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繪畫心理學知識

  在心理學課程中,專門有一門兒童繪畫心理學,主要有兩個研究方向,下面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歡迎閱讀了解。

  

  兒童畫的一般發展規律

  第一階段 塗鴉

  兒童從學步期開始就會塗鴉,但這種塗鴉行為缺乏視覺指引***成人的寫字、作畫都是以視覺為指引的***,很大程度上是由胳膊、手腕和手的機械結構所決定。

  但這並不意味著塗鴉無關緊要,實際上塗鴉令孩子感到驕傲,他們為自己能夠留下行動痕跡而高興,所以學步兒都熱衷於在各處留下塗鴉。同時塗鴉也為後續的表徵化打下基礎。以前我們也說過,塗鴉還對後期的學習寫字有著積極意義。

  對於兒童來說,他們的塗鴉並非沒有意義,我們可以在兒童塗鴉的時候詢問他們的想法,像我家的番茄妹妹以前塗鴉的時候,通常都會給自己的畫安上自己的意義。

  例如這個是番茄妹妹3歲時候喜歡畫的圈圈線條,她說這幅圖是南瓜。往往他們畫的時候並沒有想過畫什麼,畫完了以後再進行審視,根據結構和所熟悉的事物之間的相似性來解釋自己所畫的東西。

  心理學家馬休斯將兒童這種動作-語言行為解釋為“象徵性的”行為。兒童在圖畫活動中體驗到快樂,是他們的一個探索過程,這也是我們常說在兒童幼年時期不要教授他們繪畫技巧的緣故,一方面手眼協調能力並未達成,另一方面兒童的早期塗鴉對他們的心理髮展也是有益的。

  這是學前教育專家凱洛格分析總結的兒童20個基本塗鴉模式:

  在下一個發展階段中,這20個基本單元作為要素會以各種各樣的方式組合成為更高階的單元。

  第二階段 象徵階段

  從塗鴉到能畫出相對清晰的輪廓圖形之間,兒童現實意識到可以畫出封閉的圖形,視覺開始能夠控制動作,一般孩子最先畫出的圖形是圓形,而最早出現的典型象徵階段的圖形則是蝌蚪人。

  象徵階段的特點是以簡單圖形來表徵某類具體的事物,圖形與具體事物之間形態上相似或者被感覺相似。

  兒童畫蝌蚪人,並不意味著他們心中認為的人就是這樣,因為實驗發現讓兒童口述人的樣子,就不止他們畫出來的這些部分,為什麼兒童會創造出如此簡潔的蝌蚪人,主要還與兒童繪畫的順序、注意廣度比較小、監控技能有限等有關。

  第三階段 圖示階段

  圖示的意思是用圖形來表示事物之間的關係,使其一目瞭然。

  能夠反映出事物的最突出特徵,比如這幅兔子,有明顯的長耳朵。

  第四階段 寫實階段

  可以通過視覺來記憶畫面,從圖示期向自然的描繪過渡。

  比如番茄妹妹的這幅蒲公英,是通過觀看老師的照片來畫的。

  要特別注意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如果愛好作畫,會渴望自己繪畫水平提高,如果得到過多負面評價或者美感始終無法提高,會對繪畫產生厭惡感。

  因而我們應該慎重選擇老師,並提供適合的環境和豐富的作畫材料給孩子。