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碩士必讀書目

  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1《通往法治的道路——社會的多元化與權威體系》

  本書是中國當代著名法理學家季衛東教授論述中國如何通過法治重新塑造的權力結構和權威體系,構成一種普遍認同的秩序和制度模式的力著。中國正通過法治走向民主,並隨著世界經濟重心的轉移和社會結構的轉型而進入一個全新的文明時代。

  2《法庭上的心理學》

  本書由19個案例剖析組成,將心理學方法科學地應用於整個司法過程中。本書所彰顯的心理學應用路徑和前景已不侷限於法官對生活積澱和人生經驗的零星積累和不自覺運用,而更加側重於專業化知識體系的構建及其與司法實踐的能動聯結。本書中的法官們找到了一把既解“法結”又解“心結”的鑰匙。他們不僅是精通法律、對案件明察秋毫的法官,同時也是熟諳心理學、對當事人內心洞若觀火的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本書的例項不僅凝聚了法官對公正司法的執著追求,亦飽含了他們尊重生命與人格,情法交融的人文情懷;不僅為法官化解矛盾糾紛提供新的視角,亦可以作為對普通群眾進行的訴訟心理學和應用心理學知識普及。

  3《1954年憲法制定過程》

  憲法生長於歷史之中,不同文化與傳統孕育著不同模式的憲法形態。憲法的歷史濃縮著一個民族追求正義與自由的精神,記載著民眾的歡喜、痛苦與艱辛。作為國家獨立與尊嚴的象徵,擁有一部令人自豪的憲法乃是現代國家理性的標誌。一部憲法的誕生伴隨著文化、政治與社會的相互博弈,講述著制憲者們的智慧與民眾的生活。對待制憲史,我們需要以理性與客觀的立場探求制憲背後的價值與事實,以寬容的哲學評價歷史上的憲法和制憲者們付出的努力。《1954年憲法制定過程》以1954年憲法誕生的檔案資料的實證分析為基礎,以憲法社會學的方法,力求客觀地展現憲法誕生的背景與制憲的具體過程,探求1954年憲法的歷史地位與時代精神,梳理中國憲法發展脈絡與內在邏輯,為客觀地解釋中國憲法的歷史正當性提供事實與分析框架。

  4《最好的辯護》

  艾倫·德肖維茨,被譽為“美國當代最成功的辯護律師”的德肖維茨在本書中記錄了他曾代理的最富有爭議、影響面頗大的十幾起案件,將案件的故事背景和訴訟過程進行了深入淺出、生動形象的敘述和描寫。書中不乏曲折跌宕的案情發展、純熟的辯護技巧、精彩的辯護場景和令人意想不到的訴訟結局。每個引人入勝的案件猶如一部好萊塢大片在讀者腦海中上映。作者代理案件注重辦案技巧,強調以理取勝,堅持“以攻代守”的策略,認為“最好的辯護”就是“進攻”!書中對此進行了著重描寫。

  5《致年輕律師的信》

  本書凝聚了作者執教哈佛和律師執業37年間的人生閱歷和心得,提煉出了37條忠告,內容涉及人生感悟、經驗教訓、成敗得失、做人原則、職業規劃及建議等多個方面。既充滿哲理又發人深省。希望這本精華濃縮、見解獨特的小書,能夠給站在人生岔路口的年輕律師和學子一些指引和幫助。

  6《美國陪審團制度》

  在歐洲和亞洲試行陪審團制度紛紛失敗後,只有美國的陪審團制度完整地保留下來並持續發揮它的影響力。探討美國陪審團制度的書總是市場熱點,本書作為美國耶魯大學的耶魯當代法叢書之一,其學術價值和學術影響力不可小覷。正如叢書總編輯也是耶魯大學法學院院長所說:對那些想從一個具有批判性但又持同情態度的視角來概覽刑事及民事案件中陪審團作用的人來說,這本書就是為你寫的。

  7《你的權利從哪裡來》

  作者德肖維茨從法哲學的角度探討了權利的來源,用語簡練,層層深入,絲絲入扣。為我們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視角和思維方式。德肖維茨是美國當今最著名的律師與法學教授,其在中國已經出版的作品都廣受歡迎。這本書主要從法理學的角度探討個人的權利來自何處。在這本書中,德肖維茨提出了一種全新而令人信服的答案。傳統的理論中有權利來自上帝,來自自然法--"天賦人權",來自法律的規定等等說法。德肖維茨既懷疑真的存在位於憲法與法律之外的自然法?我們如何知道自然法說了什麼?而權利為什麼會隨時空不同而變化?另一方面,如果權利不過是人類法律的產物,為什麼我們允許權利凌駕於人民意志之上?少數人的權利可以勝過多數人的意志,其論證的基礎何在?由此,德肖維茨主張權利並非來自上帝、自然、邏輯,或是僅僅來自法律。人生是個試錯的過程,對權利來源和本質的探尋與認識亦然,這本書或許有助於大家少走些彎路,多幾分啟發。

  8《尋找現代中國 穿越法政與歷史的對話》

  本書以對談的形式,縱論中西交匯、古今之變,探索現代中國的法政起源以及內在動力,在晚清以降的三個“現代中國”的歷史演進中,揭示其承轉啟合的張力結構和升降沉浮的命脈節律。本書的出版,代表了法政思想家深入中國政法傳統機理的一次理性探索。

  9《精英與平民》

  本書是一本關乎中國未來政治生活、關乎中國政治制度頂層設計的政治學書籍。她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說,或許意味著我們在民主建設、民主建言上有了一本從中國歷史、中國國情出發去思考、去研究的托克維爾式著作。

  10《批判官員的尺度》

  兩度普利策獎得主安東尼·劉易斯原著,暢銷譯作《九人》譯者何帆翻譯。“我想不出什麼案子,能比這起案件更有利於促進整個國家的思想交流了。”本書以在美國家喻戶曉的“紐約時報訴沙利文案”連線展現了200多年來美國言論自由的司法鬥爭史,既理性而堅定地闡述和捍衛了批評之聲與新聞自由的真正價值,同時,又一再冷靜地提醒我們,自由不可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