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的功效和作用有哪些

  甘草是一種可止痛解毒的常用中藥材,由於很多人在平時對於甘草這類常見中藥不太瞭解,下面由小編為大家介紹甘草的功效和作用,希望能幫到你。

  甘草的功效

  功效: 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藥性。

  主治:脾氣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食物中毒;緩和藥物烈性、毒性。

  用法用量:煎服,3~10 g。清熱解毒宜生用;補中緩急宜炙用。

  甘草調和諸藥量宜小,作為主藥量稍大,用於中毒搶救量宜大。補中緩急宜炙用,清熱解毒、止咳宜生用。脾胃虛寒,脘腹攣急作痛者,可與桂枝、芍藥、飴糖配用,以溫中補虛,和裡緩急。若脾胃虛弱,中氣不足,氣短乏力,食少便溏者,常與人蔘、白朮、茯苓同用。外感風寒咳嗽者,常與麻黃、杏仁同用。咽喉腫痛者,可單用煎服,亦可與桔梗同用,以增解毒利咽之功 。

  甘草的作用

  生甘草,長於清火,以清熱解毒,潤肺止咳力勝。用於痰熱咳嗽,咽喉腫痛等。

  炙甘草,長於溫中,以甘溫益氣,緩急止痛力強。用於脾虛胃弱,心悸脈結代等。

  粉甘草,善治尿道痛,尿路淋,生草節宜消腫毒、利關節;粉甘草,偏重清內熱,瀉心火。同是一物,其炮製所不同,則功效主治亦別。

  1治榮衛氣虛,臟腑怯弱,心腹脹滿,全不思食,腸鳴洩瀉,嘔噦吐逆:人蔘***去蘆***、茯苓***去皮***、甘草***炙***、白朮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時。入鹽少許,白湯點亦得。

  2甘草治肺痿久嗽***惡寒發燒,骨節不適,嗽唾不止***。用灸甘草三兩,研細。每日取一錢,童便三合調下。

  3甘草治小兒熱嗽。用甘草二兩,在豬膽汁中浸五天,取出灸後研細,和蜜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十丸,飯後服,薄荷湯送下。此方名涼隔丸。

  4甘草治治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甘草四兩***炙***,乾薑二兩***炮***。 上藥細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再服。

  5甘草治陰下溼癢:甘草一尺,並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漬洗之,日三、五度。

  6治農藥***1059、1605、4049等有機磷製劑***中毒:甘草四兩,滑石粉五錢。用時將甘草煎湯,冷後衝滑石粉頓服。一日連服三次。

  7治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與甘草湯不差者:桔梗一兩。甘草二兩。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溫分再服。

  8甘草治失眠、煩熱、心悸:甘草一錢,石菖蒲五分至一錢。水煎服。每日一劑,分二次內服。

  9治痘瘡煩渴:粉甘草***炙***、栝樓根等分。水煎服之。

  10甘草治婦人髒躁,喜悲傷,欲哭,數欠伸:甘草三兩,小麥一升,大棗十枚。上三味,以水六升,取三升,溫分三服。亦補脾氣。

  11甘草治嬰兒目澀,月內目閉不開,或腫,羞明,甚至出血者,名慢肝風:甘草一截,以豬膽汁炙,為末,每用米泔調和少許灌之。

  12甘草治湯火灼瘡:甘草煎蜜塗。

  13治瘧疾:甘草二份,甘遂一份。共研細末,於發作前二小時取用一分放肚臍上,以膠布或小膏藥貼之。

  甘草的選購

  以皮緊密,色紅棕,質堅實、斷面色黃白,粉性足為佳。氣微,味甜而特殊。發黴變質等不宜選購。

  1.光果甘草根及根莖質地較堅實,有的分枝、外皮不粗糙,表面灰棕色;斷面纖維笥性,裂隙較少。

  2.脹果甘草根及根莖質粗壯,有的分枝,外皮粗劣,多灰棕色或灰褐色,質堅硬,木質纖維多,粉性差,根莖不定芽多而粗大。味甜或帶苦。

  3.甘草根呈長圓柱形,長25至100釐米,直徑0.6至3.5釐米,表面紅棕色或灰棕色,外皮鬆緊不一,具明顯縱皺紋、溝紋、皮孔及稀疏的細根痕。質堅實,斷面略顯纖維性,有裂隙,黃白色,粉性,形成層環紋明顯,有放射狀紋理。根莖呈圓柱形,表面有芽痕,斷面中部有髓。氣微,味甜而特殊。其去皮者,表面淡黃色,為粉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