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豆腐的來歷

  中國是豆腐的故鄉,最早製造豆腐的相傳是西漢的劉安。那你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豆腐,歷來相傳是我國漢代淮南王劉安所創,其實不然。

  相傳,古時候人們只會把豆子磨豆漿喝。有一家小夫妻倆恩恩愛愛,可婆婆卻有些吝嗇,連碗豆漿也不讓媳婦喝。而媳婦懷了孕,旁的東西都不想吃,只一心想喝豆漿,饞得唾涎欲滴。一日,婆婆去女兒家看剛出生的外孫,她剛走,那小媳婦便動手泡豆子、磨豆汁、想煮豆漿吃。豆漿鍋丌了,她正要拿碗盛舀,忽然院子裡傳來了腳步聲。她怕是婆婆回來見到,便趕緊端起鍋將豆漿倒在灶旁牆角的罈子裡,蓋上了蓋子。走出廚房一看,竟是丈夫回來,她害怕的心才放下來,便笑嘻嘻地拉丈夫去喝豆漿。誰知揭開壇蓋一看,豆漿卻變成了雪白雪白的固體。丈夫看著說:“你別逗我了,這怎麼是豆漿呢?”

  原來,這罈子醃過多年的鹹菜,裡面還有些鹽滷液,豆漿倒進去便變成了固體。小夫妻把它弄些出來細看,潔白如玉,細嫩似脂,用口—嘗,質嫩細滑,味美可口。這種食品該叫什麼名字呢?兩人一商量,就叫它“逗夫”吧。“逗夫”與“豆腐”諧音,後人不知這一典故,誤將“逗夫”稱之為“豆腐”了。

  豆腐的民間故事:金龜豆腐

  相傳古時候莫邪山***即淮南市東側上窯山***下,高塘湖畔,住一戶馬氏人家。馬老漢夫妻以打魚為生,家道 貧寒,經常缺吃少穿,度日艱難。馬老漢的妻子馬婆婆無奈,常在灶王爺前燒香禱告,請求保佑,賜財降福, 發家致富。灶王被馬家婆婆日日嘮叨地心煩情躁,託夢 對她說: “明晨大年初一,你連燒三炷香後,要什麼就 會有什麼,保你金銀滿室……”馬婆婆心中大喜,信以 為真,待天剛剛麻沙亮就淨手點香燃燭,跪拜灶王,企 求神靈賜金銀,發大財。

  馬婆婆話語剛落,只見滿屋金光耀目,一片輝煌, 家中的缸缸罐罐,大桌小凳,鍋碗瓢勺,俱變成了黃金 白銀,就連馬老漢和他的兒子,也全變了金人,冷冰冰的沒有言語歡笑,沒有溫暖情懷。馬婆婆頓覺不妙,呼 丈夫,丈夫不語,喚兒郎,兒郎無聲。馬婆婆大聲哭 喊: “我不要金,不要銀,只要老頭和兒子。但任她怎麼哭,任她怎麼喊,兒子和老頭無法復原。馬婆婆哭了三天三夜,眼睛哭出了血,悽慘的哭喊聲感動了小白 龍。小白龍變成道人,找馬婆婆問清了情況後,知道又是莫邪山下高塘湖裡的金龜精作的孽,用障眼法把馬家 的人和物變成了金銀,使馬婆婆失去了親人。小白龍對 馬婆婆說:“老婆婆不用哭了,我來幫你全家團圓。” 說罷進了高塘湖金龜水府,勸求金龜收回法術。金龜大 怒,同小白龍打了起來。只見高塘湖裡飛浪連天,殺吼 聲如同雷鳴,驚天動地,兩人打了兩天兩夜沒有勝敗。 恰時呂洞賓路過此處,掐指一算是小白龍為救馬婆婆同 金龜惡鬥,金龜乃是惡妖,殘害民眾無數,便將雌雄寶 劍祭放空中,斬殺了金龜,為民除害。馬老漢和他的兒 子復了原身,全家團圓。馬婆婆為感謝呂洞賓和小白龍 救全家之恩情,用豆腐做了一道造型酷似金龜的菜,招 待恩人。這道菜便取名為“金龜豆腐”。金龜豆腐後經 專業廚師精心製作,細心選料,成了一道名菜。

  豆腐的民間故事:龍腦豆腐

  古時候,八公山下淮河岸畔,住著一條黑龍和一條白龍,共擔淮河兩岸的行雲布雨任務。

  黑龍勤勞善良,盡職愛民,能及時行雲布雨,江淮大地風調雨順,年年豐收,國泰民富。白龍性情粗狂,喜怒無常,在它行雲布雨時,高興時普施甘露,暴怒時傾盆大雨或久旱不雨,江淮大地的百姓苦不堪言。

  玉皇大帝得知後,派太白金星下凡,化水為冰鎖,把白龍冰鎖在洞中,以此懲罰。

  隋朝末年,河南陳州書生陳濟元,乘船到八公山來遊山玩水。船到白龍潭突然狂風大作,陳濟元船翻落水1沉人淮河水底。見不遠處有一洞府,閃閃發光,陳濟元走進洞府看見一個怪物臥在洞府裡,被冰凌壓鎖著。這怪物就是白龍。它見了陳濟元說:“恩公救我。”陳濟元問白龍為何落到如此,白龍便一一向陳濟元訴說。陳濟元用石塊砸開冰鎖,白龍得到自由。為報答陳搭救之恩,白龍說: “我頭頂有一塊‘龍腦’,現贈送給你。請你帶到人間為民治病,以贖我從前的過錯。”

  陳濟元接受了白龍請求,拋棄了萬貫家資和仕途前程,留在淮河兩岸為民治病,成了當時一代名醫。龍腦豆腐就是根據這個傳說故事用豆腐創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