極為慚愧。假如每個人都像自己一樣,那大街上還會乾淨嗎?花草樹木還會生機嗎?溪水還會清澈嗎?

  今天,我讀了《釣魚的啟示》這篇文章,受益匪淺。

  這篇課文主要寫:在鱸魚捕撈日的前一個夜晚,“我”守株待兔一動不動地坐在那裡,終於釣上了一條又大又美的魚,父親卻讓“我”把辛辛苦苦釣來的那條來之不易的魚放回去,“我”只好不情願的把它放了回去。開始,我並不理解父親的用意,長大後才明白原來父親是要我做個道德高尚的人。

  是啊,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有一次,上《品社》課,我因借了一本好看的書,所以每時每刻都想著它。過了一會兒,我被那鮮美的魚餌吸收過去了,我悄悄向課桌望了望,“掃描”到了那本書,我手有點癢癢了,可偏偏這時,我想到了孟德斯鳩曾說過的一句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上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什麼。想到這兒,我把伸出去的手又縮了回來,經過一番思想鬥爭,我覺得這樣做不好,就沒有去吃那誘惑人的魚餌。

  我要做個誠實的人,不論有沒有人發覺,都要抵擋住誘惑。

  五年級上冊語文課文釣魚的啟示讀後感五:

  社會上,有許多人明白道德中是與非的問題,可為了利益、金錢,而丟棄了自己的道德品行。

  正如父親所說的:從小受到這樣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不只是小孩,有些大人,也不好好遵守社會的公德。

  大街上,每個人從小都知道紅燈停,綠燈行。可很多人,看看現在是紅燈,便等不及了,旁邊又沒車,便快步走了過去,引得許多人都想:別人都過去了,我也得過去了。他們也不想想,假如每個人都這麼不顧一屑,那紅綠燈又有什麼用呢?交通事故的發生也就無法避免了。

  記得一位名人曾經說過:真正衡量人品格的,是看他在沒有人發現的時候在做些什麼。

  這句話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啟示:現在社會上很多人,為了個人蠅頭小利,而昧著良心去做不該做的事。不顧社會公德,不管是非對錯,甚至違法犯罪,鋌而走險,而結局是害人又害己。我想我們是多麼需要有崇高的道德準則和良好的社會公德啊!古人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讓我們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